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度空间:以教学评价改革促课堂功能转型.docx
4页五度空间以教学评价改革促课堂功能转型 邱光军[摘 要]课堂是师生智慧生成和生命拔节的土壤,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旅程,应该呈现出真实而灵动的姿态,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绽放出思想的光芒理想的课堂应该具有真实生成的空间、知识结构的空间、开放发展的空间和创新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具有不完美的空间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是多元、包容和开放的[关键词]教学评价;课堂功能;真实生成;知识结构[] G623.2 [] A [] 1007-9068(2018)04-0020-02传统教学评价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重量化轻质性,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结果使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升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扼杀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摧残了师生的身心改革课堂教学,要从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开始,发挥教学评价为教学改革服务的功能,强调其监督与检验作用,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从而变“枯燥乏味”的知识型课堂为充满智慧乐趣和生命关怀的生命型课堂一、给予课堂真实生成的空间课堂教学,毋庸置疑最主要的应该是真实的所谓真实,就是真正面对学生当下的需求,真正了解学生的发展空间,真正以学生的学情为教学的出发点,进行全面预设,但教学时不固守预设,更关注动态生成。
关注预设应从学生多维度的需求出发,因此要加大学情分析的力度与广度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的发展需求,包括性别特征、年龄爱好、学习方式等如,知识层面,先要分析学生已有的,再分析他们未知的方面;学习方式要分析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学习力,包括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探讨、集中突破的能力,归纳总结、提升推理的能力等同时,要对班级学生的性别构成、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而不以教师的经验推理替代科学有效的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预设策略关注生成要始终以真实有效生成为目标,而不以盲目生成、满课乱跑为体现方式,体现学生的思维价值教师要适时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價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二、给予课堂知识结构的空间课堂教学应要强调知识学习的逻辑性,以提高效率如何教授知识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认为,教学没有绝对性,也不应该有模式方法可以创新、多样,但应始终坚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注重知识的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东一点、西一点的散点式、碎片化情况的发生,要以结构的方式逐步呈现,并逐步梳理清晰。
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解读实现从解构到建构的目标首先知识结构具有整体性一切事物都是有机的整体知识结构与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都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如果知识结构只有数量的优势,而没有相互协调、配合融通,就很难产生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势其次,知识结构具有有序性从一般知识结构的组成来看,它是从低到高、从核心到外围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是指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术知识,直至前沿科技知识,要求知识由浅入深的积累,并逐步提高从核心到外围是指在核心知识确立的情况下,将那些与核心知识有关的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核心知识的中心作用如果课堂教学不注重知识的有序性,那么知识结构就会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发挥不了它的整体作用三、给予课堂开放发展的空间开放的反义词是封闭教学追求的开放是为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放封闭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比比皆是,常常以“是”或“不是”来回答问题,学生只能在二者之间选择,根本无法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我们不再欣赏追求教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不再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领到教师设计的教程中;不再把学生的已知设想成难点,扼杀学生出乎意料的未知……只有课堂开放了,才有生成的可能及生成的空间。
向哪里开放?鉴于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我认为课堂的开放应是多维的,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境、具体的问题选择开放的维度具体来说,要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开放,激活他们已有知识;要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开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向学生的生活开放,让学生有话可说;要向学生的潜能开放,促进学生的成长;要向学生的群体开放,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当然,课堂有放即有收,教师应针对课堂实际及时进行调控,确保课堂的节律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四、给予课堂创新设计的空间教师的深度影响学生的深度,教师的广度决定学生的广度而教师的深度和广度来自教学评价的导向学校的教学评价要鼓励教师深度理解文本,适度教学;要鼓励教师对教学创新解读,不以千篇一律的解读为目标,不以课标解读为唯一标准答案,不以教师思维窄化、教学方式的小心翼翼为达成目标鼓励教师的创新即鼓励学生的创新,鼓励教师的深入解读就是鼓励学生的深入解读但是,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不鼓励标新立异,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及其认知规律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对学生状态和教材文本正确解读的基础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逻辑合理性,体现在单元背景下的整体观照,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思维品质。
同时,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注重其内在的关联和层次的递进,对问题的解决有合理的预案,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五、给予课堂不完美的空间真实的课堂是不完美的,是会存在遗憾的但是,遗憾也是一种美,因为遗憾会催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我们不能要求一堂课完美无缺,不能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不越雷池半步”,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的生命个体,在共同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严格按照流程图执行,这也是课堂的可贵之处我们本着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课堂的价值,重在评价师生的课堂呈现的状态,评价课堂生成的已有价值,更多地关注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度课堂评价是审视课堂的一把尺子但评价的尺度、内涵十分丰富,把握好它体现了评价者对课程、教师、学生的理解,也体现着评价者对课堂教学价值的判断合理运用评价手段,促进课堂转型,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 参 考 文 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参考,1997(4)[2] 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3] 沈玲玲.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探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5).[4] 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责编 韦 雄)endprint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