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原理作业批判教育学下的英语教学反思.doc
4页批判教育学下的英语教学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郑炯摘要:批判教育学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西方教育思潮,它的实际功用随着务实批判教育学的出现而日益显露,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关键词:批判教育学 英语教学一.批判教育学的起源批判教育学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思潮,在20世纪的西方影响极为深远传播极为广泛的“批判理论”作用下产生并发展起来,有着“教育领域中最具活力且雄心勃勃的竞争者”的大气称号作为一种教育的思维方式和教育价值观,批判教育学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它强调“批判”与“解放”:注重培养人的批判精神,使其成为能动的、具有独立意识的、有社会责任心的政治主体;把“解放”作为教育最终追求的目标,要求个人摆脱权力的控制, 把自己从他人的操纵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掌握自己命运,取得自己控制生活的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二.批判教育学的流派与发展㈠批判教育学的流派批判教育学大致被分为具有创新风格的英美流派和具有保守性的德国流派两大流派批判教育学流派思想复杂,而且基于不同的思想基础与社会背景,不同流派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不同流派之间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和分析。
㈡判教育学的发展批判教育学虽然流派思想发杂,各有特点,但是在了解批判教育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得了解以下对批判教育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大师1.保罗·弗莱雷(Polo Freire)出身于巴西的保罗•弗莱雷(Polo Freire)是20世纪批判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最为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由他开发的扫盲工作使他最初作为成人教育家闻名于世,而他关于批判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来自扫盲工作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被认为是“批判教育学”的经典之作⑴ “增权赋能”与“教育可以再造历史社会过程的动力”保罗•弗莱雷(Polo Freire)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为实施解放的教育在这种教育里,所有参与教育的人彼此相互扶持,一起追求“增权赋能”,即个人的自由和天赋能力必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但个人的能力又必须与民主紧密相连,这是因为社会改善一定是个人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弗莱雷曾说,“我们与其说教育可以改造现实,不如说,教育可以再造历史社会过程的动力他主张人不是被动接受事物的客体,而是主动探索周围的主体;人与他的世界不是互相分割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人的社会是可以挑战与改变的,而不是只能顺应和服从。
他认为这通向永恒解放之路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透过教育,民众变得“意识化”,觉悟到他们自己本身遭到压迫,第二个阶段是透过实践来改变这个状态⑵ 教师---提问者与对话者教师要由知识拥有者、解惑授业者转化为提出问题者、沟通对话者弗莱雷曾批判传统的教育形式为一种储蓄式教育(banking edu-cation),在这种教育下,教育者以无所不知的身份选择教学内容,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思想和规定的内容学生处于一种类似黑格尔所言之失去主体性的奴隶地位,学生的思考也在这样的教学中被制式化了、僵化了,根本难以发展出创意性的思考和任何批判性意识因此,弗莱雷对这种传统的“储蓄式教育”提出了批判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束缚的教育模式,他主张问题式和对话式教学他认为在这样的教学形态里,教育作为“自由的实践”之教育信念,教师主张“我———你”互为主体关系与学生进行对话,一起创造这种方式的教育打破了灌输式教育的纵向模式“即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的特征,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即出现: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受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教师和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位置形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环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教学过程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遵循课程标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内容将不再是一种僵化的、制式化的,而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使教师长期以来所处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在在解放教育情境中,教师由“权威”向“合作者”转化,学生由“被储蓄者”向“合作探究者”转化2. 亨利·A·吉鲁克斯(Henry A.Giroux)美国教育理论家亨利·A·吉鲁克斯(Henry A.Giroux)继承并发展了弗莱雷倡导的批判教育学他提出了“反文本”(counter-text)和“反记忆”(counter-memory)的概念,对传统意义上的师生观提出了挑战吉鲁克斯批评指出,传统教学不只是将教师缴械,不让他们参与思考反省的过程,同时也将学习与教室变成例行公事教育沦为一种残缺的教育,变成了意识形态的传声筒,造成对人蒙蔽,因此必须剔除教育中虚假意识的影响,把人从虚假的蒙蔽中解放出来。
教育主体的解放正是批判教育学的追求⑴教师需要学会质疑一切,饱含批判的精神,塑造教学吉鲁克斯指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政治问题教师要有责任和意识去塑造学校教育的目的与条件,去创造性地评价过去的传统教师应该质疑技术性、工具性的教学取向,反思课程,不应该总是为被改革的对象,被矮化成高级技师,听命于远离教学现场的权威的决定,仅仅成为既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的执行者,从而失去思考反思的能力⑵作为教育实践中真实的个体,教师应学会在历史中为自己定位,发现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角色在社会的改革契机中,教师应该寻求机会参与批判性讨论,建立教师自主文化,思考有关教师培训以及抗拒专宰制的传统课程形式同时教师应该关注:教师不应该仅定位于以客观的方式传递文本,而应该向处于不同文化、种族、历史与性别处境,怀抱各自问题、希望与梦想的学生(合作探究者)提供机会来思考和发展不同的理论,以挑战知识的权威去除教学内容的神秘,合作性地帮助学生用不同的眼光与角度去解读和批判文本内容发挥知识分子的专业自主的潜能,摆脱传统意义上为权力、知识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对教育重新作出阐释3. 贝瑞· 康柏(Barry Kanpol )教授贝瑞· 康柏(Barry Kanpol )是美国IPFW( Indiana University一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教育学院院长,著名的批判教育学者,因致力于务实的批判教育学而为学界所知。
他曾说:“可能对所有的批判理论学者而言,对于以往与当下压迫性结构的个人体验就是关键的时刻贝瑞·康柏也不例外,正是他早期的学校经历与宗教体验,促使他走上了批判教育学之路严厉保守的校规以及校长的威权使他深刻厌恶学校中的威权主义;学校中某些男教师与男生对女生轻视的态度与不尊重的行为,使他深刻地体会到男性在学校中的宰制力量;学校中巨大的考试和竞争压力使他感到恐惧,恶性竞争使他为了能取悦父母而冒险在考试中作弊或跟父母撒谎;教师对待学生的刻板印象以及在师资培育过程中死板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评价的绩效主义等使其对学校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被逼参加祈祷和仪式使他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与此同时,《圣经》中关于逃亡、正义、自由的故事却从另一个方面深深影响了他,这些因素促使他不断对学校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最终促使他走上了批判教育学之路在他看来,批判教育学的精神追求就是改变学校实践中的各种不平等和压迫关系,并进而在此基础上,把人类从压迫和异化中解放出来,改变社会不平等的结构和意识形态,促进社会民主的持续进展批判教育学者的目标就应该致力于此批判教育学者共享着一个坚定信念:如果要把反思深植于经验当中,而且我们终极的目标是要把人类从压迫、异化与贬抑中解放出来,那么,作为批判教育学者,在面对一个长期以来依据社会效能意识形态所建构出来的社会体系时,至少在教育方面的论说,就要认真地担负起这份令人敬畏的挑战。
⑴推动批判教育学的真正的更为广泛的传播批判教育学自其诞生之时,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批评在众多的批评之中,对其所使用语言的批评尤为激烈批评者认为,批判教育学使用的修辞隐晦,语言晦涩,传递的讯息难以捉摸,使得批判教育学的理念几乎不可被掌握其次有人批评,批判教育学只是学院精英所操弄的一种学术话语,是学院精英借以获得地位和声誉的方式,并没有深人到实际中去即使深人到了中小学实际中,他们的理论也主要是描述式和批判式的贝瑞· 康柏(Barry Kanpol )努力改变批判教育学的语言表述方式,以使大众能更容易的理解批判理论,促进批判教育理论的传播;倡导把批判教育学从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的钳制中松绑,并使其纳入到学校的主流环境中去的做法,有着强烈的实践倾向,是一种致力于务实的批判教育学⑵ 务实的批判教育学探究---解放实际教学a. 拓殖的策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采取“关门教学”在教室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教学场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行政人员的无能,从自己的独特知识和组成自己生活的历史实践出发,主动调整学校的官方课程,批判性的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室中落实批判教育学的主张,以此来反抗学校中的宰制结构b.同理心教育与社群观念促进多元化学习所谓同理心的建立就是“连接差异与他者的相似性”,教师通过把他们个人受束缚的经验连接到学生受束缚之特定经验,发现自己与势族群学生之间的相似性,透过与学生间的相似性,建立同理心,以同理心来对待自身与“他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差异之内的相似性来理解“他者”,帮助“他者”; 在学生身上培养这种同理心,使学生能够以这种同理心来对待差异和相似性,来理解“他者”的文化。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同理心教育,形成一种社群的观念,并致力于提高社群的竞争力,避免个体主义的观念,解决自身与“他者”之间的冲突,形成一种批判的多元化学习的可能性三.批判教育学下的英语教学反思㈠英语教师的定位与责任1 对当今教育体制的反抗与批判批判教育学者应该是具有批判精神,有能动性的、具有独立的意识、创造性的主体而在中国,当前还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大环境这是一个束缚教师创造力,束缚学生思想的体制作为合作教育的发动者,老师应该积极反抗,批判一切不利因素,追求真正的解放简言之,作为英语老师,就是要努力在目前的英语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去积极追求和探索素质教育的可能及方案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培养真正能用英语,会学英语的人才2 对文本与记忆的反抗与批判教师不应该作为一个客观的文本展示者,而是教学合作探究中的一方英语教师应该灵活对待教材与教参,合理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与重组;理性对待教学用书,合理选题,切忌题海;反抗传统死记硬背,解放英语学习的心境,提倡语境学习与记忆培养敢于反传统,敢创新,思想真正解放的英语习得者3 面对学生一方面,需要打破传统储蓄式教学,合理开展对话式/合作/提问式学习,让学生以合作探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胆识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生由于不同家庭,年龄,成长环境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寻求真正合适的教学途径,批判传统一刀切方式㈡同理心的教育1.在教师队伍中间,建立同理心,不同学科或者同一学科不同的个体忽略差异,寻找共性,以一个教育者的社群出现,增强团队的作战能力2.在学生之中,建立同理心,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方法者,不同语言水平的人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真正解放困惑于优差生自卑与冷傲的整个班级社群,求的共同进步3.教师与学生的同理心建立,可以让老师更能理解问题学习的内在动机,解决可能濒临于水火边界的师生矛盾与不配合心里,解决矛盾,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