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应用.docx
13页基于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应用 摘要:混合式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者的投入,实现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提高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成为了混合式教学研究领域的关键以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基于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分析其特征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基于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满意度和接受度均很高关键词: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基金项目: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研究(19JY53);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实证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的分析(20ZD068)一、引言《2017年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中指出未来将会更多应用混合式学习设计[1]随着教育大数据、虚拟学习空间、移动互联、云计算、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应用,技术支撑下的数据密集式教与学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
因此,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发展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是促进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虽然混合式教学已历经多年,但是混合式教学并没有发展成为各学科普遍采用的模式,原因是学界对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否有效提升学习者学习效果未能形成一致共识教师和学生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满意度将会影响学习绩效[2],而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学习投入度、学习效果是衡量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混合式教学研究中我们有必要予以回答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是评价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学习者与同伴交流、讨论和获取资源对学生的混合式学习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的社交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学习效果来说非常关键[3]同时,混合式教学也需要学习者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鉴于此,本文以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简称:PST)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基于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开展混合式教学实验,分析混合式教学效果,以期对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二、文献回顾在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成果中,都会论及其特征、结构与教学效果纵观这些论述,其研究视角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混合式教学基础问题探讨。
李逢庆认为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掌握学习理论、首要教学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和主动学习理论[4]第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汤勃研究认为“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MOOC+微课”平台、翻转课堂平台及实践教学平台三大平台构建的“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5]田爱丽研究认为在富技术环境下,借助学习管理平台,线上和线下结合,持续性地推进混合式教学[6]第三、混合式教学效果王胜清以2015-2016年北京大学开设的混合式课程为例,调查了混合式课程基本情况和教学组织形式[7]武法提等人研究认为“互联网+”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绩效是学习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相互作用的集合[8]学习行为投入是学习情感投入与认知投入发生的基础,三者相互影响,合力引发适应性学习行为或阻碍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投入揭示了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积极交互驱动学习者的发展程度Natasa Hoic-Bozic等人研究认为通过使用适应性超媒体课件,通过混合式教学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9]尽管混合式教学是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目前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投入度不足,学习者线上学习缺乏引导,线上学习缺少互动、完成率不高,线下课堂教学中缺少互动和讨论,教学资源单一、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课堂教学与学习缺乏有机结合等主要问题[10]。
综上,现有研究多是研究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与指导、教学满意度、学习成绩等,鲜有研究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学习兴趣、问题解决倾向、团队合作倾向等鉴于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学习效果是评价混合式教学的关键,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二者视角进行研究,以期对混合式教学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三、研究设计(一)理论基础PST理论模型是2004年Kirschner教授等人在Garrison等人构建的Community of Inquiry模型基础上提出来的,认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应将教育功能、社会交互和技术支持进行有效整合,包括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三个维度[11]混合式教学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是评价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法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融合,社会交互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技术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体验,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理论为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框架[12]PST理论不仅关注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还强调教师与学生、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是通过社会协商、意义建构实现的,由此,本文引入PST理论,从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三个维度来设计混合式教学活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关注学习者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支撑环境本研究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支撑环境是在多媒体教室,借助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上传学习资源到学习通平台,如视频、文本、图像等资料;也可以组织开展异步讨论、提问、互评、签到、随机选人等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材料,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进行学习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支撑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完成签到、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参与互动等同时,学习通平台还可以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通过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三)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讨论的发起者、社交的支持者、技术的促进者和评价的设计者而教学存在、认知存在、社会存在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关键[13]因此,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既要提供适合学习者需求和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又要增加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和互动而学习动机、信息交互是社会存在最重要的因素,学生需要和其他人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创建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环境1.教学法设计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法设计是为了支持学习者能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混合式教学环境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学习者可以在学习通平台学习、交流、讨论。
教学存在作为探究社区理论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于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教学存在是为学习者在混合式教学中能轻松理解课程学习目标2.社会交互设计学习是一种社会实践,学习是具有社会性的,学习是知识建构的学习的发生不仅在个体之间,还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交互中产生社会交互设计提供一个友好的环境,学习者愿意与其他人交流社会存在是探究社区理论的另一个要素,因此,学习者在混合式教学平台上能进行社会交互,线下能开展小组讨论、课外考察等社会性协作活动3.技术设计在混合式教学中技术设计是为了保证学习者使用技术的过程中不存在困难,确保混合式学习环境是自由的、免费的,体现技术的易用性,混合式学习环境必须保证学习者通过技术能轻松地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四)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在PST理论的支持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得到了有效提升,即从关注学习成绩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因此,在PST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图1 基于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混合式教学平台(学习通)为主要交互媒体,以教师、助教、学生为参与主体,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改革。
以《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为内容载体,贯彻线上线下教学,该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根据教学法、社会交互、技术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包括课前在平台上上传学习资源,提出问题,发布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上重难点讲授,组织讨论;线上讨论,组织汇报,评价总结;课后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讨论学生活动包括课前预习,感知课程平台环境,研读课前学习资源;课堂上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协作、知识建构,汇报;课后在学习通平台上反思,讨论等四、教学应用为了验证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本研究基于“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了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为期一学期的课程教学一)应用对象本研究的应用对象是上饶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研究者作为任课教师,每个学生都有一部智能课程开始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了解的并不多,但非常感兴趣二)研究问题与研究工具本研究探究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投入、学习兴趣等能否得到有效地提高,参考了黄国桢的研究,编制了《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学习投入度的调查》和《基于PST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调查》两份问卷[14]。
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各条目均采用正向计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三)教学时间本研究从2017年9月开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人性化,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发展的前沿第二,混合性,通过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线下随时交流和互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学习第三,开放性,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第四,互动性,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中可以实现多元互动,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教师-技术等互动2017年9月开始混合式教学,2018年1月课程结束正式上课时间一共16周其中理论课程12周,实践课程4周四)应用结果分析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应用,通过问卷调查、学习通平台上收集的数据分析,评价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评价维度包括满意度调查、学习投入度、学习效果及平台数据分析等四个方面1.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分析在课程教学后期,学校教务处组织了教学满意度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6份,其中非常满意度为91.6%,满意度为8.4%,不满意度为0%。
说明学生对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很高的满意度,愿意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2.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学习投入度分析学习者的混合式学习投入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及情感投入认知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策略应用情况,通常包括认知策略应用和自我监控情感投入是指学习者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学习行为投入是学习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发生的基础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可以很好地反映学习者的混合式学习效果为揭示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学习者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均大于3,反映出学习者具有较好的学习投入在行为投入方面,学习者愿意投入一定的时间参与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讨论、交流、完成作业等行为在认知投入方面,学习者会经常通过学习通平台上的学习资料进行复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在情感投入方面,学习者对混合式学习表示满意,也愿意在平台里面交流和讨论总体来看,基于PST的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学习投入度整体较高表1 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学习投入度的统计分析NMSD行为投入你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混合式学习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