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奶牛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docx
8页黑龙江省奶牛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陶然 温凤利摘要:当前国内奶牛养殖正在经历从传统散户养殖模式向规模化养殖快速转变,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也正在经历同样的转变作为全国奶牛养殖大省,现通过对黑龙江省奶牛养殖规模化的演变过程,从疫病预防、检疫机制因素;奶牛养殖小区的选址因素;农户自身因素;资金与政策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对奶牛规模化养殖具有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黑龙江省;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F307.3 :A:1005-913X(2016)04-0039-02一、黑龙江省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现状(一)黑龙江省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的政策2010年,黑龙江省提出一系列扶持奶牛生产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良种补贴对全省82个县的122.6万头奶牛实施冷冻精液补贴,使用优质冻精245.2万剂二是奶牛保险奶牛承保7.63万头,总计保费2 743万元三是标准化规模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内的水、电、路、粪污处理、防疫设施建设四是奶站补贴购置设备1 169台,涉及611个奶站,使用财政补贴资金5 304.95万元,全省奶站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1.1%五是推进奶业发展省财政投入5 020万元,补贴购置青贮机械985台,新建永久青贮窖76万立方米;投入417万元购置TMR饲料制备机54台。
六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奶牛群体改良(DHI)全省参加SHI测试体系奶牛场达到154个,参测奶牛8.2万头,位居全国首位2011年,为鼓励规模化发展,实现千万吨奶战略目标,黑龙江省出台政策,对规模化养殖奶牛给予省级财政贴息和多种激励措施对于自建奶牛养殖基地的龙头企业,达到贴息规模的标准为奶牛存栏在100头以上,贴息对象将优先考虑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黑龙江省已经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牧场二)奶牛规模化养殖情况截止到2010年,黑龙江省奶牛养殖小区(场)达997个,奶牛饲养量为43.19万头;存栏30头以上大场大户5 764个,奶牛饲养量为41.50万头;存栏5~30头,专业户99 707个,奶牛饲养量为104.12万头2011年上半年,全省已经新建、改扩建241个奶牛规模化养殖场2012年,黑龙江省30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达到661家,规模化比例从2007年的34%升高到2011年的42%,平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奶牛群体单产由2007年的4 800千克提高到2011的5 200千克而且还将加大财政补贴和相关政策的倾斜力度,以及建立一些国际先进水平的奶牛饲养管理模式的奶牛示范养殖场。
二、影响因素分析(一)疫病预防、检疫机制因素动物疫病对食品安全、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等都有重要影响奶牛疫病流行对黑龙江省奶牛的规模化养殖有着严重的威胁黑龙江省缺乏相应的兽医咨询与服务许多奶牛养殖户不懂如何预防奶牛有关疾病,缺乏养牛知识与经验一些动物检疫站的工作人员经常是“交了钱就盖章”,把检疫当作是一种买卖行为,使得动物防疫法在黑龙江省不能有效执行原料奶的质量与奶牛的健康状况、饲养环境、牛奶中的营养因素等相关奶牛原料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乳制品的质量若不从源头上保证原料奶的质量,其他的一切措施均是空谈黑龙江省缺乏国际水准的原料奶质量标准以及与其配套的检测技术,尤其是独立的第三方的检测机构疾病预防、检疫机制是否完善,严重影响着黑龙江省的奶牛规模化养殖二)奶牛养殖小区的选址因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对畜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场,也必然涉及到用地问题在部分乡镇,并没有将畜牧用地列入用地计划,有的乡镇由于土地资源短缺,畜牧用地难落实,影响着奶牛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便于运输,许多规模化养殖场选择建在居住区附近,离城镇、村庄、公路、居民区较近,没有建设排污设施,种植业用地减少,奶牛场的污水及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威胁地下水水质和饮用水安全。
由于长期排放奶牛粪尿而无控制处理措施,形成了人畜共饮、人畜同居、粪便满地的恶劣局面,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既不利于养殖生产,更不利于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不相符而且目前的很多散养户往往就是在自家院子里搭建简陋的棚舍,饲养环境得不到有效保障三)农户自身因素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劳动力的质量是制约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总体来说,黑龙江省奶牛养殖农户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面对市场变化和新技术的需要,奶牛场主文化结构普遍较低,大多数奶牛养殖户对新知识、技术接受较慢,信息获得迟缓,很难达到奶牛规模化理想的效果农户参与奶业产业化的决策,首先受自身能力的影响, 自身能力包括个人学历、经历、经济条件、胆识、捕捉信息能力,还包括与社区、政府部门协调和获取相关技术的能力四)资金与政策因素1.资金因素在目前的奶业利润水平下,资金已经成为制约大部分养殖场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不是采取自繁自养的发展模式的情况下,购买一头高产优质奶牛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成本并且,奶牛养殖区别于其他养殖行业, 由于鲜奶主要销往奶站,而且大部分奶站的奶款发放都是采取每月集中发放的方式,所以,养殖户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再加上饲料、兽药、人工等成本投入较大,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没有能力拿出多余的资金来发展规模。
2.政策因素没有土地,所有的关于扩大规模的设想都只能是空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2010年第7号令)规定,养殖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需与生活饮用水源地、主要交通道路、居民生活区有一定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农村许多村相隔很近,有的甚至相隔不过百米,而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公路纵横交错,要达到上述条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达不到上述动物防疫条件,即使养殖场取得了用地,也无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无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最终导致对土地的使用权归于无效通过对黑龙江省奶牛业规模化的因素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影响黑龙江奶牛业规模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疫病预防、检疫机制因素、奶牛养殖小区的选址因素,农户自身因素,及资金与政策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奶牛业向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三、促进黑龙江省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建议(一)完善乳制品责任追究体系乳品企业是最终产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然而目前黑龙江省的监管机构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足,使得一些企业铤而走险黑龙江省应根据实际情况,密切注视有关食品安全的因素,迅速建立配套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奶业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二)正确选址与布局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应尽可能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养殖用地新建或改进已有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既要考虑到牧场不要污染环境,又要避免周围环境对牧场的污染在交通便利、水质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远离城市、工矿区、人口密集区建场必须要求该养殖小区功能区布局合理,生产区、管理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三大部分选址合理,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在上风向,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应处于下风向奶牛养殖小区周边、场内道路两旁应有绿化措施宜在远离江河及地下水源等水资源保护区建场生产区要设置净道和污道,保证饲养过程中净道运送饲草料等和人员走动,而污道主要是污水和粪便的处理通道有条件的地方在建立养殖小区要实施生态化养殖模式,即养殖、种植等循环利用,不增加环境的负担三)建立完善的奶户培训制度加强对黑龙江省奶牛养殖户的培训与技术服务,建立完善的奶户培训制度,定期对奶牛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并拓宽奶牛养殖户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提高黑龙江省奶牛养殖户的综合素质四)加大对小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黑龙江省政策对于规模养殖尤其是中、大规模养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根据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养殖场数量的统计发现,目前大规模养殖场的数量在持续增长,而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户的数量逐步下降通过国家政策的分析发现,国家对于中大规模的扶持力度较大,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小规模养殖目前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都有着比中大规模良好的优势,在相关文件中却缺乏对小规模养殖的力度,因此黑龙江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奶牛养殖场扶持政策,采取措施防止小规模农户退出带来生产下滑,充分调动小养殖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最难以解决的资金问题,使小养殖场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加大小规模养殖的投资扶持力度,给予小规模养殖各方面的补贴而在用地政策方面适当放宽,使一些具备发展条件但被土地所限的养殖场能够得到足够的土地来发展规模,在费用方面,可以租赁的方式,一次性缴纳土地使用费,从而使养殖场无后顾之忧四、结语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日新月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未来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因此,发展规模化的奶牛养殖,不但能够满足国民对乳制品的大量需求,还能够为农村城镇经济的发展加速在黑龙江省具体实施奶牛养殖规模化中,应逐步攻破制约黑龙江省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制约因素此外,黑龙江省的奶牛规模化养殖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
只有各方面全力配合奶牛养殖,才能保证奶牛的健康成长与城镇经济的加速发展参考文献:[1] 黄春英.奶业大省守疆拓土迫在眉睫[N].黑龙江日报,2012-12-02(2).[2] 冯艳秋,陈慧萍,彭 华,等.2011 年黑龙江省奶牛不同养殖模式生产管理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乳业,2012,122(3):2-7.[3] 阿晓辉.黑龙江省奶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0(8):15-18.[4] 李胜利.中国奶牛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0):45.[5] 胡厚银,刘广海,李长庚,等.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实现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J].行业论坛,2006(1):35-37.[6] 赵 静.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政策经济效果评估及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7] 李翠霞,谭留兵.奶牛养殖规模效益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4):1-6.[责任编辑:王功巧]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