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设计(共17页).docx
17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合成设计[文档副标题]材化1301. 陈超 摘 要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是一类具有优良耐热性、刚性和尺寸稳定性的重要共聚物自20世纪40年代初出现首篇关于苯乙烯(st)-j顷丁烯二酸酐(俗称马来酸酐)(MAn)共聚物(SMA)的专利以来,SMA引起了科学家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数十年来,SMA成为一种多用途的聚合物,结合共聚物的元素分析CNMR苯乙烯一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其主链中含有的酸酐官能团能与羟基、氨基等活泼基团反应,从而形成一系列功能衍生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乳胶涂料、水处理剂、黏合剂的改性剂、农药的乳化剂、颜料的分散剂、纺织助剂、印刷油墨、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关键词:马来酸醉;苯乙烯;共聚目 录前言 31 文献综述 41.1 SMA聚合物的发展经历 4 1.2 SAM共聚物合成方法 3 1.2.1 根据单体结构讨论 41.2.2 根据引发体系讨论 51.3. 各因素对SMA聚合的影响6 1.3.1. 聚合温度与引发剂用量对收率的影响6 1.3.2. 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收率的影响7 1.3.3综合分析81.4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特性91.4.1. 水溶性101.4.2 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收率的影响10 1.4.3.乳化分散性101.4.4. 增稠性 101.4.5 絮凝性111.4.6 其他性能111.5 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图112.实验部分122.1. 实验简介122.2. 合成原理122.3.主要仪器和药品122.4.实验内容132.4.1. 共聚物合成132.4.2. 共聚物皂化132.5. 注意事项133.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谢16前 言苯乙烯(St)一马来酸酐(MAn)共聚物(SMA)虽是一种性能优良而价格低廉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但只是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人们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由于SMA分子中含有极性很强、反应活性很高的酸配官能团,所以它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剂、粘胶剂、乳胶涂料的改性剂、颜料的分散剂、地板抛光的乳化剂、农药的乳化剂、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等领域.SMA树脂还是大部分通用高分子结构材料的有效的改性剂,它能与PVC、ABS、PC、SAN等高分子材料构成性能很好的共混合金.采用SMA树脂改性的高聚物具有热变形温度(HDT)高,熔体粘度低,加工性能和制品的表面性能好等优点,比如用SMA改性的PVC已经能代替ABS在汽车行业中大量使用.经过SMA改性的高分子材料仍然可以进行油漆、热涂、焊接、钻孔、粘结等各种涂装工艺处理.有关SMA的合成及应用在国外较多,而国内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很少.根据文献报导,苯乙烯一马来酸配共聚可以用自由基引发的本体、溶液以及悬浮等聚合方法进行.一般认为SMA是完全交替共聚物.但文献中有一种观点认为SMA不是严格的交替共聚物,而仅仅是交替倾向很大的无规共聚物.本文主要采用溶液一沉淀聚合法制备SMA,并对其共聚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1. 文献综述1.1. SMA聚合物的发展经历1945年,Alfey和Lavin[1]开创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研究的先河。
之后,Mayo[2]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此体系是一种典型的交替共聚模型物至此,对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体系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交替共聚物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化聚合物,分子可设计性强,主链上的酸酐基团能与醇、胺和水等反应形成多种衍生物;此外,由于马来酸酐水解后亲水性,增强了SMA基共聚物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SMA基共聚物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3]这使得SMA基共聚物在化学、生物、医学、光学和电子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SMA共聚物进行研究和开发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20世纪70年代初,张举贤等[5]人采用分段升温法合成了SMA交替共聚物,引发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兴趣目前,对于SMA共聚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共聚机理和结构表征方面,而关于合成高分子量交替共聚物和功能化研究的报道较少[6],应用于制革工业中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系统地论述了SMA交替共聚物的结构性能、研究状况及其应用,旨在推动SMA交替共聚物及其衍生物在皮革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1.2. SMA共聚物合成方法1.2.1 根据单体结构讨论马来酸酐单体结构对称难以自聚,吸电子基使双键带有部分正电荷。
苯乙烯则带有能使电子共轭的苯环,双键经诱导可获得部分负电荷这两种活性相近但极性相反的单体易于发生交替共聚其合成方法主要有均相法和非均相法两种均相法:以酮类如丙酮、丁酮等作为反应介质反应单体、引发剂、产物全部溶于介质中,聚合产物通过沉淀离析法分离用此种方法反应,形成黏稠的共聚物溶液,需要大量的溶剂使产物沉淀离析这一方法反应速率较慢,转化率较低非均相法:以甲苯为反应介质的合成方法由于单体能溶解在甲苯中,而聚合产物不能溶解在甲苯中,所以被称为非均相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产物在反应过程中沉淀出来,后处理工艺简单方便,易于调整共聚物组成因此非均相法是一种常用的SMA合成方法当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两种单体等摩尔发生聚合时,形成的是交替SMA共聚物其中弱极性的苯乙烯和强极性的马来酸酐使其具有明显的两亲性质,不仅和疏水材料相容,而且和亲水材料相容因而能够和很多有机的、无机的功能材料共混、杂化、包覆形成复合功能材料1.2.2. 根据引发体系讨论SMA共聚不仅可以产生结构规整的交替共聚物,而且还可以通过改性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化设计(如关于膜分离、磁响应性、光敏性和生物活性等功能化研究),进而可以促进SMA聚合物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得SMA聚合物成为进一步功能化的平台,为传统高分子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目前制备SMA聚合物的主要方法有:传统自由基共聚、活性自由基共聚、辐射和光引发共聚等 传统自由基共聚:传统自由基共聚常以偶氮类化合物和过氧化物等为引发剂,共聚可以采用溶液法、本体法、乳液法、分散法和悬浮法,尤以溶液法为主SMA的交替共聚反应大多采用的是溶液共聚法溶液共聚体系又可分为均相和非均相两种 活性自由基共聚:近年来,利用给电子单体和受电子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共聚获得分子量分布窄、结构和分子量可控聚合物,取得一些有意义的进展一些研究组[8]也尝试将这些活性聚合技术应用到SMA的共聚体系中Jack [9]及Wen[10]等以十二烷基硫醇和3-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合成了SMA共聚物朱明强[11]等研究了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自由基可逆加成与断链链转移聚合(简称RAFT)聚合,得到具有可控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交替共聚物,通过设计应用RAFT引发体系合成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交替嵌段共聚物 辐射和光引发共聚:对于辐射聚合,其要求的设备昂贵,另外,此种技术尚未成熟,从而使得其应用推广有了很大的局限性胡中青等[12]将聚乙二醇苯基辛基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马来酸酐加入到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苯乙烯,充分搅拌使其均匀。
通氮气排除氧气后将乳液倒入玻璃瓶中,密封,放到钴源中辐照,待反应完全后取出,用NaOH的水溶液用来调节乳液的pH值即可得到所需的 其他共聚:用超临界CO2(临界温度31.1℃ ,临界压力7.38MPa)替代有机溶剂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具有独特的环保优势:无毒、无味、化学惰性、价格低廉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超临界CO2体系中,进行苯乙烯-马来酸酐的自由基共聚,转化率很高,直接得到了白色细粉状固体产物实验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自由基共聚不仅可以制备单体序列结构严格交替的共聚物,而且分子量也远远高于传统的溶液和本体聚合所得到的结果,可以达到百万以上其中传统自由基共聚中的溶液聚合法因重现性好且聚合过程易于控制而成为目前合成的主要方法1.3. 各因素对SMA聚合的影响1.3.1. 聚合温度与引发剂用量对收率的影响温度的高低直接与引发剂的引发活性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在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物质的量比)为1:1引发剂BPO的用量为0.5%,(摩尔分数),聚合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改变聚合反应温度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得知%温度低于70。
C时,因为低于引发剂BPO的热分解温度,马来酸酐与苯乙烯难以发生聚合反应&而当温度升至80C后,体系迅速发生聚合反应,产品收率Y高达95%;而当温度继续升至110C,产品的收率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最佳聚合反应温度选定为80.C,当温度与其他聚合条件一定时,自由基的多少与引发剂的用量直接相关!从而对聚合反应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为1:1,聚合反应时间为4h,聚合反应温度为80.C的条件下改变引发剂BPO的用量,考察其对聚合的影响(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当引发剂BPO用量从0.15%增加到0.70%时,SMA的收率从92.6%增加到96.6%,达到最高值,再继续增加引发剂用量,收率变化不明显.因此,最佳引发剂用量选定为0.70%.1.3.2. 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收率的影响不同的原料配比与聚合时间对共聚物的收率均有较大的影响!在温度和BPO用量确定后,本文分别考察了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配比和聚合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相应的实验结果分别见图3与4.从图3中可知,随着马来酸酐与苯乙烯单体配比的增大,SMA的收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当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单体配比为1:1时,收率达到最高,为96.6%,因此!最佳单体配比选定为1:1,由图4可知!聚合反应2h后完成,再延长聚合时间对收率影响不大,而聚合时间1h时,反应不够完全!因此聚合时间限定为2h.1.3.3. 综合分析从表中样品1-3可以看出,温度对聚合反应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反应加快.当温度为80℃时,反应的产率达到最高;当温度过高时产率反而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SMA会在高温下粘结成团,部分未反应的单体包在其中,从而明显降低产率;同时,苯乙烯单体在高温下自聚的能力提高,可以生成一部分能溶于甲苯的均聚物,这也使产率降低.从表中的样品4-8可以看出,随着引发剂含量的增加,SMA共聚的产率升高;当引发剂的摩尔分数为0.3%时产率最高.对于一般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剂的含量对分子量有较大影响;引发剂含量增加,分子量降低.另外,在开始聚合时,由于过多的引发剂引发大量单体而使聚合温度升高,这也使苯乙烯单体自聚的趋势增大;而聚合产物分子量的降低,又使这部分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在甲苯溶剂中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从而使产率下降.从工艺方面来看,体系中大量热排不出去会影响产物的质量稳定,因此,在保证分子量和产率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引发剂的用量.一般引发剂摩尔分数选用0.3%较合适.从表中样品8~n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共聚反应的产率提高.为了提高产率,反应时间应至少在4h以上,一般取7h左右.这样基本上可以使反应进行得很彻底.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共聚物组成(FMAn)都低于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