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苍南县勤奋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蜀道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66页导语!,一位诗人,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位诗人,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就是李白, 人中之龙,诗中之仙! 他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牙牙学语的孩童会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豪情满怀的青年会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更是他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蜀 道 难,唐·李白,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关于唐诗:,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藳人。
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乱发生,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作者简介,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关于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故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太白鸟道,太可怕了,古栈道遗址,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天梯石栈相钩连,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解题,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学习目标:,,一、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意境 二、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 夸张的艺术特色,噫吁 (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扪参( ) 膺 ( ) 峥嵘( ) 万壑(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yīxū,fú,zhàn,náo,chán,huī,ménshēn,pīng,wéi,shǔn,zī,yīng,tuān,hè,zhēngróng,预习检查。
诵读,整体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这首诗是按由古及今的思路,由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主旋律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三次: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不是,是一咏三叹: 一叹蜀道之高, 二叹蜀道之险, 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层,具体探究,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 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 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高,完全不知道,挡,沟通相连高,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山路曲折盘旋,分析探讨,诗一开篇极言蜀道难有何作用? 点明主题,为全诗奠定雄放的基调 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引用远古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
表达诗人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蜀道“高”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 !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③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 ——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④“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 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小结:这一节作者采用了那些手法来表现“高”!,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
充分地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第二层,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 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 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高而险的山岩,只,跟随,使……凋谢,距离,为什么,拟声词,本节是怎样来体现蜀道的险峻的?,①“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 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小结:本节写作特色!,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 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 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人,深深地,通“非”,虽然,互文见义,挡,本节写了蜀道的哪些情况! 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 ②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 蜀地凶险,这一段写蜀中剑阁的寓意何在? 从历史回到现实,从写景转而言志说明四川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如果有野心的叛乱者与朝廷对抗,发动战争,朝廷的军队很难攻进蜀中平定叛乱者,因而就会造成“暴尸山野,流血遍地”的战乱局面表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回顾学习本诗写作手法!,课堂小结,讨论: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总 结,《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huò)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 ——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你怎么理解!,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他人怎么写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三秦民谣》) 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 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民谣和李白的事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相同:夸张 不同:想象 神话传说 侧面描写 虚写映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