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赤壁赋导学案.pdf
6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圈画并识记赋文体常识及作者苏轼相关常识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自主学习 】1 关于赋文体常识见材料补充)2 苏轼简介:(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登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2)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的八个散文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4)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和黄庭坚5)苏辛:指宋代豪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6)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他们四人都出于苏轼门下,且诗文成就极高,故而得其名3 乌台诗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 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4 古汉语知识梳理(1)注音壬戌.水波不兴.窈窕..冯.虚御风扣舷.而歌桂棹.溯.流光倚歌而和.之幽壑.嫠.妇(2)通假字举酒属.客冯.虚御风(3)实词积累泛.舟举酒属.客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击空明兮溯.流光倚歌而和.之(4)词类活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古今异义望美人..兮天一方白露..横江凌万顷之茫然..(6)古汉语句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7)文化常识望既望晦朔(8)熟语积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9)名句默写并翻译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___________,余音袅袅, ___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感知】课文第一段通过叙事、写景、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即景乐甚的情怀首先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借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整体写出夜游赤壁之景,后又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写赤壁夜月的美景最后诗人在此美景之下抒写了自己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1)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三、四、五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2)探究苏轼通过对自然中江月的感受阐发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态和胸襟。
自主学习】古汉语知识梳理(1)注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愀.然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赋诗渔樵.麋.鹿匏樽..蜉蝣..挟.飞仙肴核..既尽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杯盘狼籍.枕藉.(2)实词积累愀.然正.襟危坐山川相缪.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洗盏更.酌肴核既.尽(3)通假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举匏樽以相属.(4)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白.(5)古汉语句式何为其然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今安在哉?相与枕藉乎舟中(6)一词多义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之之月出于东山之上纵一苇之所如泣孤舟之嫠妇耳得之而为声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7)默写并翻译翻译下列句子。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_____________, 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郁乎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_____________, 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盖 将 自 其 变 者 而 观 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 其 不 变 者 而 观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 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熟语积累杯盘狼籍沧海一粟山川相缪【整体感知】第三段:苏子孟德哀吾生之须臾时光飞逝,感人伤怀问 — 答而今安在哉伤愀然周郎羡长江之无穷寄情山水,哀叹生命第四段:水—逝者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绝对运动)清风—适月—盈虚不变:物与我皆无尽(相对静止)明月【问题探究】本文通过记叙苏轼与朋友月夜泛舟赤壁的所见所闻,引出了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结合第三、四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材料补充】赋文体的演变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与“诗言志”的传统相比较,赋的特点首先在于“体物”,即摹写事物赋体(辞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骚赋指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其特点在于抒情浓郁,意象瑰玮,声调绵邈,句中或句尾各用“兮”、“些”、“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汉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由枚乘《七发》开其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汉赋的特点在于极力摹写各类事物,一般都是长篇巨制,结体严密,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难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被视为赋的正宗骈赋也叫俳赋,孕育于汉魏之际,而流行于两晋南北朝它是汉赋的变体,所谓“三国两晋,征引俳词;宋齐梁陈,加以四六,则古赋之变矣”( 《汉文典》 ) 骈赋的特点,一是骈四俪六,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组成,句式整齐;二是丽藻雅辞,络绎奔会,写得花团锦簇;三是两句一韵,依照章节内容的变换而转韵,格式较为固定;四是逐渐讲求平仄协调,富有音乐美;五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失去了汉赋的宏廓气象到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于是产生了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叫做律赋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的限制。
与此同时,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都是代表作作文素材】1.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千岁月,无人见得了2、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下,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必依旧。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3.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4.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5、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8、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9、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11、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岗,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
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