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doc
4页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逐步突显出一些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的系部层面来展开探讨,重点探讨如何将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做好高职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成效和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资助 感恩教育 实践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高职院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缓为辅助的较为完整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问题,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学校乃至全社会的稳定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实践 高职院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全日制高职院校专科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认定普遍分为三档:一般困难学生、困难学生和特殊困难学生。
学院根据国家要求落实学生资助工作,笔者所在的旅游管理系也在学院的整体统筹下组织开展,近三年来系部的学生资助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家助学金项目上,基本受众面在25%左右,其中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的比重占近50%结合系部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实际特点,学生基本实行“2+1”“1+0.5+1+0.5”等教学模式的改革,致使学生到二年级、三年级基本有过实习工作经验,也收获相应的实习生活补贴,以更好地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因此从年级上来看,系部在国家助学金的名额分配和具体评议上倾向一年级学生,基本能占到40%乃至更高,具体详细情况见表1 二、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在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了若干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国家设立国家助学金的政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数额很大,而且主要以“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为前提,也较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致使出现相关问题 第一,对于家庭经济真正困难而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来说,有时被部分学生视为天上掉落的馅饼,取之心安,受之理得,对他们的学业未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也没有让学生付出劳动,他们在心灵上更难有感恩之情 第二,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从富有到贫困是没有等级和层次之分的,但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中因名额有限将家庭情况人为地进行分档定级,致使未能享受到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同学心理失衡。
第三,在学院传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评先中,一直以精神奖励为主,普通的学院奖学金也仅有很少的物质奖励相对比来说,目前的国家助学金最高限额为4000元每年,远远高于学院各种荣誉称号和奖学金的奖励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的各种评优,使得不少学生心理出现“自身再努力,不如弄个证明当贫困生实在”的想法 针对实践工作中发现和体会到的问题,谈及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我们需要更好地完善和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将其与学生资助工作进行融合 三、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融合实践 (一)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和行为良好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主体——员,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我国感恩的优良传统,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有效带动,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到感恩,也将感恩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融入到专业学习、班级工作及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还通过构建考核学生道德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诚信档案,以此来培养和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感恩表现包括孝敬父母、尊师重教、无私奉献、勤俭自律等多方面,并将诚信档案的评价与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相结合,严格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习惯 (二)组织开展感恩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首先,社会实践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接触不同人群的窗口和平台,通过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度,让他们了解社会其他阶层的生存状况,并在社会实践中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服务奉献的愉快心情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特别是与高职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近几年,我系积极组织开展感恩专题教育;组织特色感恩活动;做好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特定节日的感恩教育等;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去大蜀山烈士陵园扫墓,感恩革命先烈;组织学生参与合肥蔡岗小学的义务支教;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和儿童医院服务,回报社会将社会实践与感恩主题活动相融合,很好地提升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其次,加强心理教育与主题活动的结合在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应该努力通过心理访谈、主题座谈会、身心健康知识讲座、播放励志电影等形式,增加对贫困生的关爱,关爱他们学习生活的点滴,帮忙他们树立健康正确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感恩之情,进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三)树立示范典型人物,引领学生全面成才 在感恩教育实践树立示范典型人物,会很好地引领学生的全面成长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结合学生资助工作的组织开展,我系开展了相关主题的引领活动,如积极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学院“自立自强、励志成才、报销祖国”主题演讲比赛,荣获学院一等奖;参加全国高校“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加强示范典型人物的再宣传;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全省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评选活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