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胃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广安门医院李杰教授.ppt

4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84853574
  • 上传时间:2024-09-0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6M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胃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李李 杰杰 2概况概况胃癌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发病率都很高;在日本,胃癌仍旧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胃癌排名第四;2/3的胃癌患者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占42%; 3概况概况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90-1992年我国1/10人口恶性肿瘤死因抽样调查,胃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近些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发病在城市有下降趋势,但2000-2004年的数据统计,中国大城市如上海市胃癌粗死亡率为52.24/10万,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女性居第三位,发病部位仍以胃窦为主 4概况概况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在中国胃癌发病形成高发地带,从甘肃→宁夏→内蒙古→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到江浙沿海一带,胃癌发病率很高而华北地区次之,中南和西南地区发病明显降低如甘肃武威胃癌年死亡率达59/ 10万,山东烟台则为30.91/ 10万,广东地区也只有5/ 10万由此发现我国胃癌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5概况概况世界范围胃癌的发病也显著不同日本、智利、芬兰、奥地利、冰岛、挪威等发病甚高,年死亡率高为60/ 10万,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胃癌发病率很低,其年死亡率(发病率)在3.9 ~ 7.7/ 10万。

      6胃癌的病因胃癌的病因 7(一)现代医学对胃癌病因的研究(一)现代医学对胃癌病因的研究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引起胃癌发病的原因仍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引起胃癌发病的原因仍然不能确切的定位,相关因素论述较多然不能确切的定位,相关因素论述较多胃癌的发病是复杂的,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胃癌的发病是复杂的,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可能是外界环境中某些致癌因素和抑癌其发生可能是外界环境中某些致癌因素和抑癌因素的共同作用,已知与胃的良性疾病和胃粘因素的共同作用,已知与胃的良性疾病和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等因素有关膜上皮异型增生等因素有关 8[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 ] 1 Hp感染:是发生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感染:是发生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WHO已将已将HP列为胃癌的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病原,类致癌病原,有学者研究指出,如果无有学者研究指出,如果无HP感染,人类感染,人类可降低可降低35%以上的胃癌发病率以上的胃癌发病率活动性炎症、肠化、不典型增生;亚硝活动性炎症、肠化、不典型增生;亚硝化化 92.胃的癌前变化胃的癌前变化WHO专家会议将胃癌的癌前变化分为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两类:专家会议将胃癌的癌前变化分为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两类:癌前病变指一类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肠化(大肠化)癌前病变指一类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肠化(大肠化)或异型增生或异型增生癌前状态:癌前状态: a、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与不典型增生(癌变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与不典型增生(癌变率1.2~~ 7.1%,国外可达,国外可达8.6~~13.8%)) b、胃息肉(广基腺瘤型、胃息肉(广基腺瘤型>2cm,癌变率,癌变率6-75%)) c、残胃炎(术后、残胃炎(术后15年以上,尤其毕年以上,尤其毕Ⅱ氏术后,氏术后, 癌变率癌变率1-5%)) d、恶性贫血、胃体型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体型萎缩性胃炎 e、胃溃疡(癌变率、胃溃疡(癌变率1-5%)) f、巨大肥厚性胃炎(、巨大肥厚性胃炎(10%~~13%)) 10急性急性 Hp感染感染慢性慢性Hp 感感 染染非萎缩性全胃炎非萎缩性全胃炎 胃体为主胃体为主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窦为主胃窦为主 胃炎胃炎肠化肠化异型增生异型增生胃癌胃癌胃溃疡胃溃疡无症状无症状Hp感感染染MALT淋巴瘤淋巴瘤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 ((Hp))正常胃粘膜正常胃粘膜 儿童儿童 低胃酸低胃酸高胃酸高胃酸成人成人- 老年老年 Suerbaum S, N Engl J Med 2002;347:1175-86? 113.环境因素与饮食:环境因素与饮食: 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咸菜(含硝酸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咸菜(含硝酸盐)、烟熏及腌制鱼、肉(含苯并芘、硝酸盐)、过高盐)、烟熏及腌制鱼、肉(含苯并芘、硝酸盐)、过高钠盐;高纬度、高泥炭土壤、石棉地区、寒冷或潮湿、钠盐;高纬度、高泥炭土壤、石棉地区、寒冷或潮湿、微量元素失衡微量元素失衡 降低发病因素:新鲜蔬菜、水果、乳类、蛋白质降低发病因素:新鲜蔬菜、水果、乳类、蛋白质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种族、血型、家族性种族、血型、家族性 Hp感染时有发生胃癌倾向的患者可能具有低酸分泌感染时有发生胃癌倾向的患者可能具有低酸分泌的遗传易感性,的遗传易感性,Hp感染促使白介素感染促使白介素-1((IL-1,一种炎性,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在胃内释放细胞因子)在胃内释放IL-1 强烈抑制胃酸分泌,其抑酸强烈抑制胃酸分泌,其抑酸作用强于质子泵抑制剂作用强于质子泵抑制剂100倍倍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 毒力基因(毒力基因(cag A、、vac A亚型、亚型、cag 致病岛等)致病岛等)宿主因素宿主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HLA白介素白介素-1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环境因素高盐饮食高盐饮食硝酸盐、亚硝酸盐摄入增多硝酸盐、亚硝酸盐摄入增多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减少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减少 13(二)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二)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在中医学医籍中虽无胃癌病名的记载,但对有关胃部疾病的征候的描述上,却有很多酷似胃癌症状的表现。

      分析其证候胃癌属于中医学记载的胃脘痛、心下痞、反胃或翻胃等范畴《内经》中记载“膈咽不通,饮食不下,邪在胃脘”;《金匮要略》中记载:“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反胃”元代医家朱丹溪曰“反胃之病,是由七情六淫,· · · · · ·血液虚耗,胃脘干枯,大便秘少,上下不通,积而成疾明代张景岳曰:“食入反出者,是阳虚不能也· · · · · ·,食不得下者,是气结不能行也 14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清代《医宗金鉴》记载:“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谓胃、小肠、大肠,三腑热结不散,灼伤津液, · · · · · ·三腑津液既伤,三阳自然干枯,则瀑涩难行也在《景岳全书发挥》中记载:“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或痰或瘀或食积阻滞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吐, · · · · · ·为之反胃也说明胃癌的病因不单是因为心火不足或气结所致,而与痰湿、血瘀、食积亦有关系其发病因素与下列几点有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有关 15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总结胃癌发生病因病机与其他肿瘤的形成病机是一样的,其发生的根本因素是虚、瘀导致的结果虚指的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及脏腑功能虚损;瘀指的是气、血、痰毒、瘀阻脉络。

      中医认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气血瘀阻,壅瘀成块,· · · · · ·虚与瘀的存在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两者互为因果,虚可致积,积而易虚凡是脾肾不足,虚弱气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16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人的情志变化是肿瘤的发生也有较密切关系七情太过或不及会引起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紊乱如喜怒不适,寒温不时,邪气盛之,积聚已留忧思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脉络阻塞,肿块已成,虚和瘀总是伴行,互为因果 17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中医对胃癌病因的认识饮食不节,过度劳损,也是引起肿瘤的诱发因素,如纵情口腹,饥饱无常,必损伤脾胃,脾伤则不磨,胃伤则不降 · · · · · ·酒米面炙焙,粘腻难化,积于中宫,生湿生痰,渐成痞满吞酸久成噎嗝反胃胃癌的发生除遗传易感性及胃部慢性疾患可以引起癌变以外,吸咽、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咸、过甜和长期偏食煎、炸、炙博食物,霉变食物等等,均可导致胃癌发生 18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体会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体会脾胃气虚、胃气不和者脾胃气虚、胃气不和者, 选用太子参、炒白术、法选用太子参、炒白术、法 半夏、麦门冬、黄芩、仙鹤草、薏苡仁等半夏、麦门冬、黄芩、仙鹤草、薏苡仁等; 脾胃气虚脾胃气虚, 夹有湿热者夹有湿热者, 选用太子参、炒苍术、川朴、选用太子参、炒苍术、川朴、黄芩、仙鹤草、薏苡仁等黄芩、仙鹤草、薏苡仁等; 肝胃不和者肝胃不和者, 选用柴胡、白芍、炒白术、法半夏、麦门选用柴胡、白芍、炒白术、法半夏、麦门冬、黄芩、仙鹤草、薏苡仁等冬、黄芩、仙鹤草、薏苡仁等;胃阴不足者胃阴不足者,选用南北沙参、麦冬、玉竹、黄芩、仙鹤选用南北沙参、麦冬、玉竹、黄芩、仙鹤草、薏苡仁等草、薏苡仁等;如有痰湿、血瘀、食积、寐差、腰酸、疼痛等兼症者如有痰湿、血瘀、食积、寐差、腰酸、疼痛等兼症者, 则在治疗主方中予以兼顾。

      则在治疗主方中予以兼顾 19内镜和病理检查所见可作为临证选药的依据,胃镜和病内镜和病理检查所见可作为临证选药的依据,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结果可视作四诊的延伸而提供临床用药的参考理检查的结果可视作四诊的延伸而提供临床用药的参考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如有胃黏膜糜烂者, , 可酌加清化湿热、制酸护膜药可酌加清化湿热、制酸护膜药, , 如如薏苡仁、地榆、白及、参三七、乌贼骨等薏苡仁、地榆、白及、参三七、乌贼骨等; ; 黏膜呈颗粒状增生黏膜呈颗粒状增生, , 色泽灰暗色泽灰暗, , 或疣状隆起或疣状隆起, , 可酌加活可酌加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血化瘀、软坚散结药, , 如三棱、莪术、丹参等如三棱、莪术、丹参等; ;病理检查见小凹脓肿者病理检查见小凹脓肿者, , 可加清热解毒药可加清热解毒药, , 如蒲公英、如蒲公英、山栀、生薏苡仁等山栀、生薏苡仁等; ; 幽门螺杆菌阳性幽门螺杆菌阳性, , 加黄连、黄芩等清热化湿药加黄连、黄芩等清热化湿药; ; 肠化或上皮内瘤样变肠化或上皮内瘤样变, , 可酌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可酌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仙鹤草等防癌抗癌药见穿、仙鹤草等防癌抗癌药; ; 黏膜血管显露黏膜血管显露, , 白相为主白相为主, , 可加益气滋阴、养血活血药可加益气滋阴、养血活血药, , 如黄芪、当归、麦冬、丹如黄芪、当归、麦冬、丹参等参等, , 以提高临床疗效。

      以提高临床疗效 20胃癌的临床表现胃癌的临床表现 21常见症状及体征常见症状及体征胃脘痛胃脘痛:胃脘痛就诊者中,占胃癌患者的50%疼痛不规律,痛的程度加剧,进食后疼痛加剧而畏食,逐渐消瘦,黑便如侵及胰腺及浆膜外疼痛进一步加剧,并放射到胸背进行性消瘦进行性消瘦:胃癌的发生多伴有低酸或缺酸,进食后消化不良,对油腻特别是肉类食品纳后饱胀,上腹发堵,甚至疼痛加剧,胃酸低下,胃排空加快,大便溏泻,进行性消瘦,体重下降,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较快胃癌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与胃部良性疾患的症状相似,随胃癌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与胃部良性疾患的症状相似,随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典型,此时就诊,已不属于早期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典型,此时就诊,已不属于早期 22呕血或黑便呕血或黑便:胃癌发生在胃底或胃体部位,早期就有大便潜血,一次出血达60毫升则大便潜血阳性,如果癌瘤侵犯大的血管,可引起黑便,甚至呕血胃一次性出血量超过400毫升,即可出现呕血上消化道出血占胃癌就诊者中 30% 左右呕血为咖啡样伴有过夜宿食,大便呈柏油状常见症状及体征常见症状及体征 23胃的位置处在左上腹部较深部位,早期胃癌体征不明显肿瘤侵及胃外或周围组织,可触及肿物。

      广泛浸润触及肿物呈现率占46.9%,胃体部癌触及肿物占39.8%,胃窦部肿瘤触及者占33.4%,贲门部位肿瘤不易触及,已进展到相当程度时,可触及者占4.8%女性胃癌转移到卵巢下腹部可触及到肿块者占10% 24发病部位触及率发病部位触及率 25晚期胃癌时血行转移,通过尸检结果:肝内转移为38.1%,肺内转移为32.2%,胰腺转移占18.6%,肾上腺转移占18.1%,骨转移占11.4%,肾转移占8.3%,脾脏转移占7.2%,胆内转移占3.6%,其他部位转移占2.3%胃癌种植转移不少见:盆腔M占28.6%,女性盆腔及卵巢等种植转移为43.6%,膈肌种植M 12.5%,肠转移为8.3%,腹壁种植M占7.8%,胆囊M占7.5%,其他部位为8.6%胃癌是一个极易发生转移的肿瘤,控制转移是极为重要的 26胃癌治疗简况胃癌治疗简况 27胃癌治疗方法胃癌治疗方法 手术→化疗、放疗等→生物治疗(包括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 28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09版解读幽门螺杆菌的处理(HP感染率与远端胃癌的发病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单周方案的HP清除率要低于2周方案,包括泵离子抑制剂、克拉霉毒和阿莫西林在内的三联用药和含铋剂的四联用药; 泵离子抑制剂、左旋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连服10天更有效。

      29对于原位癌(对于原位癌(Tis)或)或T1a期胃癌,可采用内镜下黏膜期胃癌,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仅行手术治疗切除术或仅行手术治疗 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可考虑通过腹腔镜评估腹膜播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可考虑通过腹腔镜评估腹膜播散状况并进行更确切的分期,再采用合适的治疗手段散状况并进行更确切的分期,再采用合适的治疗手段腹腔细胞学阳性是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预(腹腔细胞学阳性是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后因素)对于围手术期治疗,对于围手术期治疗,《《指南指南》》仍推荐在胃癌切除术前仍推荐在胃癌切除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因为通过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可能进行新辅助治疗,因为通过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可能提早杀灭部分微小转移灶,具有潜在的降期作用,或提早杀灭部分微小转移灶,具有潜在的降期作用,或改善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改善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DFS)期和总生存()期和总生存(OS))期 30晚期胃癌的姑息化疗晚期胃癌的姑息化疗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卡氏行为状态(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卡氏行为状态(KPS)评分)评分≥60或或体力状况(体力状况(ECOG)评分)评分≤2者应考虑接受姑息化疗。

      者应考虑接受姑息化疗5-FU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顺铂可带来顺铂可带来20%~30%的缓解率(的缓解率(RR)和)和8~9个个月的月的OS,基于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的限制,此方案仍作为,基于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的限制,此方案仍作为2B类推荐方案在此方案中加入表柔比星(类推荐方案在此方案中加入表柔比星(ECF方案)或多方案)或多西他赛(西他赛(DCF方案)可增加约方案)可增加约10%~20%的的RR,,OS增幅在增幅在1~2个月左右,但三药方案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个月左右,但三药方案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ECF方案中的顺铂和方案中的顺铂和5-FU可分别被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替可分别被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替代国内一组临床试验结果也证实了代国内一组临床试验结果也证实了XP(卡培他滨(卡培他滨+顺铂)顺铂)方案在中国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以卡培他滨方案在中国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以卡培他滨替代替代5-FU联合顺铂在中国可以作为联合顺铂在中国可以作为2A类推荐方案类推荐方案 31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中医治疗 32肝胃不和型肝胃不和型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方用逍遥散加味方中:柴胡、郁金、陈皮、杭芍,舒肝理气;白术、茯苓,健脾胃;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木香、元胡,理气止痛;佐以虎仗、藤梨根,解毒抗癌。

      胃脘胀满,串及两肋,嗳气陈腐,气逆不胃脘胀满,串及两肋,嗳气陈腐,气逆不畅,脉弦细,苔薄黄舌红畅,脉弦细,苔薄黄舌红 33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方用良附丸加味方中高良姜,香附温中散寒;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加陈皮、杭芍理气止痛,佐以白花蛇草,草河车解毒抗癌胃脘隐痛,泛时清水,喜按喜温,热则舒,胃脘隐痛,泛时清水,喜按喜温,热则舒,寒则痛,四肢不温,大便溏小便清,脉细寒则痛,四肢不温,大便溏小便清,脉细弱,苔薄舌淡红弱,苔薄舌淡红 34胃热伤阴型证胃热伤阴型证治法:养阴清热,方用玉女煎加味方中:沙参、麦冬、玉竹养阴;生石膏、知母清热;生地、女贞子滋阴润肠;加郁金、川朴解郁顺气;佐以白花蛇草、半枝莲解毒抗癌胃脘糟杂,口干咽燥,纳差喜凉,五心烦热,大便胃脘糟杂,口干咽燥,纳差喜凉,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脉细数,薄苔或无苔,舌红绛而干秘结,脉细数,薄苔或无苔,舌红绛而干 35瘀毒内阻型证瘀毒内阻型证治法: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方中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当归、川芎、白芍、元胡活血理气止痛;蜂房、三棱、重楼、藤梨根活血解毒抗癌胃脘刺痛,心下痞块,纳食疼重,肌肤甲错,胃脘刺痛,心下痞块,纳食疼重,肌肤甲错,脉沉涩或弦细,舌紫暗有瘀斑。

      脉沉涩或弦细,舌紫暗有瘀斑 36w治法健脾化湿,软坚散结: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生薏仁健脾化湿,半夏、夏枯草、陈皮化痰散结山甲、牡蛎软坚消症,佐以龙葵、白花蛇草解毒抗癌胸膈满闷,呕吐痰涎,痰核累累,肢体沉重,胸膈满闷,呕吐痰涎,痰核累累,肢体沉重,大便溏小便频脉细滑,苔滑腻,舌胖有齿大便溏小便频脉细滑,苔滑腻,舌胖有齿痕脾虚痰湿型脾虚痰湿型 37气血双亏型气血双亏型w治法:补气养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味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四物汤补血养血,黄芪增强补气之功肉桂温补命门之火,阿胶加强补血之力佐以金荞麦、藤梨根、虎杖解毒抗癌心悸气短、少气懒言、自汗盗汗、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少气懒言、自汗盗汗、面色苍白、脉沉细无力,苔少舌淡红或淡胖脉沉细无力,苔少舌淡红或淡胖 38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1988~2007 年20 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胃癌临床文献涉及的药方中使用频率居前的中药功效、单药及这些单药的性味归经进行分析将文献分为单纯使用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中药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及中药配合化疗增效减毒3 类在此3 类文献中,治疗胃癌最常用的药物均为白术、黄芪、党参、甘草、人参等补气药,其次为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消肿药,陈皮、木香等理气药及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藤梨根、重楼等清热解毒药。

      温、寒、平性药物,甘、苦、辛味药物及归脾、肝经的药物在胃癌治疗中使用频次最高 39 名医经验继承名医经验继承 40名医经验名医经验 孙桂芝教授孙桂芝教授孙师临证组方用药多在孙师临证组方用药多在25味左右味左右,扶正常用健脾益肾、益气扶正常用健脾益肾、益气养阴等药物养阴等药物,祛邪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祛邪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孙师喜用一些药物组合孙师喜用一些药物组合,如生蒲黄、血余炭、白芷、露蜂房如生蒲黄、血余炭、白芷、露蜂房具有抗癌、修复生肌之功效具有抗癌、修复生肌之功效;代赭石、鸡内金、生麦芽具有代赭石、鸡内金、生麦芽具有提升胃气、软坚消瘤之力提升胃气、软坚消瘤之力;合欢皮、夜交藤具有宁心安神之合欢皮、夜交藤具有宁心安神之功功;甘草、浮小麦、大枣具有止汗除烦作用甘草、浮小麦、大枣具有止汗除烦作用; 凌霄花、八月札凌霄花、八月札等可预防转移等可预防转移孙师同时强调孙师同时强调,临证要注意患者细微证候的变化情况临证要注意患者细微证候的变化情况,如患者如患者睡眠不佳可能影响到体能恢复睡眠不佳可能影响到体能恢复,烦躁出汗可能影响到患者情烦躁出汗可能影响到患者情绪等绪等,对此应予以关注并积极治疗。

      对此应予以关注并积极治疗我国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家我国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家, ,第四批国家第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级名老中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1王道坤教授王道坤教授首重脾胃机能恢复首重脾胃机能恢复 手术及放、化疗后临床多表现为脾胃手术及放、化疗后临床多表现为脾胃气血亏虚方多用六君子汤加减常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炒气血亏虚方多用六君子汤加减常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炒白术、炒山药、炒扁豆、制黄精、灵芝等益气健中、调理脾胃白术、炒山药、炒扁豆、制黄精、灵芝等益气健中、调理脾胃若兼见嗳气脘胀若兼见嗳气脘胀, ,加用枳实、郁金、木香、砂仁等加用枳实、郁金、木香、砂仁等; ;放、化疗后放、化疗后, ,病病人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症状人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症状, ,可可用半夏、陈皮、竹茹用半夏、陈皮、竹茹祛瘀攻邪齐举并重祛瘀攻邪齐举并重 胃癌患者多有皮肤甲错干燥胃癌患者多有皮肤甲错干燥, ,舌下静脉舌下静脉曲张的明显淤象曲张的明显淤象, ,活血化瘀则是当务之急常采用三七与血竭组成活血化瘀则是当务之急。

      常采用三七与血竭组成的化瘀散加上三棱、莪术、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药来活血化瘀的化瘀散加上三棱、莪术、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药来活血化瘀, ,除此除此之外之外, ,还可采用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藤梨根等化痰散结攻邪之品还可采用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藤梨根等化痰散结攻邪之品此类药物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对癌瘤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此类药物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对癌瘤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甘肃省首届名老中医之一甘肃省首届名老中医之一, ,硕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管理局确认的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42郁仁存教授郁仁存教授手术后只要能进食即可开始中药治疗手术后只要能进食即可开始中药治疗, ,给与调中理气给与调中理气, ,健脾和胃健脾和胃中药方中药方: :生黄芪、党参、枳壳、厚朴、砂仁、鸡内金、陈皮、半生黄芪、党参、枳壳、厚朴、砂仁、鸡内金、陈皮、半夏等夏等, ,并随证加减并随证加减; ; 胃癌化疗时常用的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方胃癌化疗时常用的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方: :生黄芪、太子参、白术、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砂仁、鸡内金、鸡血藤、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黄茯苓、砂仁、鸡内金、鸡血藤、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黄精。

      精术后单纯中药治疗者则按扶正祛邪相结合原则予以中药治疗术后单纯中药治疗者则按扶正祛邪相结合原则予以中药治疗, ,可可用健脾和胃用健脾和胃, ,解毒祛瘀为法解毒祛瘀为法, ,方用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方用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枳壳、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白英、香茶菜、草河车、枳壳、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白英、香茶菜、草河车、焦三仙等焦三仙等, ,每日一剂每日一剂, ,水煎两次水煎两次, ,分两次服上述治疗需继续坚持分两次服上述治疗需继续坚持数年数年, ,能提高能提高5 5 年生存率年生存率, ,减少复发和转移减少复发和转移 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 4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概况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概况 44上海瑞金医院王氏等报告中药制剂扶正抗癌(党参、白术、仙鹤草、白药蛇草等)协同三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102例晚期胃癌,结果三组3 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75%,以中药伍用5-FU组疗效最佳我们采用益气活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生芪、三七、苏木、炮山甲、草河车等)伍用小剂量化疗方法观察123例,在生活质量、症状改善、生存期延长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化疗组。

      中西药结合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37.5%、6.3%、,平均生存时间638天单用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6.3%、0%,平均生存时间401天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45在各省级医院研究胃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者,报告文章较多,基本徘徊在以上这个水平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无毒付作用;中药配合化疗起到减毒增效、防止复发转移具有积极作用,中药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药抗肿瘤机理的研究已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有的放矢用药 46中药复方治疗胃癌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①临床研究报道大样本少,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说服力不强;临床研究报道大样本少,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说服力不强;②②中医辨证分型、临床疗效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疗效报道的准中医辨证分型、临床疗效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疗效报道的准确性;确性;③③中药复方临床报道存在着对病而非对证的问题,难以体现中药中药复方临床报道存在着对病而非对证的问题,难以体现中药复方辨证施治的特点;复方辨证施治的特点;④④中医复方的临床应用剂型多样,如汤剂、口服液、胶囊、丸剂中医复方的临床应用剂型多样,如汤剂、口服液、胶囊、丸剂等,而目前对复方不同剂型疗效差别的研究极少,这也限制了中等,而目前对复方不同剂型疗效差别的研究极少,这也限制了中医复方应用的规范性;医复方应用的规范性;⑤⑤有的中药复方药物偏多成分复杂,难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今有的中药复方药物偏多成分复杂,难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今后中药复方的研究首先应该进行中医诊断治疗的标准化研究,同后中药复方的研究首先应该进行中医诊断治疗的标准化研究,同时注重大样本研究,切实提高疗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时注重大样本研究,切实提高疗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大对剂型的筛选及质量控制研究,提高疗效的稳定性;对中药加大对剂型的筛选及质量控制研究,提高疗效的稳定性;对中药复方的机理研究要从多靶点、多环节着手复方的机理研究要从多靶点、多环节着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