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泵体.doc
8页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1、 题目: “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二、设计条件: 产品年生产量4000台,零件备品率6%,零件废品率2%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1.编制工艺规程 (1)计算零件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产品零件,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确定并绘制零件设计图样 (3)选择毛坯的制造形式 (4)拟定工艺路线 (5)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和毛坯尺寸 (6)确定各工序采用的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7)确定各工序的工艺尺寸 (8)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2.课程设计说明书 (1)课程设计封面 (2)课程设计任务书注:其他设计要求见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指导教师: 2012年3月10日目 录1 计算零件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12 分析产品零件…………………………………………………1 2.1 零件作用…………………………………………………1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13 选择毛坯的制造形式…………………………………………24 拟定工艺路线…………………………………………………2 4.1 基面的选择………………………………………………2 4.2 工艺路线…………………………………………………25 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和毛坯尺寸……………………………36 确定各工序采用的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47 确定各工序的工艺尺寸………………………………………4参考文献…………………………………………………………5致谢………………………………………………………………6 附图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附图2:零件图 附图3:毛坯图 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设计条件:产品年生产量4000台,零件备品率6%,零件废品率2%1、 计算零件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N=Qn(1+α)(1+β) =4000(1+6%)(1+2%) =4324.8 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2、分析产品零件 2.1 零件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泵体零件,泵体是机器的基础零件,其作用是将机器和部件中的轴、套、齿轮等有关零件联成一个整体,并使之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彼此协调工作,以传递动力、改变速度、完成机器或部件的预定功能要求箱体零件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良好的密封性和散热性因此,箱体零件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精度和寿命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泵体的零件图可知,泵体是一个薄壁壳体零件,它的外表面有四个平面需要进行加工,轴孔在前后端面上,左端面和上端面上的密封圆锥内螺纹空,此外前端面上还需要加工一系列孔因此可将其分为四组加工表面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 以后端面a面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a面的铣削加工; 车削加工外圆表面b面;车削台阶面c面;车削底座上表面d面表面粗糙度均为Ra0.8;钻Φ13mm两个工艺孔 (2) 铣削加工Φ50mm孔内表面,表面粗糙度Ra1.6。
钻Φ22mm内圆表面加工,粗糙度Ra0.8 (3) 左端面e面和上端面f面加工2×Rc3/8-7H密封圆锥内螺纹孔 (4) 后端面a面加工3×M6-7H螺纹孔3、选择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灰口铸铁,属于大批生产,因此选用铸造毛坯,铸造方法为金属型浇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采用CT9级这样,毛坯形状与成品相似,加工方便,省工省料4、拟定工艺路线4.1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粗基准的选择:采用泵体上端面做粗基准,考虑到此面表面较为平整,没有浇口、冒口,符合粗基准的选择条件精基准的选择:采用泵体下端面作为精基准,考虑到此平面比较大,并且此平面有定位孔,可以实现泵体零件“一面两孔”的典型定位方式;其余各面和孔的加工也可以用它来定位,这样的工艺路线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4.2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 粗铣下端面工序2 精铣下端面工序3 钻底端面两工艺孔工序4 粗车、半精车外圆表面、台阶面和底座上表面。
工序5 磨削外圆表面、台阶面和底座上表面工序6 钻、扩、粗铰、精铰孔Φ50mm,深度22mm工序7 钻、扩、机铰、手铰Φ22mm,深度63mm工序8 圆角R3工序9 倒角2×45°工序10 钻2×Rc3/8-7H密封圆锥内螺纹孔工序11 钻3×M6mm底孔工序12 扩底端面孔2×Φ13mm工序13 检验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1 粗铣下端面a面工序2 精铣下端面a面工序3 钻底端面两工艺孔2×Φ13mm工序4 粗车、半精车外圆表面b面、台阶面c面和底座上表面d面工序5 磨削外圆表面b面、台阶面c面和底座上表面d面工序6 粗铣孔Φ50mm,深度22mm工序7 精铣孔Φ50mm,深度22mm工序8 钻、扩、机铰、手铰Φ22mm,深度63mm工序9 圆角R3工序10 倒角2×45°工序11 钻2×Rc3/8-7H密封圆锥内螺纹孔工序 12 钻3×M6mm底孔工序 13 检验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方案一遵循了工艺路线拟订的一般原则但某些工序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加工表面描述的不是很准确;加工Φ50mm孔的加工方法存在问题。
经分析方案二是比较合理的5、 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和毛坯尺寸 泵体零件材料采用灰铸铁制造,材料为HT200,硬度HB143-269,毛坯的重量约为2KG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毛坯铸件的制造方法为金属型浇注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单位:mm加 工 表 面机 械 加 工 余 量下端面a面2外圆表面b面3台阶面c面3底座上表面d面3Φ50孔26、 确定各工序采用的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6.1 选择机床:工 序加 工 设 备工序1和工序2卧式铣床X63工序3立式钻床Z525工序4卧式车床C620-1工序5数控立式万能磨床J41-1工序6和工序7立式铣床X5012工序8立式钻床Z525工序9和工序10卧式车床C620-1工序11和工序12立式钻床Z5257、 确定各工序的工艺尺寸 确定工序尺寸一般方法是,由加工表面的最后工学往前推算,最后工序的工序尺寸按零件图样的要求标注当无基准转换时,同一表面多次加工的工序尺寸只与工序(或工步)的加工余量有关。
当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应用工艺尺寸链解算 本零件各圆柱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如下表所列 单位:(mm)加工表面工序双边余量工序尺寸表面粗糙度(υm)粗半精精粗半精精粗半精精Φ40外圆1.5 10.5Φ41.5Φ40.5Φ40Ra12.5Ra1.6Ra0.8Φ55js7外圆1.510.5Φ56.5Φ55.5Φ55Ra12.5Ra1.6Ra0.8Φ50H7孔1.5一0.5Φ49.5 一Φ50Ra 一Ra1.6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陈明 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益民 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赵家齐 主编致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从刚开始的毫无头绪,到最后的顺利完工,一路走来颇为艰辛在此,要十分感谢张老师对我的教导,从开始的给课题,到后来的修改,找不足,再修改,再找不足老师给了我十分大的帮助,不但及时地发现我的不足之处,还给出正确的指导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做设计的机自09102班的同学们,不断鼓励我认真做设计,力所能及的指出我设计中的错误,让我加以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