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年考研政治复习必备(红宝书配套习题).docx
279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III本章配套习题一、单选题L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市要方面是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各自地位的认识[内容链接]《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以下简称《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解析]要想选对本题,考生应首先明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几个方面内容,这些内容的地位如何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和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在这两方面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该题应选Bo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C.意识本质问题B.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掌握情况[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其划分的根本标准在于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所作的回答不同,即世界的本质是否是物质的。
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A.B.D三项虽然都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但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应予排除3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考点点拨]这道题结合批判伪气功、伪科学,考查了对一种错误观点哲学本质的理解[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3.(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解析]“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种夸大心理因素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可见,D符合题意.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A项本身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主张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说成与物质一样的东西,是B项所述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D项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I:义的观点[考点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解析]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等观点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所以该题应选D,5 .哲学的党性是指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党性的理解[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解析]哲学的党性是指在世界观卜.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这里一定要把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区分开来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是既有联系乂有区别的,哲学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哲学的党性是其阶级性在理论上的反映所以,本题答案为B6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3.(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解析]荀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天道有自身同有的运动规律,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这里荀子用客观规律性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抹掉T“天”的神秘色彩,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A.B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C项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都不合题意,因而都不是正确答案7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中所起作用的诠释[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3页知识点二、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解析]A.B.C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其中A是马克思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B尽管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C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但是,马克思变革旧哲学,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使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由此可见,D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8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本依据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页知识点二、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在于它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并不断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所以选BoA项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不合题意B.C.D三项都是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依据,但B项是根本依据,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二、不定项选择题L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定的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1.哲学与世界观的方法论[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而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中包含方法论,方法论中渗透着世界观所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因此,本题应选ABC而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选2.下列各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A.理论和实践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D.真理和客观规律[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解析]该题涉及知识面较广,是有一定难度的选择题题干是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意识和物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备选答案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属于物质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B是错误的所以应选ACD=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包括的两个方面是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性的问题D.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的识记[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识记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据因此,正确答案是BCoA.D虽然也是哲学中的问题但不是基本问题,故不选4 .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A.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B.唯物主义回答都是肯定的C.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I).不可知论者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考点点拨]此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确认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解析]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包括•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思维能认识存在,即都是可知论而只要承认思维能认识存在,也就必须承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这是一致的所以在回答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唯物主义都是肯定的回答,而有些唯心主义做出肯定回答,有些则不是由于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当然也就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答案是BCDo5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A.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B.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C.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D.是人们实际活动的基本问题[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原因的理解[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考生应该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内容及其原因6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与社会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解析]题中的备选项从形式上看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考生能够抓住每个选项的关键词,也就不难做出选择A.B两项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D则是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哲学中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一个重要命题,如果考生不熟悉这一命题的来源,容易误选7 .下列哪些思想是哲学党性原则的正确含义A.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8 .哲学不存在超党派的“中派哲学”C.哲学斗争就是阶级斗争D.哲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是取决于阶级斗争[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党性的理解和把握[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解析]一切哲学均依其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回答,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阵营),没有超然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中派”因而,A.B正确;C则明显错误至于D项应明确,哲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是受阶级斗争影响的,但不取决于阶级斗争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A.世界统一于存在8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两种主要形态的唯心主义的特点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解析]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中的“存在”是个多义词,既可以指物质存在,也可以指精神存在;既可以是客观精神的存在,也可以是主观精神的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这个观点各种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故A项也不能选C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观点,D项是宗教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CD9 .唯心主义和宗教在当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主观唯心主义化,下列哪些命题表明了这一趋势A.跟着感觉走B.上帝就在我心中C.上帝代表爱D.人的意志、欲望、直觉决定一切[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相区别的特点的把握[内容链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