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9765267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7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 、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 " 读 -- 品 -- 背 " 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例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投影:岑参( 714-770 )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 。

      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 ,有《岑嘉州集》传世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三、诗文赏析(一)聆听感受1、 播放录音,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2、 读准字音岑参 c ?n sh ē n 散入 sà n 狐裘 qi ú 锦衾薄 q ī n b ó瀚海 h à n 阑干 l á n 羌笛 qi ā ng 风掣红旗 ch a(二)整体把握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指导朗读1-4 句,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5-8 句,语调应哀怨低沉;9-14 句,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15-18 句,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2、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 (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3、 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三)赏析咏雪部分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2、 赏析诗句( 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新奇的比喻——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千树万树” ,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读咏雪部分——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穿插评价: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 ,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 “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 “湿” 字写雪花融化, 沾湿了罗幕 “狐裘” 写白天, “锦衾”写夜晚, “不暖”和“薄” ,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 ,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从“瀚海”到“愁云” ,视角有何变化?) ( “百丈” 、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3、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4、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5、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时的背景—— 写作背景(投影)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

      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四)赏析送别部分1、 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2、 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要列举“胡琴” “琵琶” “羌笛”这三种乐器呢?)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行原因、饯行的情形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 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 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④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 “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3、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五)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六)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四、 拓展阅读对比阅读两首诗词,提高鉴赏品评诗歌的能力1. 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明确〗《白雪歌》主要描绘的是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严寒景象和饯别、送别时令人惆怅的惨淡景象;《沁园春》描写的则是境界壮阔、生机勃勃的北国雪景和想象中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绚丽景象。

      《白雪歌》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沁园春》则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岑参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现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2. 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明确〗①表现手法不同: 《白雪歌》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沁园春》则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宏②表达方式不同: 《白雪歌》在写景和叙事中都隐含着深厚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沁园春》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景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五、 布置作业1、 背诵默写2、 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