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市产业集群培育策略探究.doc
14页大连市产业集群培育策略探究一、大连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一)基础雄厚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化工、现代装备制造、船舶制造、 电子信息和软件“ 9大产业”在大连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 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2 0 0 4年,“四大”产业合计 实现工业总产值1 5 8 3. 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的7 8. 4 5 %其中,石化工业完成产值6 6 0.4 5亿元,同比增长3 7 . 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的3 2 . 7 %;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完成产值6 15.6亿元, 同比增长3 1 . 0 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 0.5%;船舶制造工业完成产值8 6 . 2亿元,同比增长 2 1 . 5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 . 3%;电子 信息产品工业完成产值2 2 1亿元,同比增长14. 6%,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 9 5 %o1、石油化工产业举足轻重石化产业是大连三大支柱 产业之首全市现有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约4 0 0家,大宗 成品油、基本原料化工及精细化工是大连石油化学工业的主 要组成部分大连已经形成的我国重要的石油炼制、油品物 流及出口基地,正在规划布局、筹备建设的国家石油储备基 地、“大石化” 2 0 0 0万吨炼油、“西太平洋” 15 0万 吨加氢裂化扩能改造、双岛湾1 0 0万吨乙烯、大化5 0万 吨QTA、齐化6万吨聚碳酸酯、国家石油储备大连基地等 重大石化产业项目,都将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 调整改造提供有利条件和重要支撑。
2、 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异军突起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 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 7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占1 1 %,外资企业占7 4 %,民营企业占1 5 %,基本形 成以数字视听、通信设备、网络设备、车(船)用电子设备、 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元器件、医疗电子、模具和精密加工 等8大类产品为龙头的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大连是国内重 要的数字化视听产品的生产、出口基地录像机关键件、D VD机芯、整机、汽车音响、彩枪金属零部件、精密轴都是 全国第一高清晰度彩电、激光打印机等位于全国前列拥 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被国家 批准为中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1 6家世 界5 0 0强企业在大连软件园建立和正在建立软件开发、信 息服务、客户服务等面向亚洲的信息服务中心3、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明显全市共有规模以上装 备制造业企业2 5 0多户,主要生产机车、起重设备、冶炼 轧制设备、金切设备、电机、轴承、制冷设备等1 2大类3 万余种产品大连市具有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装备工业 总体规模在东北地区处于前列交通装备运输制造业产品在 全国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大连机车车辆厂的内燃机车占全国 的5 0 %,新开发的电力牵引机车、城市快轨车辆已经投入 市场。
大机床的组合机床和自动线全国第一;大连叉车厂1 0-45吨的叉车占全国市场的4 4%;瓦房店轴承厂是国 内最大的轴承厂,主要轴承产品占国内近1 / 3的市场;冰 山集团的工业制冷设备和中央空调成套设备居全国第一;大 重大起的物料堆放机械和起重设备位居国内前列4、船舶制造产业形成规模大连的造船历史悠久,素 有中国船舶工业“半壁江山”之称目前,全市已经形成包 括科研设计、生产总装、配套、修理在内的船舶产业体系; 形成了以大连造船重工、大连新船重工"两大船厂”和大连 船用柴油机厂、大连船用推进器厂、大连船用阀门厂三大配 套骨干企业为支柱,以地方1 2 0家船舶配套厂、3 7家修 船厂、1 5家船舶物流配送中心相依托的船舶企业群体大 连新船重工是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造船企业 中唯一进入国际造船企业前3 0强的企业,目前是中国最 具国际竞争力的船厂”大连新船重工与大连造船重工所构 成的船舶制造产业规模位于国内各大城市前列被誉为‘修 船航母”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总部落户大连,将会带动大连 修造船行业快速发展二)有利条件目前,大连在东北地区进行比较,培育产业集群具有以 下7个有利条件:1、 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
目前拥有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东北地区唯一的保 稅区和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公司和金融 机构设立常驻机构集中的5个城市之一,已经成为东北地区 开放度最高、对外贸易量和吸引外资最集中的国际性开放城 市世界跨国公司已在大连建立1 2家研发中心和技术中 心、7家物流中心、5家地区总部国外友好城市、友好合 作关系城市已经发展为1 7个国家的2 4个城市全市拥有 外商投资企业1 0 0 7 0家,其中世界5 0 0强企业6 9 家2、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 心大连港与世界1 6 0个国家和地区的3 0 0多个港口有 着贸易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7 0 %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 0 %以上的集装箱运输;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航线 2 2条,航线数量、航通城市、航班班次位居全国第四2 0 0 4年,大连保稅区和大连港实现了区港联动,并经中国 政府验收合格,大大加快了进出港的通关速度3、 大连的科技和人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各类科研机 构2 0 0多个,两院院士 2 2人,科技人员2 5万人,高等 院校2 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 1 7所技术力量资源丰 富,产业工人素质较高。
4、 大连是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外汇结算中心和期货 交易中心拥有分行级以上中外金融机构5 7家,外资金融 机构21家8家外资银行和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大连营 业,其中有6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3家开办全 面外汇业务;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交易位居亚洲第 一、世界第二,又被国家批准增加玉米期货品种5、 大连的信息服务网络先进发达既是中国电子商务 综合示范城市,通信网络装备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也是世界跨国公司对亚洲的信息服务中心和对东北的配送 中心,现有2 2家世界5 0 0强I T企业在大连软件园已经 建立和正在建立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以及客户服务等面向亚 洲的服务中心HP全球呼叫中心选址大连并且正式开通, 面向东北亚地区使用普通话、广东话、英语、日语和韩语提 供支持服务6、 大连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活力持续攀升进入新 世纪5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3. 8 %的速度递 增2 0 0 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 6 1. 8亿元, 比上年增长1 6.2%,是5年来速度增长最快的一年,人 均G D P超过4 0 0 0美元,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综合经济实 力百强城市评价中大连市名列第七位,并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同时荣获"市民满意奖”,标志着大连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 期。
7、大连还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 0 左右,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温暖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已经成 为全国的“环保模范城”2 0 0 0年,大连城市环境建 设项目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称号;2 0 0 1年,大连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环境“全球5 0 0 佳” ;2 0 0 3年,大连被中国科技部列为"国家城市水环 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城市”同时,大连通过建设服 务型机关和学习型城市,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髙工作效率,增 强市民素质,强化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已经连续4年 获得中国畅通工程评比第一名,并且正在普遍开展争创首批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活动,为适合国内外企业家营造了生 活舒适、出行方便、亲商富商、和谐安全的良好环境三)主要问题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一个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在历史 上主要是依靠政府促成,可以概括为两种发展模式:一是早 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政府直接投资企业建立起来的“老 工业基地”,二是近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产业政策引 导建立起来的“工业园区”两者由于都是主要依靠政府‘一只手”促成,容易对产业集群的“自发性、开放性、特 色性、关联性”进行限制而出现弊端,前者因为国有企业体 制性约束,运行效率偏低;后者因为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 结构雷同。
长期拖累大连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历史沉重包 袱,就是老工业基地造就企业的“大而全”和“小而全”1、 产业链条脱节八大产业集群之间基本上处于孤立 发展状态,上下游和前后向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相互的带 动与支持作用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也是孤军作战,大都各 自处在终端产品生产环节,尚未形成一条密切联系的完整产 业链条,尤其是表现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增值率较高环节薄 弱2、 配套能力偏低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枝少叶”, 没有形成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的配套体系,核心企 业与专业化分工的中小企业没有链接成为共生共荣的产业 集群关系3、 协作理念淡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而全”、 “小而全”的不合理结构依然存在,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在朝着“全能型”方向发展,都想唱主角,不愿 当配角,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和默契大型企业喜欢贪 大求全,追求自我配套,不善于利用本地的社会力量和社会 资源中小企业喜欢“单打独斗”,企业之间“老死不相往Z|V O4、 地区特色不足大连至今没有成为哪一个特色产业 的代名词,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主要问题是具 有大连特色的产品档次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 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截至目前,全市仅有大 化集团的工联牌纯碱、大连润滑油厂的七星牌润滑油、大杨 集团的创世牌男西服套装和大连机床集团的D M T G牌数 控机床4个中国名牌”,虽然居于全省第二位,但却不足 全国的1 %5、 支持体系欠缺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措施、 土地使用、人才引进、银行贷款、信息服务、行业协会、职 业学校、培训中心、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等服务支持体系还 不完善二、大连市产业集群培育对策建议(一)搞好总体规划,在更大区域范围的衔接、沟通和 融合大连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三 大区域的交汇处,由于都是基于“老工业基地”发展起来的 工业城市,在产业上具有同源性和同构性,在产品上具有趋 同性和雷同性,因此,消除地区分割和区划限制,避免单打 独斗和你争我夺,尽快形成区域密切合作的经济统一体,必 将成为三大经济圈各大城市的必然选择应当积极主动地把 大连发展石化、船舶、机车及交通运输装备、通用机械及基 础部件、重型装备、汽车及发动机等零部件、电子信息和软 件制造、精品钢材等‘八大产业集群”的总体规划在三大经 济圈内进行衔接、沟通和融合,争取早日构建密切协作、优 势互补、互利互惠、联动发展的区域格局。
二)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差异优 势一个现代产业集群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创造具有 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因此,大连要在国内、国 际市场上拥有更多的“大连制造”和“大连创造”著名商 标,加强地区品牌建设一是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和产 品技术标准,提高地方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塑造和提升大 连制造”和“大连创造”形象二是通过‘引进来”和‘走 出去”组织名牌行业展会等多种途径,向国内外积极推介大 连的产业集群,逐步打响大连的区域品牌和集体商标三是 发挥产业集群内部现有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优势,将单个 企业品牌发展同区域行业品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建设 区域行业品牌和推进产业集群提供发展动力四是加大对能 够促进大连产业集群发展而创造的著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奖 励力度,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和增强创新品牌、创造品牌、 创立品牌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竞争意识三) 建立健全强化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逐步加大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系统比重,由政府主导建立面向所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全面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