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课 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doc
4页第四课 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课题 凝聚法治共识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2能力目标:学会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观念重点政府依法行政难点厉行法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1、 播放视频:《最多跑一次》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宗旨是什么?2、出示课题学生观看,思考并回答问题视频导入,切入课题;了解政府的宗旨问题引领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观看一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们找谁呢?(政府)具体要找哪个部门?它又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呢?(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的作用2、同学们自读课本51页第一段,完成学案一、1-2题学生思考学生自读教材,完成学案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一)法治政府过渡: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你知道什么是法治政府吗?1、播放视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
过渡:建设法治政府,也就是说,政府要依法行政其核心就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怎样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呢?2、出示“三张清单”相关漫画及图片并解释其含义三张清单,明确了政府的职责,依法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责任,确保了政府依法行政过渡:那么从政府的角度看,具体应如何依法行政,我们看一段视频《依法行政》3、播放视频《依法行政》教师总结:政府角度:① 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追问: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有什么意义呢? 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过渡:那么作为公民,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4、阅读教材53页“探究与分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监督政府行为的渠道?(讨论)公民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教师小结:可见,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过渡:建设法治政府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么?学生观看,结合教材,总结法治政府的含义学生阅读52页相关链接“三张权力清单”学生观看,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图片联系实际,理解监督政府的多种形式。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设疑引思从表面意思初步了解法治政府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清单,体会政府的责和权理解政府如何依法行政明确建设法治政府,公民应怎样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二)厉行法治1、 阅读教材53页相关链接,说说哪些社会成员要厉行法治?展示图片:《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它是对谁的要求?什么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出示系列图片:(个人、国家、社会)①个人: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②国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③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文化环境总之: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渡: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仅仅需要法律么?3、小辩论:法治与德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面谁更重要 4、小结:播放视频《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吧!学生思考总结并在班内展示学生通过图片思考班内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辩论,学生体会理解二者的联系学生探究问题,班内展示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理解法治与德治同等重要二者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并相互促进课堂小结回扣目标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达标测评巩固新知完成学案习题完成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布置作业课下延伸课本56页,课本56页,拓展空间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设计一期板报,题目为“法治校园你我他”通过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环境 1、寻找有关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法规 2、搜寻相关的未成年人案例 3、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悟学生课下搜集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增强动手与联系时政的能力与意识板书设计 政府的宗旨和作用 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含义 依法行政凝聚法治共识 新十六字方针 厉行法治 如何厉行法治 法治与德治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