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洼子店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6页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洼子店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参考答案:解析: BGEF在面ABCD中的射影面积为1-2-=,BGEF在面B1BCC1上的射影面积为,在面A1ABB1上的射影面积为1--2=,∴最大值为. 答案: B2. 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A.75 B.60 C.45 D.30参考答案:C【考点】棱锥的结构特征;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做出要求的线面角,把它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出此角.【解答】解析:如图,四棱锥P﹣ABCD中,过P作PO⊥平面ABCD于O,连接AO则AO是AP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PAO即为所求线面角,∵AO=,PA=1,∴cos∠PAO==.∴∠PAO=45,即所求线面角为45.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棱锥的结构特征,以及求直线和平面成的角的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 已知椭圆C: +y2=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点M为C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则直线MA、MB的斜率之积为( )A. B.﹣4 C.﹣ D.4参考答案:C【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求得A和B点坐标,求得直线MA和MB的斜率,由M在椭圆上,x02=4﹣4y02,即可求得k1?k2=?==﹣.【解答】解:由题意得,椭圆C: +y2=1焦点在x轴上,a=2,b=1,设M(x0,y0)(y0≠0),A(﹣2,0),B(2,0),直线MA的斜率k1=,MB的斜率k2=,又点M在椭圆上,∴(y0≠0),x02=4﹣4y02,∴k1?k2=?==﹣,直线MA、MB的斜率之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及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 用反证法证明:若关于的整系数方程 (a≠0)有有理数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用反证法证明时,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A.假设a、b、c都是偶数 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 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参考答案:B略5. 已知定点M(﹣3,0),N(2,0),如果动点P满足|PM|=2|PN|,则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面积等于( )A. B. C. D.9π参考答案:A【考点】轨迹方程.【分析】设P(x,y),则由|PM|=2|PN|,得(x+3)2+y2=4[(x﹣2)2+y2],从而求出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是以(,0)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由此能求出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面积.【解答】解:设P(x,y),则由|PM|=2|PN|,得(x+3)2+y2=4[(x﹣2)2+y2],化简得3x2+3y2﹣22x+7=0,整理,得(x﹣)2+y2=,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是以(,0)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S==.故选:A.6. 若0<a<b,a+b=1,则a,中最大的数为( )A.a B. C.2ab D.a2+b2参考答案:D【考点】不等式比较大小.【分析】0<a<b,a+b=1,可得,a2+b2>2ab.2ab=2a(1﹣a)=+.即可得出.【解答】解:∵0<a<b,a+b=1,∴,a2+b2>2ab.2ab=2a(1﹣a)=+.则a,中最大的数是a2+b2.故选:D.7. 一个人在打靶中连续射击两次,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 )A.至多有一次中靶 B.两次都中靶C.两次都不中靶 D.只有一次中靶参考答案:C【考点】C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分析】利用互斥事件的定义直接求解.【解答】解:一个人在打靶中连续射击两次,在A中,至多有一次中靶和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能同时发生,二者不是互斥事件,故A错误;在B中,两次都中靶和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能同时发生,二者不是互斥事件,故B错误;在C中,两次都不中靶和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不能同时发生,二者是互斥事件,故C正确;在D中,只有一次中靶和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能同时发生,二者不是互斥事件,故D错误.故选:C.8.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2,A A1=1,则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 )A、 B、 C、 D、 参考答案:B9. 现行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一升高二时面临着选文理科的问题,学校抽取了部分男、女学生意愿的一份样本,制作出如下两个等高堆积条形图:根据这两幅图中的信息,下列统计结论是不正确的是( )A. 样本中的女生数量多于男生数量B. 样本中有理科意愿的学生数量多于有文科意愿的学生数量C. 样本中的男生偏爱理科D. 样本中的女生偏爱文科参考答案:D由条形图知女生数量多于男生数量,有理科意愿的学生数量多于有文科意愿的学生数量,男生偏爱理科,女生中有理科意愿的学生数量多于有文科意愿的学生数量,所以选D.10. 已知抛物线,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长为()A.24 B.20 C.16 D.12参考答案:B由,得:;设,;则∴;故选:B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将1,2,3,4,5,6,7,8,9这9个正整数分别写在三张卡片上,要求每一张卡片上的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差都不在这张卡片上,现在第一张卡片上已经写有1和5,第二张卡片上写有2,第三张卡片上写有3,则第一张卡片上的另一个数字是_________.参考答案:8略12. 数列{an}、{bn}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项的和分别为、,已知,则等于 .参考答案:13. 已知集合A={x|(x2+ax+b)(x﹣1)=0},集合B满足条件:A∩B={1,2},A∩(CUB)={3},U=R,则a+b等于 .参考答案:1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条件A∩B={1,2},A∩(CUB)={3},确定集合A的元素,然后代入方程求a,b.解答:解:因为A∩B={1,2},所以1∈A,2∈A.又因为A∩(CUB)={3},所以3∈A.所以2,3是方程x2+ax+b=0的两个根,所以有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2+3=﹣a,23=b,解得a=﹣5,b=6,所以a+b=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的考点是利用集合的关系判断集合的元素,以及利用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求方程系数问题.14. 已知为上的任意实数,函数,,. 则以下结论:①对于任意,总存在,,使得;②对于任意,总存在,,使得;③对于任意的函数,,总存在,使得;④对于任意的函数,,总存在,使得.其中正确的为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参考答案:①④略15. 已知a,b为正实数且,若不等式对任意正实数x,y恒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参考答案:(-∞,4)【分析】两次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详解】原不等式等价于恒成立,由基本不等式可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又,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填.【点睛】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需遵循“一正二定三相等”,如果原代数式中没有积为定值或和为定值,则需要对给定的代数变形以产生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局部结构.求最值时要关注取等条件的验证.16.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直线MN切⊙O于D,∠MDA=,则 ∠DCB= .参考答案:13517. 过点并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 .参考答案:略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在四棱锥中,丄平面,丄,∠BCA,,DC=(Ⅰ) 证明丄;(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Ⅲ)设E为棱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求AE的长.参考答案:(Ⅰ)∵在中,AD=2,,DC=∴ ∴ ……………………1分如图,以点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A(0,0,0),D(2,0,0),C(0,1,0),B,P(0,0,2),易得于是,所以PC⊥AD. ……4分(Ⅱ)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则不妨令,可得,可取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于是从而所以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为.……8分(Ⅲ)设点E的坐标为(0,0,h),其中,由此得由故,所以,解得,即.……13分19.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设P是圆x2+y2=25上的动点,点D是P在x轴上的投影,M为PD上一点,且|MD|=|PD|,当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参考答案:设M的坐标为(x,y),P的坐标为(xp,yp),20. 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PG⊥平面ABCD,垂足为G,G段AD上,AG=GD,BG⊥GC,BG=GC=2,E是BC的中点,四面体P﹣BCG的体积为.(1)求异面直线GE与PC所成角的余弦值;(2)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DF⊥GC,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解:(1)由已知==,∴PG=4,在平面ABCD内,过C点作CH∥EG交AD于H,连结PH,则∠PCH(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GE与PC所成的角.在△PCH中,CH=,PC=,PH=,由余弦定理得,cos∠PCH=.(2)在平面ABCD内,过D作DM⊥GC,M为垂足,连结MF,又因为DF⊥GC,∴GC⊥平面MFD,∴GC⊥FM,由平面PGC⊥平面ABCD,∴FM⊥平面ABCD,∴FM∥PG,由GM⊥MD得:GM=GD?cos45=,∵,∴由DF⊥GC,可得.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 专题:证明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1)由已知考查PG,在平面ABCD内,过C点作CH∥EG交AD于H,连结PH,则∠PCH(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GE与PC所成的角.在△PCH中,由余弦定理即可求得cos∠PCH的值.(2)在平面ABCD内,过D作DM⊥GC,M为垂足,连结MF,可证FM∥PG,由GM⊥MD得:GM=GD?cos45=,由DF⊥GC,即可求得的值.解答:解:(1)由已知==,∴PG=4,在平面ABCD内,过C点作CH∥EG交AD于H,连结PH,则∠PCH(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GE与PC所成的角.在△PCH中,CH=,PC=,PH=,由余弦定理得,cos∠PCH=.(2)在平面ABCD内,过D作DM⊥GC,M为垂足,连结MF,又因为DF⊥GC,∴GC⊥平面MFD,∴GC⊥FM,由平面PGC⊥平面ABCD,∴FM⊥平面ABCD,∴FM∥PG,由GM⊥MD得:GM=G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