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ppt课件.ppt

147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51006415
  • 上传时间:2020-11-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71MB
  • / 1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发展规律,第一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把握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实践观点、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本章结构,世界本质,,,怎么样,物质,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两大特征: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永恒发展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大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四大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重点 1. 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概念 世界观、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辩证法、形而上学,(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的字源学含义,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由Philos (爱)和Sophia(智慧)词组成,意为爱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字,就是智慧的意思,“知人者明,自知者哲”因此,经日本的学者西周的翻译,后由黄遵宪引入中国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这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下的定义,在理解这个定义时,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是什么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哲学,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它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们活动中的落实二者关系用图示意如下:,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体现,,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世界万事万物归结起来: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一切活动归纳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概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基本派别,(1)根据对世界本质的回答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分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回答,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可把不同的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第二个问题的肯定回答,我们可以延伸出另外一个问题:世界是怎样存在的,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分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如:西方最早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中国的朴素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相生,,相克,中国的朴素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说、八卦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指的是西方哲学史上15-19世纪存在的唯物主义学说,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霍尔巴赫,狄德罗,(Thomas Hobbes, 1588-1679),(Denis Diderot,,1713-1784),(Paul einrich,Dietrich Holbach,,1723-178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

      不过它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1)机械性,,人,钟,心脏,发条,神经,关节,齿轮,游丝,,,,,拉美特里,人是机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人和自然并无本质的区别人似钟表,心脏即发条,神经乃游丝,关节似齿轮,生命是肢体各部分的和谐运动如盲人摸象 片面,孤立, 静止地看问题2)形而上学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自然观,历史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的是19世纪以来的唯物主义,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弗雷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18958),约瑟夫 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唯 心 主 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人的主观意识(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的产物,代表人物是贝克莱。

      唯心主义,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旗动!,风动!,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并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作“理念”、“宇宙精神”或“绝对观念”等,代表人物是黑格尔朱熹,黑格尔,绝对 观念,理,神,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存在,,?,可知否,可以认识:可知论(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 不可以认识:不可知论(少数,如休谟,康德),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认为在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能被认识的东西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费尔巴哈,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唯物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谟主义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

      只有我的感觉经验是实在的,至于在我的感觉经验之外有没有客观实在,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夸大感觉的局限性,休谟认为,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他同时认为没有理由断定感觉是对外界物质对象的反映他说:“人心中从来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只有感觉,而且人心也不能经验到这些感觉与物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外界物是否存在?外界物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都是不知道的休谟拒绝回答事物是否客观存在的问题休谟的“不可知论”,(3)在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形而上学,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辩证法,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朴素辩证法,是古代原始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老子 “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赫拉克利特 缺陷:直观性,猜测性。

      唯心辩证法,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头足倒立的辩证法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 黑格尔则集唯心辩证法思想之大成并把唯心辩证法推向了顶峰他第一个全面地、自觉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形而上学,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公孙龙,飞鸟之景,未尝动也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5、马克思主义做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正确区分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

      而且认为人类能够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规律,这个世界是辩证发展的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做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小结,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形而上学,辩 证 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何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可知论 不可知论,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讨论:,物质是什么?物质概念的内涵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物质和物质形态、结构具有怎样的关系?,1、物质观的历史发展,(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映,如:西方最早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只有站得高的人,才会有从高处掉进泥坑的权利与自由。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中国的朴素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相生,,相克,中国的朴素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说、八卦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虽然它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也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指的是西方哲学史上15-19世纪存在的唯物主义学说,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霍尔巴赫,狄德罗,(Thomas Hobbes, 1588-1679),(Denis Diderot,,1713-1784),(Paul einrich,Dietrich Holbach,,1723-178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 把原子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