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宣城市寒亭高级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安徽省宣城市寒亭高级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材料中毛泽东的话就是鼓励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是1958年成立的,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政策,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点“1955年”“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2. 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 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 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 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 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参考答案:D3. 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
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参考答案: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雍正年间制定的“冲繁疲难”制度不仅打破了天下州县官尽由吏部选用的权力格局,而且更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官员的选用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的变化,故AB项排除4.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史终结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故本题选C1992年十四大中国提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故不选A;B、D说法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
5. 二战后初期,西欧国有化企业运行良好,推动了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承担了一定的社会福利责任,帮助国家建立了庞大的国家金融体系,为增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了条件战后西欧国有化运动A.完全避免了自由放任引发的危机B.深受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影响C.开启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D.使公有制成为西欧的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战后西欧国有化运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又是凯恩斯主义的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完全避免”;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欧一体化,故C项排除;西欧国有化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故D项错误6. 推动下表中国际会议召开和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年)历史事件1955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1961不结盟运动成立196477国集团名称出现A.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B.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取得成功C.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松动D.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参考答案:A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亚非新独立的国家为巩固独立、寻求共同发展而召开的国际会议;不结盟运动是在两极格局之下,亚非拉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为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而成立的;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
根据上述三个组织或者会议出现或召开的背景及目的,就可以看出A符合题意7.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C8. 朱熹在兴复白鹿洞书院时,曾勖勉学生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即使是青衣紫袍满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而要向颜渊学习,居陋巷钻研圣贤经传,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制的对立凸显 B.朱熹旨在宣扬“存天理,灭人欲”C.理学思想出现反功利、重实学倾向 D.理学注重社会教化,有利巩固统治参考答案:C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但朱熹的意见并不代表所有宋代书院教育,所以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朱熹对天理的追求,排除B;由材料“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可见理学思想出现反功利、重实学倾向,故选C朱熹的思想在其在世时期被视为异端,并不被统治者认可,排除D。
点睛:由于朱熹的思想在当时被称为“伪学”,所以朱熹多在在民间书院讲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解》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成为理学的经典,可见宋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制并不对立9.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参考答案:A10. 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这些做法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参考答案:A材料所述为明朝不断的完善司法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法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司法的公正公平,故A项正确;明朝是人治的社会,故B项错误;通过分析材料信息可知,这是古代司法制度发展的表现,古代司法成熟于清代,故C项错误;司法制度作为整顿吏治的重要方式,但与监察制度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11. 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制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 )A.罗马法 B.英国权利法案C.美国联邦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参考答案:A解析:题眼:“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成文法典”.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法律只有罗马法12. 右面图片材料《好大的南瓜呀!》若用于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它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它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它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参考答案:A13.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设置处理国政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将以前的尚书省下辖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参考答案:C14. 1873年,唐廷枢辞去熟练、待遇极厚的买办,任困难重重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郑观应致张振勋信解释其原因称“观应前闻唐君景星云,伊昔年由沪返港,其船避风,(洋)船主限每客水一铁壳,约重一磅,日中解渴洗面均在内。
唯船中有羊百余头,自然满桶水任其饮,待人不如羊,殊为可恨材料主要反映出洋务派A.因仇视洋人愤而辞职 B.具有振兴民族的担当精神C.“商战”思想的影响 D.人权意识觉醒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材料反映了唐廷枢辞去待遇丰厚的洋行买办,任职于困难重重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其原因在于其乘船经历中看到洋人“待人不如羊,殊为可恨”即不满洋人对同胞的欺压,因此投身于创办民用工业的行列,可见洋务派具有振兴民族的担当精神,故选BA、C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人权意识即突出自由、平等及财富等观念,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15. “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③设立京师大学堂 ④改革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6. 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 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 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 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指的是唐朝时期,A正确,故本题选A②指的是北宋,科技发达,故B错误③指的是南宋时期,科技发达、理学兴起,故C错误而D中指的是清朝,此时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缓慢发展,D错误17.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法陷于沉寂,教会逐渐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宣扬“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A.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参考答案:B“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的主张出现在12世纪,当时的欧洲是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罗马教皇是西欧各国的太上皇,这些主张是对天主教皇权威的一种挑战,故有利于各民族国家自主意识的增强,所以选B;人文主义运动兴起的时间不是在12世纪,应该是14世纪,故A不符合史实;上述只是主张,不可能起到“改变了”的作用,只有付诸行动,才有可能达到C的结果,故排除C;题干主张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故D与上述主张不一致,故排除D。
18. 如图是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A.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中国人民有抗战必胜的信心C.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