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职务犯罪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mg****2
  • 文档编号:122317844
  • 上传时间:2020-03-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文摘要 摘要:职务犯罪作为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其社会危害性是相当严重的,现阶段职务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断突显其新的特征,分析其原因,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又有个体原因,针对其特征及成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职务犯罪,社会原因 ,个体原因 , 防治策略 目录 前言.............................................51、 职务犯罪的新特征................................5(1) 大案要案急剧增多、涉案金额急剧攀升2) 犯案者的“级别”低高具全(3) 窝案串案、团伙作案日增(4) 经济职务犯罪广为蔓延(5) 国企领导犯罪突出,国有资产流失严重2、 职务犯罪的社会原因..............................6(1) 政治原因 (2) 经济原因 (三)思想原因 (四)法制原因 (五)外部原因 三、职务犯罪的个体原因.............................9 (1) 个体品质原因 (二)个体心理原因 (三)个体能力原因 四、社会防治对策 ..................................12 (一)加速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二)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待遇(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四)认真贯彻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五)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 五、法律防治对策....................................14 (一)立法防治对策 (二)司法防治对策六 结束语..........................................16参考文献...........................................16 浅谈职务犯罪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前言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法学概论》,主编吴祖谋,副主编李双元、张云秀,1988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

      是当前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严重地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危及政权的稳固同其作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历史任务 一、职务犯罪的新特征 (一)大案要案急剧增多、涉案金额急剧攀升 十六大以来全国查处的贪官达20多万人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算为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也屡屡出现如成克杰任职期间单独或伙同他人收受贿赂款物4000多万元浙江第一贪官温州王天仪收受贿赂180多万元、美金1万元、巨额财产来历不明1400多万元 (二)犯案者的“级别”低高具全 如已查处的案件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文强、黄松、杨达才等;而过去被认为不入“官”流的“村官”也屡犯大贪案如安徽省隆岗村守业贤参与私分公款31万元,受贿1万元中国“村官”经济型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检察院立案查处了农村基层干部贪污挪用土地专项资金55件 (三)窝案串案、团伙作案日增 表现为犯罪分子内部串通、内外勾结、合伙密谋、长期群体作案坑害国家如广东湛江走私案、厦门远华走私案等都体现了该特点 (四)经济职务犯罪广为蔓延 腐败不但在经济管理热点行业,而且在很多“清水衙门”也不断出现,受贿案,涉案金额2044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孟传杰,共计贪污公款人民币700万元,受贿790万元。

      这几起重大案件足以说明职务犯罪的趋势及其严重性 (五)国企领导犯罪突出,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国企体制存在着深刻弊端,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领导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挪用公款,隐匿、转移、私分国有资产等现象日益突出,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北京市 丰台区法院在分析2002年以来审理过的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贪污犯罪案,发现国企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犯罪现象突出,占被告人总数的76%,涉案金额达678万元,占涉案总额的91.8%据统计,2003至2004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国企人员贪污贿赂犯罪25322人, 中国法制网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职务犯罪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职务犯罪的社会原因 (一)政治原因 1、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失衡作为权力之所有者的人民,与作为权力之行使者的国家公务人员之间出现了相对分离、造成了权力过于集中但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衡机制的状况另外,加之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各种弊端,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等消极因素,很容易使某些素质不高的国家公务人员或者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其职权、或者不尽其职责,实施职务犯罪 2、严重的官僚主义国家机关臃肿庞大,权力过分集中,必然造成严重的官僚主义,从而导致职务犯罪的日益增多。

      例如,玩忽职守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渎职型的职务犯罪,便是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所直接导致的恶果;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也正是行为人钻了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的空子,在其“委派”、“信任”、“重用”的掩护下所实施的行为 (二)经济原因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体制,其中的消极因素成为了产生职务犯罪的温床,例如,某些有钱无权的私有者为了获取暴利,往往“以钱开道”,用重金贿赂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物资等部门的国家公务人员?使某些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从而导致索贿、受贿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多种分配方式,即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之以按资分配、按股分红、风险收入和其他非劳动收入,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由此迅速拉开,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裕了起来这些,易使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心理失衡,进而在一定条件下去实施其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3、市场经济中的消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其产生负效应的消极一面,从而使某些国家公务人员易滋生出“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思想意识,在盲目攀比,高消费的重压和经济收入相对低微的矛盾下,他们不惜进行权钱交易,实施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等贪利型和渎职型的职务犯罪。

      (三)思想原因 1.私有观念私有观念的价值标准是以自我为中心,反映在职务犯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以权谋私,有什么权就谋什么私,一旦利令智昏,就易实施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等职务犯罪 2.享乐至上的思想意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享乐至上的腐朽思想意识也随之涌入我国,并侵蚀着国家工作人员的灵魂,致使其抵御不了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这种享乐生活 的诱惑,直至铤而走险,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实施各种职务犯罪 3.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同时也使某些国家公务人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金钱欲,他们崇拜金钱,向往金钱,一切向钱看,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不惜以权力作砝码,疯狂地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 4.特权思想封建特权思想、家长制、官僚主义、裙带关系等思想意识,就像冥顽固不化的幽灵,深深地植根于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脑海之中,他们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法律是管老百姓的”等信条;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去侵占国家、集体的财物;有的监用职权、徇私枉法、严重侵犯公民的人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则利用职权,为违法犯罪的亲朋好友大开方便之门,甚至公开包庇、干预司法。

      (四)法制原因 1.立法方面由于缺乏从严惩处职务犯罪的立法指导思想,例如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都统一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与进行裁判,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这显然不科学、不合理的,更不利于惩治犯罪,保护人民,这是立法上一大缺陷因此,就规范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法律、法规而言,无论在行政立法、经济立法还是刑事立法方面,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如刑事立法对新的职务犯罪形态未能及时反映,对某些职务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明显偏轻,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之间的刑罚比重明显不协调,相差悬殊、庇护前者因此,对职务犯罪分子不仅起不到震慑作用,反而觉得有恃无恐、有空可钻 2.执法方面其一,由于立法不完善,因而在职务犯罪大肆泛滥的严酷现实面前,刑事惩罚功能显得捉襟见肘,司法机关面对一些新型的职务犯罪畏首畏尾、束手无策其二,由于受“官官相护”、“官民有别”等封建意识的影响,因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尤其是当案情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时,往往“下不了手”,有时则以罚代刑,以经济处分、行政处分代替刑事处罚,草草结案,致使一些职务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一犯再犯 3.法律监督方面。

      其一,目前对国家公务人员尚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尤其在某些方面尚处于无人监督、无法监督的状态,起不到早期预防的作用其二,在当前党风、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形下,一些知情者对职务犯罪分子也难以举报揭发,唯恐招致打击报复,加之说情风、关系网、保护伞等现象严重,致使某些职务犯罪分子有恃无恐,逍遥法外,进而发展成大案、要案等恶性案件 (五)外部原因 1.在政治上外部敌对势力往往以金钱、美色、帮助出国等作为诱饵,策动我国家公务人员投敌叛变,投奔西方,并为其提供各种国家机密,进行政治破坏例如:原任辽宁省锦州输油管理处党委书记、纪检书记、工会主席、副处长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先后20余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其获得的国家秘密、情报非法为台湾情报机构提供情报送达境外 2.在经济上外部敌对势力常以行贿为手段,向我国家公务人员套取经济、科技、商业等情报,进行经济破坏例如:原电力部副部长查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日本三井公司提供山东邹县火电厂二期扩建项目招标,泄密受贿,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们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是罪有应得 3.在文化上外部敌对势力常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国家公务人员传播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腐蚀其灵魂,使其丧失其抵御能力,一些意志薄弱的国家公务人员由此纷纷落马,陷入各种职务犯罪的深渊。

      三、职务犯罪的个体原因 (一)个体品质原因 共处于相同的社会原因、外界诱惑和国家公务活动之中,大多数国家公务公务人员能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不谋私利例如:河南省东风地区公安局长任长霞、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女法官蒋庆、海南省琼海市人民法院韦法等先进人物,他们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权为民所用,利为民而谋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而之所以有少数国家公务人员会实施其职务犯罪,其个体品质的好坏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因此,职务主体个人品质败坏对某一具体职务犯罪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某些国家公务人员不注意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不自觉清除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良因素,导致其个人品质日趋败坏,甚至十分恶劣,他们自私自利、瞒上欺下、灵魂肮脏,犹如苍蝇逐拜臭般地去寻求满足私欲的机会,一旦机遇出现、时机成熟,就会铤而走险实施其职务犯罪 (二) 个体心理原因 某些国家公务人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