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26160061
  • 上传时间:2022-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杨东生【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三国经济概况2、理解三国鼎立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过渡;;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地 分辨能力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2、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 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2)在阅读课文时,要边阅读边勾画,对重点知识作出重要标记;(3)规范书写,认真完成;(4)力争把自主学习部分全部掌握一、官渡之战:1、背景:(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曹操占据 带,实力不断增强;袁绍盘踞 一带,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2、经过:________年,_________率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_______曹军只有三四万人,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大败袁绍。

      3、意义: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_____________的基础二、赤壁之战:1、背景: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统一___________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___________,请来了有才能的___________辅佐割据江东__________,统治比较稳固2、经过: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____________一带和曹军对峙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3、意义:赤壁之战奠定了_____________局面的形成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背景:赤壁之战后,__________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_废掉汉献帝的,自称皇帝,国号_______,定都_________;221年,_________在_________称帝,史称______________;222年,________称王,国号_________,后定都__________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国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_____________,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_______业兴旺,吴国 __________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_______,加强了内地与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联系合作探究】(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和你的同伴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1、曹操为了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上“挟xie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的一些措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2、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课堂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5)归纳这次战役中曹操失败的原因课堂延伸】结合课本内容,请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随堂检测】(细心造就成功)1、曹操在《蒿里行》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A.东汉末年 B.东汉初年 C.三国 D.西晋2、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4、《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很大反响,问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A.公元220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222年 D.公元229年5、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6、“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 )A.蜀国 B.魏国 C.吴国 D.东晋7、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8、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下列三国鼎立知识表:  图中的A、B、C表示三国的国名,a、b、c表示三国的都城,请在下列表格中正确的位置填出三国的国名、都城和建立者三国鼎立知识表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 都城 势力范围A_____a_____B_____b_____C_____c_____三国鼎立官渡之战:_____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_____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_____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______ 的基础三国鼎立三国经济_____年,_____建魏,定都___________年,_____建蜀,定都___________年,_____建吴,定都______魏:修建______________蜀:_______________兴旺吴:________发达,曾经到达_______(今台湾)【本课知识体系】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主备人 杨东生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主备人 杨东生【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 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2)在阅读课文时,要边阅读边勾画,对重点知识作出重要标记;(3)规范书写,认真完成;(4)力争把自主学习部分全部掌握。

      一、官渡之战:1、背景:(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曹操占据 带,实力不断增强;袁绍盘踞 一带,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2、经过:________年,_________率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_______曹军只有三四万人,___________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大败___________3、意义: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__北方___________的基础二、赤壁之战:1、背景: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统一___________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___________,请来了有才能的___________辅佐割据江东__________,统治比较稳固2、经过: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____________一带和曹军对峙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3、意义:赤壁之战奠定了__三国鼎立___________局面的形成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背景:赤壁之战后,__________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_废掉汉献帝的,自称皇帝,国号_______,定都_________;221年,_________在_________称帝,史称______________;222年,________称王,国号_________,后定都__________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3、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国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_____________,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_______业兴旺,吴国 __________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_______,加强了内地与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联系合作探究】(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和你的同伴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实验班1、曹操为了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哪些措施?2、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随堂检测】(细心造就成功)1、曹操在《蒿里行》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A.东汉末年 B.东汉初年 C.三国 D.西晋2、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4、《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很大反响,问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A.公元220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222年 D.公元229年5、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6、“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 )A.蜀国 B.魏国 C.吴国 D.东晋7、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8、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下列三国鼎立知识表:  图中的A、B、C表示三国的国名,a、b、c表示三国的都城,请在下列表格中正确的位置填出三国的国名、都城和建立者三国鼎立知识表国名都城建立者A_____a_____B_____b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