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朝阳市常州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12页辽宁省朝阳市常州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清名 梁晓声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
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成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不久前,子诚打来,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的。
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我之羞愧,因亦如此……(选自作者同题小说,有删改)19.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0.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4分)2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2)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22.作者在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19.清明季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把故事放在一个景色秀美的茶村;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背景;衬托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像茶村一样美丽动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20.(1)写出徐阿婆面临生活重负,表现出的顽强的承受力2)突出了徐阿婆正直、清白的形象特点3)暗示了徐阿婆病情越来越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21.(1)徐阿婆外表衰老,步行蹒跚,但是虔诚执着2分)(2)对徐阿婆的去世感到痛苦、惋惜;挂念徐阿婆是否已经“还”清了钱,保持了清名2分)22.文章在称赞正直清白的徐阿婆的同时,也揭露了某些官员追名逐利的腐败行为;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不少这种耽于名利,不注重自己清名的现象;(3分)作者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引发了我们对当今道德沦丧和价值缺失的现象的反思,呼吁人们要重视道德的修养,保持为人的清名(3分)言之成理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方言作为一种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各种方言版的影视,比如四川方言版《猫和老鼠》,可谓是小孩子的最爱,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面更包含了陕西、天津、东北等多个地方的语言由于各个地方的语言文化特色,也产生了很多笑话无论是从情感还是文化传承方面讲,说方言,学方言,懂方言,都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方言是历史留给每个人的珍贵遗产,是本土文化积累之后注入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信息无论现代文明如何洗礼,乡音的基本信息永远丢不了由于方言众多,就难免会产生一些笑话这些笑话逐渐成为人们忙碌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小插曲,并被人收集一天,两个四川人去北京打工,两人下了火车,不知道路,杂办呢?走路又不知道路,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打的,上车后,都不敢说话,一个就对另一个说:你开腔我不开腔。
另一个也对他说:你开腔我不开腔司机想,“你开枪,我不开枪”,遇到抢劫的了,于是把他们送到了派出所方言笑话牵起了方言生命的脉搏,很多人爱方言,因而编制方言笑话方言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方言笑话给人们带来了愉悦身心的好处,更多的是方言作为一类独特的语言使人类的语言趋于多样化和丰富化,但是方言也存在着危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认为,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方言作为一个地方的特色,理所当然应该使其发扬光大如果方言消失,很多地方戏曲,如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广东的粤剧等都可能会消失,那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在方言文化陷入如此的尴尬局面时,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方言歌曲,比如湖北的“龙船调”、“山路十八弯”等,已被冷落一旁,为流行的英文歌曲和标准的普通话歌曲所替代现代的年轻人必须因为工作或者家庭的原因而不得不使用普通话,很难想象多年以后,当其他地区的人来询问关于自己家乡的方言时,自己一概不知,那又会是如何一种尴尬的场面方言与俗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俗文学产生的基础,民歌、传说、民间故事、地方戏曲、曲艺等是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
方言本身属于地域文化,而方言又是厚重的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生存的根基,与地域文化具有一种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五花八门的方言存在,也就没有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地方文化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方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种多元文化的消失,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在方言笑话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乐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正视方言的促进一国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性,必须看到方言文化现阶段所处的不良地位,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请先保护好方言,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更有生命力5.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方言是由各个地方不同特色的语言文化形成的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B.方言使人类的语言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并能促进一国文化的多元化C.方言比普通话更加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它在文艺表达里广受欢迎D.方言与地域文化关系密切,它既属于地域文化,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6.下列对要保护好方言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言是乡土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历史遗留给人类的一项宝贵的遗产B.方言受到了很多人喜爱,方言笑话带给了人们很多乐趣,没有方言就没有笑话C.方言是地域文化生存的根基,方言消失带来多元文化的消失,其损失无法估量。
D.方言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五花八门的方言成就了五彩缤纷的地方文化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面因为包含了陕西、天津、东北等多个地方的语言要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B.方言是本土文化积累之后注入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信息,这种牵起方言生命的脉搏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C.方言作为一个地方的特色,应该发扬光大方言一旦消失,地方戏曲如越剧、沪剧、粤剧等都将随之消失D.方言具有促进文化多元化的作用,使我们的民族更有生命力,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该首先保护好方言参考答案:5.答:C(“方言比普通话更加生动幽默、有趣传神”错,绝对化6.答案:B(“没有方言就没有笑话”错7.答案:D(A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无相关信息B“这种牵起方言生命的脉搏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错,文中“牵起方言生命的脉搏的”指的是方言笑话C“将随之消失”绝对化,原文是“都可能会消失”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