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以律己的典范2500字.docx
5页严以律己的典范2500字 严以律己的典范焦裕禄是严以律己的典范律己,就是用法律、规则、纪律和要求自觉约束自己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严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对领导干部而言,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为政之基,是永葆政治本色的内在保障焦裕禄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焦裕禄在山东省博山县出生并度过青少年时代,后来又长期在开封、洛阳等地工作,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后,焦裕禄又在革命熔炉里受到党的长期培养,具有高度的敬畏意识和纪律意识母亲“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的道德启蒙,共 产 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要求,自身经过革命实践深刻体悟到的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的朴素真理,使焦裕禄牢固树立了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一生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他常说,“共 产 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始终生活在劳动人民之中,千方百计治理使群众深受其害的“三害”;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带领干部访贫问苦,为群众送救济粮款;农历大年初一时,他到村里掀开老百姓的锅看有没有饭吃。
焦裕禄这一桩桩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事迹,无不反映了他对人民的深深敬畏,反映了他对责任的尽心担当、对纪律的模范遵守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慎独与自省的自我自觉修为,焦裕禄在这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一是时刻慎独慎微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人们熟知的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慎独慎微既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强调和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道德原则要求、道德目标境界,又是基础性的道德功课我们党也反复要求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微焦裕禄经常学习的《论共 产 党员的修养》一书,就强调“每一个共 产 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焦裕禄参加革命后,严格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一切事情在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时刻以一个共 产 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慎独慎微二是勤于自省自知才能自律,自省才能自知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焦裕禄则坚持每天“过电影”,就是白天工作一天后,晚上躺在床上,睡觉前像演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把自己当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回顾一遍,认真检查并总结当天工作的对错得失,努力做到坚持对的、改正错的严守党纪国法,为政清廉。
一是带头遵纪守法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 产 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无论在洛矿还是在尉氏、兰考,焦裕禄都十分重视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纪守法,并从严要求干部在兰考时,他要求共 产 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原则,任何环境中都不能动摇,要经得起考验,任何成绩面前都不能骄傲自满二是为政清廉焦裕禄一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兰考时,他下乡调研指导工作常常步行加单车,自带干粮,衣着朴素像农民他不仅从不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家人和亲属谋取任何好处,还要求他们带头遵守纪律直到临终前,他还要求家属不要向组织伸手严以律己的典范孔子说:“躬自厚而薄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这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若出现了问题或过错,不要强调客观,而应严以律己首先自我反省,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责备要少一些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就是严于律己的典范在蜀军第一次出祁山北伐中原时,由于马谡失去街亭、赵云出师箕谷也失利,不得不退回汉中诸葛亮对此深刻反省了自己的失误,主动承担领导责任,并自貶三级,降为右将军行丞相事;为严肃军纪,体现赏罚分明,挥泪斩了马谡。
魏国丞相曹操也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一次行军中,他下令:士兵不得糟蹋麦田,违犯者要被处死他骑的马却忽然跑进了麦田,于是,他让法官给自己议罪法官说:“刑罚不能施加在尊长身上”曹操说:“我自己定的军法,自己违犯它,以后拿什么来号令部下呢?但我是全军的统帅,不可以自己处死,请让我自己处刑吧”于是,他拿剑割下头发放在地上,以示“自刑”诸葛亮用人失误能“自贬三级”,曹操违犯军纪能“割发自刑”,充分显示了他们具有杰出政治家的风度和严于律己的好品德诸葛亮、曹操,可以说是我国古代高官中严以律己的典范如今,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也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典范周总理曾说:“我们对自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然,这个宽不是没有原则的”19xx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通过了最后宣言,周恩来让负责新闻工作的李慎之同志将文稿发回北京后却接到北京来电说:“宣言”稿比外国通讯社的少了好几段周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并找来李慎之同志后,只是对李慎之说:“你来了,我气也生了,火也发了,你到机要室看看我给中央的电报,然后赶紧补救,北京还等着呢”但是,周总理在给党中央的电报中却只说自己“应负失职之责,请中央给予处分”。
对别人只字未提如今,在我们身边的人中,不少人恰恰缺少 “自省”、“自贬”、“自刑”、自己主动承担责任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一旦出了问题,就采取对别人和对自己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刻苛待人,对别人的批评头头是道、无限上纲,或把责任完全推给别人;另一方面就是宽容自己,不做自我批评,不主动、公开的承担责任,甚至还有的故意歪曲事实真像,加害于人作为领导者,若如此刻苛待人,宽容自己,甚至加害别人,那怎么能让人敬佩和心服口服呢?怎么能团结更多的人干好工作呢?当然,宽以待人,少责备别人,不是不责备人而当油腔滑调的“两面光”、“老好人”,而是要首先反省、责备、处罚自己,然后再责备或处罚别人在责备和处罚别人时,要实事求是,态度公正,处分得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对自己人格的高标准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现代人处事和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准则诸葛亮、曹操及周恩来总理严以律己的事迹,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典范+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