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与包容:广州市休闲发展考察.docx
9页创新与包容广州市休闲发展考察 一 广州城市特色及城市休闲生活(一)广州城市地位及特色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求真务实、经世致用和开放兼容、革故鼎新的特质,塑造了广州人“敢为天下先”、主动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性格特征广州,一个最包容的城市”,外来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在京、沪、穗三市中最高[1]中西文化在这里长期碰撞与交融,使其在民居建筑、语言、饮食、衣冠履带、音乐、美术等各方面,都带有异国文化的风情广州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我国南方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中心和思想摇篮广州城市综合实力一直位于我国各大城市前列,2006年广州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2]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基础上,《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确定了广州市的发展目标为: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广州人勤奋劳动,重商言利,集聚财富。
2008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30年来年均增长14.4%;城市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3.7%;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7632元,占消费性支出总额的比重为36.63%汽车、住房、出国旅游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2008年广州城市居民每百户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6辆,人均居住面积超过20m平方米[3]广州人劳逸结合,享受生活,追求快乐,美食、购物、休闲、娱乐、旅游、学习、健身成为广州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二)广州城市休闲生活状况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市民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休闲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旅游度假、休闲购物、娱乐健身、学习进修成为主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从休闲生活的时间分布来看,大部分广州居民的日平均闲暇时间在3~5小时(节假日除外)[4]广州市的“夜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忙完家务及个人事务后,纷纷走出家门,散步、会友、逛街购物;娱乐场所生意兴隆,体育健身场馆灯火辉煌;“珠江夜游”成为许多市民特别钟情的休闲生活方式,往往全家相拥而去;习惯“消夜”、“饮茶”的人们,午夜时纷纷走向酒楼、茶馆、咖啡厅品尝美食而广州市民双休日的休闲生活,主要包括室内活动、市区内的公园游乐、购物、运动健身、进修学习、近程旅游度假。
广州人在双休日最喜欢的休闲购物街区是上下九路、北京路、天河城三大商业游憩区(RBD);白云山(4A级景区)是广州市民放松、健身的最佳去处;拥有30多条线路的广州旅游品牌“广州一日游”是市民最青睐的旅游方式,从化、增城、清远等“广州后花园”则是广州市民双休日的旅游度假首选之地节假日里,绝大多数居民除了在家休息以外,基本上都安排有中远程旅游度假(省内、周边省区或更远)从休闲活动的内容来看,广州人喜欢吃,敢于品尝各种海鲜和“野味”,特别是喜欢“饮早茶”和喝凉茶,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茶楼之多,可谓全国之最游泳、登山、踢毽子、打羽毛球、跳舞是广州人最主要的运动健身方式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小区空地、公园广场总能够见到三五成群的人在跳舞、踢毽子各种健身俱乐部遍布大街小巷在现代娱乐方式的消费方面,广州堪称全国之先、全国之最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娱乐文化及港澳台的影视娱乐方式源源不断地从广州进入内地各大城市及至广大农村旅游度假是广州市民休息日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自助游和自驾游是主流,参团游比例越来越低2003年广州个人赴“港澳游”开放掀起出境游高潮,近年来出国游又成大潮,2008年广州组团出境旅游超过了200万人次。
[5]从休闲生活的特征来看,广州市民非常珍视自己的休闲生活,闲暇时间内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一方面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体验人生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广州人休闲生活的另一特点是“闲里偷忙”由于广州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2008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74%,广州市口径[6])从事这些服务行业的蓝领、白领阶层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创意性工作延伸到休闲生活中,休闲与工作的界限逐渐融合居家式上班、网络化办公、休闲型工作”越来越多,工作休闲化、经济休闲化、生活休闲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二 广州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状况(一)历史进程1.广州城市休闲的历史变迁地处我国南方边陲的广州,历史上曾是与华夏文明中心地区阻隔的化外之乡秦朝统一中国后,岭南地区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和管辖,接受中原文明的教化汉至唐宋时期,中原文化的民风民俗和生活方式深深影响到南越文化和广州城市生活方式就城市休闲生活和休闲产业发展而言,上古时期城市休闲生活的主体是王室、贵族、官吏和地主等,城市中的所有休闲设施几乎都是为他们服务的城市中的士、农、工、商等各色人等,休闲生活方式也颇为精彩,如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踢球)等。
中古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心,人口超过百万酒楼、茶楼开始兴盛并成为市民闲暇时间乐意光顾的场所;蹴鞠、水秋千(跳水)、相扑、斗鸡、斗蟋蟀、杂技、种花赏花(花市)等成为闲暇时间内的主要活动方式[7]及至近现代,中国门户大开,伴随着中西方的交往,作为沿海门户的广州,其城市休闲生活开始表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西洋服饰、西洋音乐、西方建筑、西餐、英语、西方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深刻地影响到市民的休闲生活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30年中,广州市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消费品缺乏,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劳动与休息制度呆板,市民休闲生活内容和方式单调这个时期的市民休闲娱乐活动内容主要以简单、自娱的传统游戏为主,年轻人喜欢打弹珠、凿铜块和纸角、拍公仔纸、滚铁环、丢沙包、抓棋子、闸车、拉马、抽陀螺、界纸鸢、麻鹰捉鸡仔、跳绳、插地图等游戏;年长者则喜欢收听广播、观看粤剧、在骑楼中与邻居聊天、逛花市等看电影电视、外出旅游则是少数人的奢侈生活即便如此,在那个年代,广州仍然在国内城市中首创了“珠江夜游”(1961年),大大丰富了市民的闲暇生活,也为外地游客、来穗的国内外公务人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2.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广州市得益于比邻港澳的优势,不仅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也引领国内潮流大量的三资企业、外来流动人口(公务、经商、务工、旅游)促使广州市包括旅游在内的第三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直以来,广州和深圳、珠海三市的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次都占全省的80%以上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异常发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业会展中心、旅游休闲城市、文化娱乐名城广州在中国城市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开创了先河:白天鹅五星级(涉外)酒店、中国旅行社广州分社“珠江夜游”、上下九和北京路商业步行街、音乐茶座、咖啡厅(屋)、港台影视剧和歌曲、个人赴港澳游等北京路—上下九路、环市东路及天河分区等城市商业游憩区主题游乐园、高级别旅游景区、高星级酒店、标志性的文化艺术体育设施等各类休闲娱乐设施得以兴建从1998年广州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工程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休闲文化体育设施大量兴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新馆)、广东美术馆、星海音乐厅、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芭蕾舞团址、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艺术创作中心、广州科学城等一批规模大、层次高、代表城市形象的现代化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广州新电视塔、广州电视台新址、广州宣传文化设施、广州报业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
城市形成了一批富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如广州芭蕾舞、金钟奖、红线女、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民俗文化节等2003年9月,广州市旅游局首次推出23条“广州游”精品旅游线路、4条专题旅游线路,以及广州(国际)美食节、广州购物节、广州番禺康体美食节、岭南果王狂欢节、香江(长隆)欢乐节等节事活动,大大满足了市民及中外游客的休闲需求二)近年来广州市休闲产业发展1.主要措施近年来广州市紧密结合“广东国民旅游休闲计划”(2009年2月23日试行),制定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提高国民休闲生活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弹性安排带薪休假时间;推动建设一批旅游休闲服务社区、旅游休闲小城镇、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城市中央休闲休憩区;推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发展一批各具特色、品牌价值高、内涵丰富的休闲产业功能聚集区;创建一批旅游休闲示范旅行社和基地,打造一批旅游休闲精品线路和产品;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除外)、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城市休闲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实行免费或以优惠价格向社会开放;鼓励开发跨行政区域的旅游线路,增设行政区内的旅游专线,大力推进公交低票价制度;鼓励和支持珠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先行先试,加大实验探索力度,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旅游扶贫资金等财政资金的作用,重点支持开发和完善一批乡村旅游休闲的项目等。
今后还将配套建设“一网”(国民旅游休闲网)、“一册”(国民旅游休闲手册)、“一刊”(国民旅游休闲杂志)、“一咨询中心”、“一交易终端”等,联同“国民旅游休闲卡”努力构建一体化的运营服务体系2.突出成就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建设,广州市业已形成了从休闲农业、休闲工业、休闲房地产到休闲商业、休闲服务业的休闲产业体系,以及从城区休闲、郊区休闲到乡村休闲的空间布局结构2008年末,广州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5个,文化站163个;公共图书馆15间,图书馆总藏量1563.3万册;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7个,档案馆26个,博物馆、纪念馆31个[1]2009年末,广州有各类景区(点)85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3处;星级酒店23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3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50个(面积112.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6%,占国土面积的10.1%),城市公园211个(免费开放169个);会展中心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近十个;“广州游”的精品线路和专题线路30多条;广州(国际)美食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广州购物节、广州民俗文化节等特色节事10多项[8]此外还有数千的酒楼(吧)、茶楼(馆)、咖啡厅(馆)、特色饮食店、休闲会所(俱乐部)、保健疗养馆、体育场馆、健身中心(房)、游泳馆等。
这些休闲文化设施与观光游憩场所为广大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中外游客的旅游休闲活动提供了最佳去处3.发展特点广州休闲产业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文化特色,而且反映了广州城市文化特别是城市休闲文化个性1)产业多元发展广州人务实、理性、包容,在休闲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出单个个体、圈层群体的特色,中国与西方、古典与现代、高雅与大众休闲生活方式并行不悖,进而促进了休闲服务的多样化供给休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涉及农业、工业、房地产、商业、旅游、文化、体育、保健、餐饮等各个行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休闲产业体系2)产业融合鲜明旅游休闲业与农业、工业、商业、房地产业融合而衍生出新兴业态,例如,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番禺区的观光休闲农业,新老城区的休闲Mall,从化市的休闲房地产等3)主打产业突出广州城市的休闲娱乐业、新闻出版业、体育休闲业、餐饮休闲业、休闲商业、会展业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长隆主题公园、《南方都市报》与《广州日报》及《羊城晚报》三大报业集团、羽毛球运动、“食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