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府文化的奇葩.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81964320
  • 上传时间:2024-03-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84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府文化的奇葩——粤讴粤讴,也有人称越讴,别称解心,是清中晚期到民 国中期盛行于广府民系地区的一种曲艺、通俗文学粤讴是 中国通俗文学历史上曾经璀璨一时的奇葩从它各个时期的 作品及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广府文化的一些特性甘 曰曰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参见拙着《广府文化 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8 月版),具备着岭南文 化的各种特性,如创新性、大众性、远儒性、重商性、兼容 性、实用性等这些特性,我们在粤讴中也可体现到一部分 甘 一、从民间中来,到民间中去甘 粤俗好歌,曰曰 曰曰古已扬名粤歌载于古籍有“越讴”一种记载最早的越讴作者是西汉孝惠帝时的张买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也在《广 东新语•诗语》中记及:“而孝惠时,南海人张买侍游苑池, 鼓棹为越讴,时切讽谏张买唱的越讴是怎样的曲调?古籍 中未记载不过,张买的越讴能上达皇帝,大概在广东文人 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文人创制独特 的曲种便想到以粤讴为名(古代“粤”“越”相通,故也有 人写为越讴)一般说粤讴起源于民间,扬名则起自仿作的文 人甘 最早创作出粤讴作品的是冯询、招子庸,邱梦曰曰旗、温汝适、李长荣等文士亦有参详。

      嘉庆道光年间,这一 班文士常游于珠江,在花艇上听曲饮酒、谈诗论文偶听得 珠娘(艇上歌女)将旧曲变调演唱,颇有新意,但词多俚鄙 冯询、招子庸遂在民间演唱变调的基础上加以点正,并创作 新曲词,命歌女演唱,果然令听众赞赏,于是定名为粤讴 以后,粤讴越作越多,逐渐在粤方言区流行起来此情大概 与粤语流行歌于上世纪 80年代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流 行的情况差不多这些粤讴,从其音调看,是从明末清初盛 行的咸水歌、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等说唱曲艺基础上,融 合了北方民间说唱“子弟歌”和“南词”之长,创制出的新 曲艺品种;从其文辞看,是在韵文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粤方 言,加上感叹衬字、音韵押尾,形成地方特色浓郁、通俗易 懂的民间方言文学新品种起初艺人演唱粤讴,用琵琶和音, 后来以扬琴或二胡伴奏粤讴节拍独特,一小节有一板七叮(眼),节奏缓慢,旋律沉郁,长于抒情 不过,粤讴当时不过是“流行歌”的地位,正统文人、道学先生是对 之不屑的因此,粤讴创始人之一的诗人冯询,后来当官时 便把自己创作的粤讴全部销毁,不留一字这一来,倒让大 胆朝通俗文学路子走的招子庸扬名中外了——冯询没有留 下作品故当代一些介绍粤讴的书籍只提招子庸。

      招子庸(1786~1847),字铭山,南海横沙乡(今属广州白云区) 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中举,曾在山东潍县等地做过 几任知县,颇有政声后因收用逃犯被指控致罢官,回乡后 放荡不羁他长于诗画,精通音律也许他有感于宋代柳永的词在民间歌坛广为流传,遂不辞多写词情双美的粤讴道 光八年(1828),广州西关澄天阁刻印出版招子庸的《粤讴》, 全书有序及 12 篇题词,收有粤讴作品 97 题、121 首此书 流行于广府民系地区,在歌坛广为传唱曾任香港总督的金 文泰(Sir Cecil Clementi)在1904年把《粤讴》译成英文,改 名《广州情歌》,介绍到欧洲他认为《粤讴》与希伯莱民 歌具有同样不朽的价值后来葡萄牙人庇山也把它译为葡萄 牙文,介绍到欧美各国当代文学研究专家郑振铎在《中国 俗文学史》中说:“其最早的大胆的从事于把民歌输入文坛 的工作者”,“在道光间仅有招子庸而已”;“《粤讴》为招子 庸所作,只有一卷,而好语如珠,即不懂粤语者读之,也为之神移 《粤讴》中几乎全是写男女间的感情,其中多写妓女的可怜身世与感情波折书中第一首为《解心事》,流传甚广,故粤讴又称“解心”,当代粤曲以粤讴曲调 作曲牌也称为“解心腔”。

      此曲被郑振铎先生称为“格言诗”,当中确有一些警世之句曲云:心各有事,总要解脱为先心事唔(不)安,解得就了然苦海茫茫,多半是命 蹇但向苦中寻乐,便是神仙苦系愁到不堪,真系恶算总好过官门地狱,更重哀怜退一步海阔天空,就唔使(不用)自怨心能自解,真正系乐境无边苦系解到唔(不)解 得通,就讲过阴骘(德)个便(那方面)唉,凡事检点,积 善心唔(不)险你睇(看)远报在来生,近报在目前 这 些曲化劝世文虽然并不新鲜,却能使不少小市民在精神上得 到安慰暂解愁怀,故大受民众欢迎,成了粤讴的早期代表作招子庸另一首粤讴代表作《吊秋喜》,则以情动人, 且看其中几句悼妓女秋喜的: 泉路茫茫,你双脚又咁(这样)细黄泉无客店,问你向乜谁(谁人)栖?青山白骨 唔(不)知凭谁祭?衰杨残月空听个(那)只杜鹃啼!未必有个知 心来共(为)你掷纸(意为祭奠),清明空恨个(那)页纸钱飞由于此曲语浅情深,故广为传唱清末名诗人黄遵宪有诗云:“唱到招郎吊秋喜,桃花间竹最魂销当代郑振 铎评道:“《吊秋喜》是一篇凄楚的抒情的东西据说秋喜实 有其人,是一个妓女,子庸曾眷恋之像《吊秋喜》这样温 厚多情的情诗,在从前很少见到 招子庸笔下的粤讴多是风花雪月、缠绵哀婉之词,题材范围比较狭窄。

      这与 粤讴从民间来到民间去大有关系粤讴流传于歌坛,当时社 会矛盾尚不尖锐,平民喜听情爱之曲,故粤讴自多此作清 代《续修南海县志》记粤讴的流传时道:“一时平康百里, 谱人笙歌,虽‘羌笛春风'、‘渭城朝雨',未能或先也也 许,这是广府文化商业性的反映吧?只要文化市场需要,讴歌 情爱的粤讴便越来越多由此想到上世纪 80 年代中珠三角 一带迅速流传粤语流行歌曲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但是,更应该看到,招子庸的粤讴作品主流有着反封建正统 的特点(以前研究粤讴者少有人提及)替妓女鸣冤叫屈,是儒家正统思想所不耻的,而这些作品能在广府民系地区广为流传,也可见广府文化的远儒性 二、介入社会,直面人生 然而,当社会矛盾尤其是民族矛盾激烈的时候,广府文化的创新性、斗争性也就在粤讴中反映出来 了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便有文人利用粤讴这种群众喜 闻乐见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斗争粤讴开始跳出个人情爱的 天地介入社会、直面人生,产生创新性的作品 鸦片战争时期留存下来的粤讴作品,有燕喜堂钞本《新解心》 这虽是残存的手钞本,仅有 20 余页,作者燕喜堂也未知是 何许人,但有《颠地鬼》、《义律鬼》等作品揭露了外国侵略 者的丑态,表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雄气慨。

      另一首《颂 林制军》以幽默的笔调歌颂林则徐、人木三分地鞭挞官场中 的投降派而《盲怨》、《人会死》、《人话怕死》等作品,则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请看揭露、 谴责贫富悬殊的《人话怕死》: 人话(说)怕死,我见死极为高哪知此生托生劳(指人生的艰难劳碌),一死就死 到唔知(不知道)、连鬼都不做,免今做鬼又在此处来捞(过 日子)我睇(看)破阴阳生死个(那)条路,至(最)好在官家 名宦都系死别生扶生一日在阳台乡(人间)一日受苦,黄泉 得到,唔(不)做个的(那些)再世功夫(指再转世为人) 若 系阎王点化我上阳间做,我就同去断(决断)到好,字字登明 部(指写清楚):我要寿长过彭祖,富贵过叶、伍、潘、卢(当时广州的四大富商家族) 此外,据说还有一本 1901年出版的、署名香迷子(真实姓名及事迹无可查考)编撰的《再 粤讴》收有作品68首遗憾是笔者未看过有关资料,不敢 妄评不过,从燕喜堂的《新解心》来看,这段时期的粤讴 已开始以慷慨悲壮之情代替早期的缠绵绯侧了自道光末年 起,粤讴在歌坛已没有那么流行,幸而随着光绪年简报刊渐 多,粤讴作品得以不断出现于报刊的谐部(副刊)上报刊成 了粤讴流传的媒体,反映了广府文化的创新性。

      文人们以粤 讴的旧形式写进新内容,使粤讴从多以口头传唱变作多以文 字流传晚清反封建专制王朝的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后,革命 者利用粤讴这个民间方言文学的形式,大力鼓吹革命,向群 众宣传革命的道理,使粤讴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同盟会机 关报《中国日报》及其特刊《中国旬报》,首辟“鼓吹录” 专栏,刊登反帝反封建的粤讴,使这种过去为正统文人鄙视 的方言文学,登上了政治舞台以后各进步报刊,如《新小 说》、《时事画报》、《广东日报》等,亦刊登不少粤讴作品 知名作者有廖恩焘(下文介绍)、黄鲁逸、郑贯公、王心帆、 杨肖欧、陈诗仲、黄轩胄、何剑士、潘泽民、宋季缉、卫沧 海等此时的粤讴作品战斗性之高、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 的,也可说其内容已起了质的变化,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请看一曲《血》(作者不详,刊于 1904 年农历十月初六某报 上) 血一个字,提起就心愁;亏我热血盈腔,唱粤讴你试睇吓(看一下)凉血物(指没有民族血性之人)既是 咁(这么)多,好似牛马走任佢(它,指清朝统治者)敲煎 膏血,不以为仇眼见得满族咁(这么)肥,皇汉又咁瘦;地 皮刮尽,血满神州有等(人,指爱国志士)想得把血来流, 将国救都话(说)誓掷头颅,换自由。

      点估(怎料)血既流 了咁(这么)多,天总不就(助)唉,真正丑,泪珠常满袖 血呀,做乜(为什么)你怦怦欲动呢,在我心头! 同盟会会员、知名报人郑贯公在香港创办《有所谓报》时,以 “仍旧”为笔名写了不少新粤讴如《真正系苦》、《多情曲》、 《须要顶硬》、《好孩儿》等,在反对朝廷与美国续签苛待华 工条约的运动(惯称拒约运动)中,起了震聋发聩的作用如 一曲《中秋饼》,反映了在支持拒约运动而抵制美货时广州 饼食业拒用美国面粉的义举(刊于 1905 年农历八月十一日)著名革命者黄鲁逸也以“老逸”、“鲁一”为笔名写 过不少粤讴,他的作品较含蓄,较有文采如一曲《踏青》 揭发统治者铲光地皮(贪污敛财)、含蓄地宣传革命: 茫茫一片地,春去又春还既有春风到,因何草不生?四围坐 下,草都冇(没有)多条君呀,踏青呢(这)件事,乜(为 什么)你重(还)把我相邀?凡事要实行,唔好(不要)白叫(空 喊),况且我近来心事,又至(最)怕俾个的嘢(给那些东西) 来撩见着草都唔(不)生,就怜到自己不肖如今眼泪,重 (还)有几多飘?只有你一个在我身边,唔(不)够把我照料点(怎么)得了?罢咯(了),我都情愿春闺长日,独坐无聊此期间的粤讴,还有一批批判封建文化、鞭挞迷信 风俗、宣传办新学、赞颂新思想、提倡民主自由的作品,如 《剪辫》、《观音诞》、《唔好去赌》、《哭科学》、《办报》、《演 说》、《郎既爱国》、《自由钟》、《复民权》等。

      这些作品皆有 强烈的时代气息、启发民智的政治特点,起了宣传群众、鼓 舞人民斗争的作用 三、直刺官府、敢讽最高统治者 清末,一些佚名作者写的粤讴更具战斗性这些作品直刺官府,乃至最高统治者清太后慈禧如1904年农 历五月廿日某报刊登的《买古琴》,讽刺慈禧借贺寿之机搜 刮民脂民膏、两广总督岑春煩为邀宠而献古琴曲云: 佢(她)有佢慨(的)拜寿,使乜(用不着)你咁(这么)担心 民膏浪掷,买得一架古时琴你献媚朝家(指慈禧)都唔使咁 甚(不用这么过分),未必古时音乐,胜过于今况且庆典一 场,来请客饮,唔通(难道)锣鼓都要到广东寻?此事自有廷 臣,来认责任做乜(为什么)你别样唔(不)忧,只记得八 音?或者你想用亡国之音,嚟(来)搅吓(捣乱一下)佢(她) 个(那)昼寝,等佢(她)留心时事,知道吓(一下)大祸将临 你地(们)用意咁(这样)深,真系(是)恶审(意为难判断是 非)唉,唔在(不用)问,大抵见我汉人独立期将近,想着 他日空城弄假(以诸葛亮摆空城计退司马懿之典喻清王朝末 日将临而故作镇定),吓退个的(那些)弹雨枪林(指革命党起义) 而1905 年农历六月初八发表的《相只一个》,更是直斥慈禧此曲有感于慈禧请荷兰画师画像,唱道: 相只一个,点(怎)好画咁(这么)多回?笔下无情(暗指阎王 点生死簿之笔),会把你命摧!画画吓(多画一下)呢(这)个颜 容,就唔(便不)见得可爱。

      分明在纸上,会老起番来(老了 起来)大抵人到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