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心灵问题与教育.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6953938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心靈問題與教育l 知識形成的兩個條件:l 能知的主體:即是心l 被知的對象:乃客觀世界的事物第一節 心靈學說的派別一、 心靈實體說i. 最原始的見解:1. 人在身體之外,尚有一個靈魂2. 靈魂是非物質的實體,生命、思想與動力的來源ii. 柏拉圖認為:1. 靈魂為非物質或存在;本性存於永恆的觀念世界中iii. 亞理斯多德:1. 靈魂是身體真正形式,為其實在性與完全2. 魂靈為身體的目的與完全,身體為目的而存在,在目的中求實現3. 中世紀經院哲學靈魂不滅與身心二元論之所本iv. 笛卡爾:1. 分心靈與物質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本體2. 物質的屬性為延展3. 心靈的屬性為思想二、 心靈狀態說i. 以意識作用為心靈的本體,是假定的靈魂的各種作用ii. 經驗主義者:休謨1. 關於實體的假定,是無根據的2. 一切知識源於經驗3. 經驗是我們內心所有的印象4. 印象不能證明外界事物有各種本質的存在5. 心靈亦非本體,只是一束許多不同的知覺,即經驗匯合的總體6. 觀念聯合的原則:甲、 類似:見畫形而思其原物乙、 連接:由甲而及於乙丙、 因果:因創傷而受苦痛iii. 主張心靈在初生時空無所有,是後天經驗為關於先後次序的若干原理與公例組織形成的。

      iv. 經驗由感覺、反省會合以成觀念而來,故觀念乃是構成心靈的原子三、 唯物主義的心靈論i. 除物質外,別無所謂心靈的存在ii. 我們所意識的一切心理程序,只是物質的功能iii. 霍布斯:1. 以運動解釋一切,萬物皆生於運動,即感覺與思想觀念iv. 虎克:以記憶為腦髓中一切觀念物質的儲藏v. 陶蘭:以思想為腦之機能,均受生理學影響的結果vi. 拉馬脫利:用物理的原因,解釋人的思想vii. 赫胥黎:1. 認為心靈不是自然程序中獨立的因素2. 伴隨現象論:是指一些現象,伴隨神經系統中一切程轉而運行變化,如影隨形viii. 行為主義涵義有二:1. 在方法上以客觀的心理事實為研究對象,丟開心理事實的主觀方面2. 對心靈的唯物主義解釋,承認意識的無能,否認意識的存在四、 實驗(實用)主義的心靈論i. 思想源於達爾文的進化論與經驗思想ii. 調和折中於唯靈與唯物之間iii. 生物學著手:把意識看做適應環境的一種工具,立場近唯物主義iv. 承認思想的特殊性,沒有完全視其為機械反射作用v. 杜威把人看做一個生物,把人的經驗看做生物應付環境的種種行動vi. 杜威將自然界的施受作用分為三等級:1. 第一級:無生物等級裡,以原因與結果來表明事物的交互作用,因為因果關係只是機械的連結。

      2. 第二級:有機物級,在這個級等裡,他用刺激與反應來表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3. 第三級:採擇適當的手段以求目的實現,整個的行為系統,以預懸的目的為組織的原則,交互作用為手段與效應vii. 杜威對心靈的看法:1. 把心靈歸於自然系統以內,看做是自然演進的結果2. 肯定心靈所表現智慧的行為的特殊性viii. 常以適應行為來說明個體的創造的活動,故實驗主義又稱「創造的智慧」五、 完形派的心靈論i. 完形心理學導源於馮德及寇爾白ii. 寇爾白:1. 謂心靈與身體賦性不同,不能由身體方面之一切動作,以推測心靈的活動,因揭櫫「無形像的思維」的理論2. 寇爾白學說:心理學以個人之全部內心經驗對象,所用方法是內省的iii. 魏泰默公布「運動之觀察」研究報告,完形心理學理論的起源第二節 心靈學說與教育理論一、 心靈實體說的教育理論i. 直接:官能心理學的建立1. 美國:發展成認知心理學2. 歐洲:發展成完形心理學ii. 間接:形式訓練說的盛行iii. 在教育理論上發生什麼影響:1. 教育目的:甲、 照形式訓練說的見解,訓練吸收知的官能較灌輸知識更為重要乙、 主張形式目的而不主張實質目的,在課程方面,注重教材的訓練性,而注重教材的實用性。

      2. 教育價值:甲、 理論性與文化陶冶的通才教育,遂被認為較應用性的與職業陶冶的專才教育重要乙、 普通教育與專門教育的對立3. 教育方法:甲、 主張訓練官能,重教材的訓練性乙、 記憶、背誦、抽象的思考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丙、 觀察、實驗、由做中學等方法被忽視二、 心靈狀態說的教育理論i. 教育觀念的改變:提示適當的觀念來建設這個心靈,以充實其內容,教育目的是實質非形式的ii. 課程內容的重視:提示外界事物以發生表象的課程,特別是直觀的材料iii. 教學方法的講求: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法,根據類化團的理論而建立的三、 唯物主義心靈論的教育理論i. 教育理論方面:刺激與反應間建立感應結,增強其力量,成為習慣ii. 採此觀點不良後果:1. 普通的理智的訓練的忽略2. 道德教育意義的消滅iii. 教育實施方面:1. 對學生學習的生理條件必須注意2. 注意身體健康,對於教育的設施還採取物質的方法iv. 實驗主義心靈論的教育理論:1. 教育意義的改變:把教育首先看作啟發智慧的歷程2. 注重經驗的自動性:不讓兒童被動接受知識,發展有目的的活動3. 重建道德責任:著重智的訓練v. 完形派心靈論的教育理論:1. 教育理論與實施方面發生的影響:甲、 學習性質的改變:認為學習就是發展,對學習情境的領悟。

      乙、 重視學習情境的統整性2. 奧地利學派:全體多於部分之總和3. 柏林學派:感覺全體統一觀察的理論,以感覺場代替「個別孤立」的感覺,全體決定各部分,非只是各部分的組成甲、 學習材料作完整學習,要較零碎的與分割的學習易於成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