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表格版).doc
28页姓名国籍孔子春鲁主要理论及观点1. 地位:儒家创始人孔圣人2. 相关著作《论语》孔子学说核心:“仁”“礼”3.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4.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闻,非礼勿动5. 博学于文,约Z以礼6.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提出“庶” “富” “教”观点一立国三要素个人一要培养徳才兼备的君子7. 教师观: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内容:文、行、忠、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9. 教育作用: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粋学命题一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嫁响10. 教冇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惭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反也一 情境,“启发” 一词的来源—创设问题因材施教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巩尚性教学“学而时习Z,温故而知新”谦虚笃实的方法“知Z为知Z,不知为不知,是科也求学要实事求是有教无类教育对彖上主张“有教无类”学一思一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要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炭11.孔子关于道徳修养的方法:立志冇恒“二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于仁”自省自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身体力行“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信,行必果”改过迁善正视自己的错误,谅解他人的错误1. 地位:亚圣相关著作《孟子》2. 性善论3. 内发论4. 教冇目的:明人伦5. 教育目的:个人木位论战周孟子6. 论理想人格:提出人丈夫理想人格7. 《孟子•尽上心》——最早使用教育一词8. 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9. 论教学的基木要求:深造自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盈科而后进强调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循序渐进教亦多术因人而异教法专心致志10.身心发展动因杨雄王充中国中国古徳莱徳 美当陈鹤琴《学行》“师者,人Z模范也”问难与距师、学之与闻见、思考与求是课程的层次主要有: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 幼儿教育、中国的福禄贝尔苟了战赵1. 性恶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2. 外砾论3. 《荀子.劝学》——“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徳之极”首次合用“道德”3. 社会木位论:教育目的:教育应当以人儒为日标——俗儒、雅儒、大儒4. 论教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云亦云”最为尊师、三为祭酒5. 学习过程:“闻一见一知一行”6. 教学原则“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之而不见,虽 博必谬”墨子战宋1•“兼爱、非攻”2. 外砾论——捉出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荧,所入者变,其色亦变”3. 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强力而行”4. 知识来源:亲知、闻之、说之5. 量力性教学原则——“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治而从爭焉”6. 重科技、主动施教(强施教)《学记》 乐正克战国1.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教育学雏形”2. 教育与政治:“君子如欲化名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3. 课内外相结合:“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故君子Z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4. 启发教学:“君子Z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5. 循序渐进:“学不蹴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6. 新课程师生关系一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口反也,知困然后能口 强也”7. 长善救失:教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豫时孙摩:预防、及时、循序渐进、集体教育原则“大学Z法:禁于未发Z谓豫;当期可知谓时;不陵节而施Z谓孙;相观而善Z谓摩9.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10 “君子之教,喻也” 《学记》11. 教育的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2.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廨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蔡元培中国1. “以美育代宗教说”2. 对大学楕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Z学府3. 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4. 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对教育方针Z意见》5. 改革北大教育实践:包定宗旨,改变校风贯彻“思想自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教授治校,明主管理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6. 教育独立思想:经费独立、政治独立、学术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朱熹南宋1. “学不顒等”——循序渐进的教冇原则2.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一循序渐进教学原则3.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怖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怫者,口欲言而 未能之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4. 绘早使用“课程”两字: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授接近近代课程)5 •教育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6、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量力性)、熟读精思(巩固性)、虚心涵泳(客观性)、切己体察(结合实际)、着紧用力(积极性)、居敬持志(目的性)陶行知中国1.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 思想的理论核心2.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3. 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4. “大学之道,在明民徳,在亲民,在止于人民Z幸福”冇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6. 毛泽东称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7. 宋庆龄称其“万世师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杨贤江中国1. 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2. 《教育史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3. 化名李浩吾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冇问题的著作 (世界第一本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4. 全人生指导黄炎培中国1.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2. 主张做学合一3. 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敬业乐群”4. 职业教育先驱晏阳初中国1.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2. 提出“四大教育” “三大方式”廖世承中国1. 1924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冇心理学教科书草志光中国1. 1990年提出品徳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叩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來认识李吉林中国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H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 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 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苏格拉底古 希腊1. “美德即知识”2. 助产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讽刺-定义-助产术3. “美徳是否可教”如果美徳是一种知识就可教4. 启发教学柏拉图古 希腊1. 《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2.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教育宗旨3. 教育无用论4. “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生來会打洞”5. 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日标6. 提出国家主义思想7寓学习于游戏8.确立四艺的课程体系:算数、儿何、天文、音乐理论亚甲士多德古1. 《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彖的著作2. 《政治学》教育事业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3. 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徳,就是追求教育的最高目的4. 遗忘——消退说5. 第一个捉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6.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7.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库帕 谢帕德1."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可操作性布鲁姆美国1.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接受、反应、形成、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2. 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起提出。
主张提高教学质屋,促进个别化指导其程序为:单元目标测试设计一前测一基本教学一形成性测验一终结性测验3.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4. 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同,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90%,方能开始新学习,以免产生负迁移布鲁纳美国1. 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一建立假说,推测答案一验证一做出 结论)2. 知识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论3. 认知一结构(发现)学习理论:学习观-形成认知结构;教学观-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动机原 贝1」、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学习4. 认知发现说5. 《教育过程》结构课程论、发现教学法、认知结构教学论6. 提出假设考验说,研究人工概念的形成(人需耍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提出--些可能的假设,即猜想 这个概念是什么)一人工概念是认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最早是赫尔于1920年首创 的7. 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基木模式为:假设一检验一再假设一再检验……直到成功8.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9. 认知结构迁移说:分为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和具体迁移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桑代克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一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一链接学习率3. 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4. 教育心理学之父5.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徳沃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以刺激一一反应联结理论为棊础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 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6. 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7. 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借境与适当反应Z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9.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0. 遗忘——消退说康徳徳国1. 《康徳论教育》《论教育学》2. 教育万能论3. 个人本位论4.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认为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5. 最早把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讲授们克赫斯特美国1. 教学组织形式——创建道尔顿制2. 教师不再讲授,指定参考书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吴伟士(伍德沃斯)1、 、辐合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Z积2、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
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