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钦定协纪辨方书.doc
4页钦定协纪辨方书《钦定协纪辨方书》考(2009-01-18 12:55:19) 转载?标签:文化《钦定协纪辨方书》考《钦定协纪辨方书》系中国古代择吉典籍中集大成之作清乾隆四年 (公元1739年),由允禄、何国宗等三、四十人奉敕编撰,乾隆亲制序文序文中说:“夫协纪辨方者、敬天之纪、敬地之方也又称:“举大事、动大众,协乎五 纪,辨乎五方、以顺天地之性”等等我有幸收藏二卷《钦定协纪辨方书》只所以由乾隆皇帝亲自作序,并纳入《四库全书》之中,因为此书体大思精、影响巨大、而且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实用性极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而择 吉术则属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祖 宗、选将拜帅、行军打仗、开山破土、都要选一个吉利的日子,即所谓的“黄道吉 日”而庶民百姓办什么事也要选择黄道吉日,比如 : 婚丧嫁娶、修造营建、播种 收割、开市立券、上官赴任、畋猎取鱼、甚至裁衣缝裳、剃头洗澡也是这样,可 见,风水、星象、五行的择吉术已铭刻在中华民族意识的石碑上,溶人中华民族沸 腾的血液中择吉术既然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意识,那么,择吉术究竟是什么呢 ?应当说,择吉术是一门大学问、博大精深,它是容天文、地理、命相、周易预测、宅墓 风水、四时节气、杂事宜忌等学问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问,而且旨高意远、深入浅 出,可操作性极强,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万年历》、《增补玉匣记》、《崇正辟 谬》、《陈子性》 ; 《刘氏家藏》等,均系此书的一些支脉而已。
古人认为 : 能通晓《协纪辨方书》者,既可成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人间圣贤《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协纪辨方书》系清乾隆四年 (公元 1739年) ,由庄亲王 允禄带领几十名学者和官员奉敕编撰并由乾隆皇帝亲制序文此书御制序中 说: “夫协纪辨方者,敬天之纪,敬地之方也又称 : “举大事,动大众,协乎五 纪,辨乎五方,以顺天地之性”等协”者 : 就是要协调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关系 ;“纪”者 : 指岁、月、日、星、辰,历数五纪 ;“辨”者 : 就是要分辨、明辨人与社会、自然、地利的关系 ;“方”者 : 指东、南、中、西、北五方此书共三十六卷分本原二卷、义例六卷、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规二 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录、辨论各一卷包罗万 象,内容宏博择吉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研 究和探索一、择吉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映从人类诞生直到目前,人类总是从事着两项基本活动 : 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 造世界或适应世界大自然是一柄双刃剑它既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生活空 间,又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难人类要生存发展,既要充分利用大自然对人类的馈 赠,又要尽力克服或避免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
所以,趋利避害也是人类生存发展 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二、择吉是人类生存的正常心理取向 好生恶死、近利远害——这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而且这种天性和本能在任何 时代都不会泯灭从心理角度来说,这也是人类最正常的心理需求因此说,择吉 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三、择吉是人类不同群体价值观的反映 中华民族——主要是汉民族,有一种 : “不敢为天下先”的观念原因是害怕 “枪打出头鸟”,所以选择家就认为“六十甲子”的第一年甲子年是寡妇年、女子 不宜嫁人,嫁人会丧夫又如汉民族历来崇尚中庸和中和忌讳对抗和极端、崇尚事 物间的相生相和,忌讳相冲相克 等反映了汉民族价值观的取向四、择吉是人类不同群体哲学观的反映 人类的不同群体往往有不同的哲学观、而哲学观的不同反映在择吉活动中更是 不同中国人的哲学观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或说“天人一体”选择家构建那么 复杂而神秘的神煞系统,并认为这些神煞和人们生活中的吉凶宜忌有着极其密切的 关系,这正是汉民族“天人合 一”或“天人一体”的哲学观念五、择吉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是人类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要生存,生存环境就必须祥和或安全广义而言,择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祥和与安全择吉这种生存方式,过去采用,现在采用,将来照样采用,因为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择吉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 和记录抛开江湖术士故弄玄虚的神秘成分,其内核是既唯物而又合理的广义上 讲,天气预报也是一种择吉术,通过它,知道下雨就会打伞,知道下雪就会穿上暖 和的衣服择吉术主要分为两种 : 一、科学择吉 ; 二、方术择吉所谓科学择吉,就是运用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寻找确定适宜人类活动的最佳方位和最佳空间,尽可能达到天 时、地利、人和三位一体,和谐相处 ; 所谓方术择吉,从表面上看,充满了故弄玄 虚的神秘成分,甚至于糟粕和精华杂揉,使人不辨东西、但揭开其故弄玄虚的面 纱,它仍然有其合理和科学的成分首先,它可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增强人 的信心和决心比如为婚嫁选择的双日,就能够创造出一种双喜临门、吉祥喜庆的 氛围; 其次,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古代民俗是古代社会的活化石,现代民俗是 从古代民俗中衍化而来的,因此,它是从今天的民俗而了解过去民俗的一把钥匙 但愿读者能用这把钥匙打开古代民俗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