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考试艺术学论述.doc
7页本文为备考时自己的总结,仅供参考!1、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试论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道德对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影响,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道德与艺术虽相互影响,但有不是平行的关系,道德与经济基础的联系比较密切,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远离经济基础的,经济基础通过道德影响艺术,反过来艺术也通过道德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是艺术维护其道德规X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例如我国封建社会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就为维护其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推动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就是对封建道德的控诉和批判,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也是冲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道德的束缚,大胆的表现世俗的情欲、享乐和人性道德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X,能指导人们的一般言行,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意识形态与其在艺术作品中对社会生活的反应,从而成为艺术发展的推动力或阻力。
回顾艺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共产主义道德的典型人物保尔•柯察金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了理想奉献一切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对艺术的健康发展的阻碍十九世纪法国的天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他的许多小说真实的反应了普法战争前后的法国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伪善自私,深刻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世态人情,但落后的道德准则成为他前进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托尔斯泰曾指出“一个没有明确固定的新世界观的作家尤其是那种认为甚至不需要世界观的作家是不可能创造出艺术作品来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艺术乃德行的宝库”道德与艺术有着紧密的关系,片面的认为道德与艺术无关或者与艺术完全同一都是不对的,道德与艺术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 如何理解美是形象的真理?首先美的本质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而美的规律首先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关系到事物的内容和普遍性,另一方面美的规律又不能仅仅关系着事物事物抽象的内在的本质和普遍性还硬关系到事物的外在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
美不可能是抽象的,事物内在的本质必须直接表现在外部的形象上,通过一定的形式或形象显示出来,才有可能成为美的事物,这正如我们欣赏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它首先必须能直接被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因此,美首先必须是形象的但是美的事物同任何客观事物一样,都是本质和现象,内容与形式,普遍性和个别性的统一这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美的事物不仅仅只具有外部形象,它必须是符合美的规律的事物,美的规律应该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普遍性和个别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一种特殊关系具体来说,凡是以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确切的现象形式和个别充分表现出本质、内容和种类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的我们说美是形象的真理中的真理是指“真”,美和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真是美的基础,没有了真便没有了美,凡是美的事物都必定是真的,但真的却未必都是美的,这是因为美必须是形象的真理,而其是本质现象的真实的形象才能美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的表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的表现出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显示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形式,形象又必须是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的,那它才是美2、 美与丑在艺术创作中的相互转化艺术创作中包含现实美与艺术美的问题,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所谓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自然美不是人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出来的,而艺术美则是人为地是人的和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审美创造也正因如此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加鲜明集中更加完全充分艺术作品的美即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一方面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同时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艺术家可以通过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在罗丹的作品中,刻画的出卖肉体的妓女,在年老的时候失去本地丰满,原本的青春魅力变得畸形驼背,但罗丹正是通过这种丑陋的形态反映社会对他的不公蹂躏与摧残在许多文学作品与戏剧作品中这种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如莫里哀的《吝啬人》,吴敬梓的《X进中举》都通过对丑的形象的塑造了反应社会现实在艺术中,现实丑的本质X畴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它已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美。
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丑的深刻剖析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3、 你怎样看待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艺术的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一种反映,因此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以与人们认识的世代积累都会使艺术创作具有历史继承性,它主要表现为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形式种类与创作方法的继承艺术创作的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首先艺术的任务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发展的,艺术也应该是发展的,其次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再次艺术欣赏者的需求是不断求新求异的,这也决定艺术也要随之不断地创新,最后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独特表现,因此艺术家独特的个性也决定了艺术的革新艺术的创新既包括艺术作品内容形式的创新,也包括艺术家对他人对自我的超越齐白石衰年变法,杜门谢客,潜心研究,作画万幅刻印三千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表明我们应该学习杰出艺术家超越他人的决心和气概,如果舍掉了超越精神,一味的沿着别人的脚印走,那么即使再酷似别人的作品,也永远不能迎来自己艺术生涯的辉煌当一个艺术家一味的描摹别人的作品那么即使在技巧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但根本上也会是苍白无力的。
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的继承任何时代 的艺术都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革新与继承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4、 请结合你所熟悉的艺术个案或现象,就当前中国艺术文化如何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进行阐述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清楚的看到新的媒体技术正在将我们生存的地球变成一个村落,当代媒体在压缩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空间距离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生存差异我们了解一样的信息,鉴赏一样的艺术,关注一样的话题,这势必引起艺术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我们在吸收其他民族优秀艺术成果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思考怎样本民族的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全球化只是一种对人类发展大趋势的宏观把握,它并不是简单的相互混淆,而是在保持自己独立品格的基础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艺术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更有利的促进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另一方面势必会引起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近年来,美国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纷纷涌入中国,赚足了中国人的钱从《星球大战》到《侏罗纪公园》再到近年来的《哈利波特》《指环王》美国的大片更是在高新技术的烟幕下以势不可挡的趋势紧紧抓住中国观众的眼球。
我们在看到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为其文化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引发了我们对其技术的崇拜,这一方面成就了发达国家科技产业盈利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在技术的传递中使发达国家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渗入到我们的文化生活,这势必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与消解同时全球化也会引起文化的趋同,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趋同,使所谓的多元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全球文化的多样化呈现本土文化趋于形式化存在文化的本土性、民族性不在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本质,而是相似文化的不同表现手段反映在媒体艺术方面,我们能够选择的不过是叙事方式,但除此之外艺术风格、艺术内容、艺术手段依然趋同不止于此,媒体艺术所追求的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也越来越没有区别艺术文化的“本土化”是艺术的发展中调和跨区域全球化生存与交互传播个性化生存的有效方法,这种结构式媒体首先根据自己的主X和对市场构成的了解,生产一种具备个性特色的形式模型和风格化的内容主干部分,这一部分足以打开其所在的或熟悉的区域市场媒体在根据扩展地区的市场构成,将已经成形的模式和内容主干加以灵活调整和再度包装,是之如同当地量身定做一样,具备所扩展地区的个性和特色,从而获得其基本形式模式和风格化主干内容的有效传播。
每个国家的市场都有自己的独特喜好,有自己的文化风俗所谓“入乡随俗”对于艺术的全球化发展是很重要的,到那个国家就要适应哪个国家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是宣传国内的艺术理念现如今有许多有许多艺术形式不是做好了本地包装在去别国做本土化包装,而是从一开始就深入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与传说故事的宝库,吸纳其中的一些想法,在把这些想法运用到艺术的传播过程中例如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其取材就来源于中国,更深入中国文化,并且涵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外交政策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保护本土文化是重要的,有助于全球文化的多元化生存面对以上问题,需要我们认识到艺术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应该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一方面,任何文化都应该珍视自身与本土文化具有亲和力的优势首先应该具备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这是文化内容创新的源头任何被世界人民所共赏的艺术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正如我国的艺术作品绝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西方人,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中国的山水画,古代文人的唐诗宋词都充分表现出一种中国风格的古典神韵艺术文化只具备本土特色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这是文化获得时代先进性的条件任何民族艺术要成为世界的艺术就必须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精神,这样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艺术。
面对艺术文化所面临的现实,中国文化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对世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首先要把握好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即既要跟得上时代潮流,又要始终保持文化的本土特色,不能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就会落后,失去民族的固有血脉,就没有了根基其二要把握好开放性与主权性的统一,经济的开放必然引起文化的开放,文化的开放就是反对文化的自闭,文化自大,盲目的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待外国文化,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但同时应该明确开放不是文化的消解,更不是文化的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文化的开放根本上是为了文化的主权性存在三是坚持鼎新与继承的统一,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主旋律就是革新与继承结合艺术概论)5、 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现代媒介传播对艺术创作的影响6、 结合你报考专业,试谈新的技术手段(包括新材料、新工具、新媒介等)对当今艺术创作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开放、自由、人本的特性使得艺术创作也拥有了更加自由的艺术空间1、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网络业都应运而生,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艺术创作的专业性,艺术创作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数码、网络等数字技术。
网络的出现、应用、普与与不断升级,人们可以利用作为载体随时随地的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发送和接受数字技术平台的技术难度简化与降低使任何人基于不同的艺术水准都可以独立的完成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