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doc
16页. . . .... .... .... .保康县素质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本试卷共 6 面,考试时间 120 分钟,卷面总分 12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卷上指定位置2.答题必须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草稿纸、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积累与运用17 分)1.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 分)发展不必齐人忧天 ,未来必定花团绵簇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之旅,我们领略了春天的蓬勃生机,感受了峨眉山月的静谧( ) 美好,聆听了诸葛亮对子女的谆谆教诲,见证了一家四口散步的温馨一幕,更体会了《皇帝 的新装》人物的滑稽( )可笑,情节的荒诞离奇……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王都灵同学 在保康县教育写作学会第一届“萤火虫”文学奖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 一定会自命不凡,写出更好的作品B.“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的精态度贯穿于工作学习的始终。
C.做事拈轻怕重的同学,是没有责任感的同学,也是将来不能成大事业的同学D.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批“00 后”在危难面前,勇于上前、担当奉献, 主动投身这场特殊的“社会实践”中,让青春在战“疫”中接受“洗礼”,绽放最美芳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三”,一般都是泛指多次,多人如“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韦编三绝”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句中划线词语都是名词)D.“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让空间再也不是人们交往的阻隔 ”“青少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 期这两句话中的“时代”和“时期”是同义词,但所指范围有差别,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面共 6 面间段,所指范围大;后者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5.下面一段材料的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2 分)①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③这两种阅读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④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向的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⑤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A.⑤①④②③ B.⑤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⑤ D.②④①③⑤6.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7 分)(1)“ ” 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我们学习要学思结合,因为“ , ”《论语》) (3)家是王湾《次北固山下》“ , ”的鸿雁寄相思;家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 ”的九曲回肠;家是李 商隐《夜雨寄北》中“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 分)7.亲近文学,让我们了解了自然,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人生的意义…… 班级 为了增添文学气氛,准备创立班刊,请你参与其中班刊命名】请你为班刊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再用简短的话(不超过 50 字) 说说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2 分)【创刊计划】下面是这份刊物创办前的计划书,请补充完整2 分)程序一:组建班刊编辑部; 程序二:征集刊名;程序三: ; 程序四: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补全对联】班刊的中缝处拟写一副对联,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写作下面是编辑 部拟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2 分)上联:读经读史读旧事 下联: 材料探究】班长在收集材料时,发现这三则材料有共同点,请写出你的发现2 分) 材料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弟子规》) 材料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材料三:见彼贤则思与之齐三、阅读与欣赏(45 分)(一)名著阅读(6 分)8.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题4 分)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 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 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 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 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 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你回去罢!”行 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 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面共 6 面. .. . . .. . . 选文出自《西游记》第 27 回,该回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 ,我 们读这个故事情节,会采用 (跳读/精读)法,细细品味对话描写。
品味细节时,会 感受到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征,唐僧 ,孙悟空 (4 分)9. 下列有关名著《朝花夕拾》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表现儿童热爱大自 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B.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 挞的文章是《琐记》C.范爱农、衍太太、长妈妈、陈莲河都是《朝花夕拾》中叙写到的个性鲜明的人物 D.“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是《五猖会》中描写鲁迅 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要他先背书的感受二)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 10~11 题4 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0.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 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 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和大海。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 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11.诗中划线句描写了大海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景的目的是什么?(2 分)(三)阅读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 12~16 题(10 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1)元方入门不顾( ) (2)去后乃至(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2 分)A.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下车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14.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C.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D.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七年级语文试卷第3面共 6 面1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 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 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16.结合现实生活说说“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 分)(四)阅读老舍的《桐花声里燕子飞》,完成 17~21 题12 分)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 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 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 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 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 骨朵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 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 老去,落下。
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 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 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 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 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 味的创可贴了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 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 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 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 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 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 母亲,只是在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 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
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17.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2 分)18.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2 分)19.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2 分)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 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七年级语文试卷第4面共 6 面20.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