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盐碱化原因.docx
4页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 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 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 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不利影响:1、 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2、 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地下水矿化度与土壤盐碱化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 80年代初的调查估算,中国现有农林牧土 地面积68912万hm,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有 3382万hm,占农林牧总土地面 积的%,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 %、%和%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所估算,中国有潜在盐碱土约1733万hm,即如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就会发生 盐碱化的土地中国盐碱地大部分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地处中 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不利和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存在大部分地区 气候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人少地 多农业生态潜力较大。
一旦消除了土地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 态系统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发挥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 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影响:1、 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2、 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防治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 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 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有望变“绿洲”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种耐盐基因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 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土地盐碱化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 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 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 公布了这项成果。
这个基因的全名叫作“Na+ / H+逆向运转蛋白(SsNHX1 )全长cDNA”由这 种基因决定的一种蛋白,使碱蓬能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离子区隔化”解钠离子毒的机 制据介绍,盐地碱蓬是我国盐碱地上普通的一种藜科植物它能耐 3%的盐度,可以在海水中生长在盐碱地上可长到 1米咼,在海滩上,长度可达30厘米课题组 研究人员将这一基因转移到拟南芥上做了对比试验:在 1 /2海水浇灌条件下,拟南芥能完成生活史;在盆栽条件下,15天不浇水,复水后仍能恢复生长并结实而对照 株均死亡在所有已知公开发表的资料中,他们培育的转基因植物耐盐性是最强的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得到应用,培育出了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幼苗记 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室看到,新培育出的耐盐转基因植物已有蕃茄、大 豆、水稻、速生杨4种,在上千个培养基内长势良好工作人员称,过不多久,就可 以实施移栽了盐碱土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 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 %仅我国,盐碱地的面积就有3300多万公顷在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每年新增加的盐碱 地达6000多公顷大量的土地因此而荒废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对于我国这样一 个耕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人口大国而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把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编辑本段趋势盐碱地发生的各种自然条件随地而异有的土地早已盐碱化,这就是现有的残余 盐碱土而有些地区的土地原来没有盐碱化 ,但由于生产措施不当,造成土壤积盐或盐 碱加重就建国后土地盐碱化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看,可以分为3个阶段: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由于不合理的开垦荒地和发展灌溉农业,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1958〜1978'■<1f1A 2启十一Ulfl卅业上地 11 1 r1h « «. K L M1±狙先严dia o f-a土地盐碱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年间,中国有660万hm耕地退化为次生盐碱土中国在 60〜70年代建设了很多大型 灌溉工程,对提高灌区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各种 原因,各灌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现象70年代开始,国家和各省开始大力治理盐碱地,停止一些不合理灌溉,完善排灌配套工程,以 及采取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使灌区地下水位得到控制,到80年代,华北平原和东北 平原盐碱土面积约减少一半左右,盐碱化程度也发生很大变化河套和新疆等地区尽 管在一些老灌区的次生盐碱化得到控制 ,但总体上,土壤的盐碱化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80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 ,再加上干旱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使人们对次生盐碱化发生的警惕性放松 ,导致排水设施破坏,华北和东北平原土地盐碱化的危险性增加。
西北、东北西部和内蒙古等地区 ,由于人口压力,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注意排灌工程的配套、用水的管理和调节,土地盐碱化面积 仍在不断扩大从中国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趋势、次生盐碱化发生的危险性以及对 21世纪中国食物需求安全性和世界食物贸易的影响等方面考虑中国土地盐碱化防治 问题远比其他国家迫切。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