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使两心相照 无灯无月何妨——记杰出的才情女画家周练霞.doc
3页但使两心相照 无灯无月何妨——记杰出的才情女画家周练霞 马镇 作者简介:马镇, 《前进论坛》杂志社原副主编周练霞是不能循规蹈矩去写的, 不仅因为她的才华横溢, 她的美貌绝世, 更因为她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 记录了一个知识女性挟五四运动妇女解放的潮流, 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人生并获得了圆满的结局画师以画师为小题, 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成立上海中国画院自晚清上海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 画家为谋生麇聚沪上, 到画院成立前夕鬻画为生者逾三百人画院所选画师不仅需有极高的画艺, 而且要有广泛的影响力最终遴聘首批画师仅 56 人, 其中女画师 9 人, 周练霞赫然榜上, 可知周练霞的艺术成就之高这位画坛才女 1906 年生于湖南湘潭, 字紫宜, 号螺川祖籍江西吉安, 巨商之后父亲周鹤年酷爱丹青, 家中藏画又甚丰, 周练霞懂事后便在父亲的熏陶和指教下持笔绘画她 12 岁时全家搬至上海1919 年, 寄托了父亲绘画理想的周练霞拜尹和白为师尹和白何许人?清末画梅的顶尖高手, 十九世纪中国画坛巨匠陈师曾、齐白石的恩师, 此时正客居沪上有如泰山般的丹青大家为她开蒙, 就像高峡之水未动已是蓄势如洪可惜的是尹师耄耋, 不久仙逝, 但大家的教诲给周练霞种下了纯良可贵的种子。
17 岁时, 周练霞继拜沪上名家郑德凝为师天赋极高的周练霞, 经两位高师的传授, 画艺精进神速, 20 岁时就开始在名家荟萃的大上海鬻画, 声名由此鹊起周练霞 21 岁嫁给徐晚萍, 徐家为江南望族之后以周练霞和夫君的家世, 她是无需卖画为生的, 但生长在以领“五四”妇女解放风气之先的上海, 她接受了自由、平等、独立的现代社会思想, 鄙视女人依靠夫君不劳而获的旧式思维在她 20 岁卖出第一张作品时, 便成为标准的职业女性周练霞所画以仕女、花鸟为主, 笔下女子一扫前人的阴柔羸弱, 在靓丽的画面上眉眼间无不流动着怡情与恬适, 仪态且又是那样端庄与娴静她的花鸟画设色明丽画风清新, 富有情趣的笔墨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悦情她的画有着很浓厚的海派特点, 凸显现代大都市市民的情趣, 但又充盈着传统文人画的神韵, 得到张大千、吴湖帆、陈巨来、钱瘦铁等画坛巨子的赞赏当然, 随着时代的变迁, 她的画也在不断地变革中, 尤其与吴湖帆相识结谊后, 在吴湖帆的倾心教授下, 画艺突进, 呈现出更加昂然的文人精神1934 年 4 月, 周练霞响应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等女画家的号召, 发起成立了中国女性最早也是最持久的美术社团“中国女子书画会”, 书画会囊括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女性画家, 谱写了 20 世纪中国美术史光彩的一页。
1936 年, 她的画作被选送加拿大第一届国际艺术展, 获得金奖, 闻风而至的英国、意大利编辑的《世界名人大辞典》随即将她的画传载入书中词家先读周练霞的一首《庆清平·寒夜》:“几度声低语软, 道是寒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 梦里和君相见丁宁后约毋忘, 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 无灯无月何妨这首词在民国时期曾广为传诵, 尤其结尾两句已成名言镌刻在民国的文化记忆中十七岁时, 周练霞拜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古微为她开蒙学词, 不久又师从徐悲鸿结发妻子蒋碧薇的父亲、复旦国学教授蒋梅笙学诗巨匠所教岂不拔群出萃?周练霞霞光飞练终成一代杰出的女诗人周练霞诗才激扬喷涌令所有慕名拜会的名士叹服, 初始或为她的美貌而来, 待交流片刻后, 既使再狂狷豪放的才子也会含颌收敛, 把她看做李清照再世, 赞美她惊世的才华有如天授沪上著名诗人许效庳曾评论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们的诗才:“画院数十人, 论诗词, 螺川第一, 真愧煞须眉沪上画坛盟主吴湖帆亦是词坛高手, 著有《佞宋词痕》, 据说此书中所收词作多有周练霞捉刀润色生性豪爽的周练霞, 盛年时期少有闺怨柔肠之作, 在文人结社聚会中面对各色男士纵横开阖, 妙语连珠, 笔盖群雄, 加之容姿国色, 常出现“一时低首尽称臣”的场景。
一年友人聚会为装裱大师刘定之寿日画像征求题跋诗, 冒鹤亭表示出裱画手艺人难以引典作诗之意, 周练霞听罢道:白描为之, 何必拘泥于用典?遂即吟七律一首, 令满室拍案叫绝周练霞晚年的时候, 一位仰慕她多年的词人作《虞美人》送她并索近照留念照片是没有送的, 但周练霞礼貌地回赠了两首《卜算子》, 其一:“已是丑奴儿, 那复罗敷媚, 绿意红情得暮春, 弄影全无谓香冷少年心, 酒暖千秋岁, 帘卷东风第一枝, 花与人同醉其二:“淡画满庭芳, 遥唱春云愁, 不买胭脂点绛唇, 本色何由褪玉笛一丝风, 吹过声声慢, 似说无愁可解嘲, 且斗樽前健”两首词嵌入十三个词牌名, 但又绝不是文字游戏, 自嘲中句句有情, 点出了自己已年老色衰, 铅华远离的垂暮心绪, 盎然的诗意有如高山峡涧的溪水川流直下, 诵吟绕梁, 不啻旷世绝章周练霞亦有小说、散文闻名沪上《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 (刘心皇著) 记载:周炼霞与苏青、张爱玲、潘柳黛齐名有此评录今生足矣丽人农工党党员、民国掌故大王邓逸梅初见周练霞便撰文赞叹她:“体态清丽婉转, 如流风回雪……本身就是一幅仕女图周练霞的美确如烟霞一般缥缈, 如晨曦一般迷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几乎每天都有它的消息, 成为老上海一份不可或缺的记忆。
她是画坛绝艳的三才女陆小曼、吴青霞、周练霞之一, 又有说她是沪上四大美女周练霞、陆小曼、吴青霞、汪德祖之一, 但书画词赋均卓尔不群者惟有周练霞, 配上她脱凡的美貌, 实在惊为“天人”周练霞的丈夫徐晚萍抗战初期便到重庆, 留下她独守;抗战胜利后, 徐晚萍出任台湾邮政局局长, 再相会已是世纪末周练霞独处上海滩四十年, 那时职业女性少, 女性文人更是凤毛麟角, 注定她处在男人的包围中丈夫不在身边, 她的美貌和才华自然少不了崇拜、仰慕、追捧者她以才华和职业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的品行征服了上海文化圈, 也获得了报界的尊重周练霞中年后与吴湖帆结为挚友, 这也成为她 1956 年加入农工党的动力文革结束后, 失散 34 年的徐晚萍竟从美国来信寻找她, 1980 年, 周练霞赴美与丈夫团聚, 她失明的眼睛也被治愈所有的苦难烟消云散2000 年, 周练霞仙逝, 享年 94 岁从此人间再无周练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