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数字阅读研究知识图谱分析.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0832970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78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数字阅读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徐丽芳 周伊[摘 要] 基于2001—2021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库(CSSCI)中的905篇数字阅读研究文献,利用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VOSviewer绘制知识图谱,识别出我国数字阅读研究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重要刊物和知识来源;梳理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电子书阅读、社会化阅读、相关领域数字阅读等多个研究热点的研究状况和成果指出以有声书为代表的新形态数字阅读产品更加受到研究者关注;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的移动阅读、社会化阅读成为新研究方向;数字阅读研究方法更加丰富多样等研究趋势总结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对主流人群以及其他典型阅读群体如老年人、阅读障碍人群的研究匮乏等未来我国数字阅读研究需要改进的方向[Key] 数字阅读 移动阅读 社会化阅读 数字出版 新媒体[] G239[] A[] 1009-5853 (2021) 06-0084-13[Abstract] Based on 905 digital reading research papers from 2001 to 2021 i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 this paper made a knowledge map with visual analysis tools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to identify the core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important journals and knowledge sources of digital reading research in China; also summarized the hotspots of digital reading research and their achievements which comprised mobile reading, online reading, e-book reading, social reading, digital reading in related fields and so on. Some trends of digital reading research are find out that the new form of digital reading products represented by audio books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 mobile reading and social reading have become the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he methods used in digital reading research are more diverse. In the future, some deficiencies in current digital reading research needs to be improved, like the insufficient of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mainstream people and other typical reading groups such as the elderly and dyslexia.[Key words] Digital reading Mobile reading Social reading Digital publishing New media1 引 言閱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对个体提升文化修养也极为重要,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走向[1]。

      电子书等数字出版物的出现使阅读脱离传统纸媒介质,引发了人们阅读行为和文化生活的变化于是,数字阅读逐渐成为国内外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20余年来,它吸引图书馆学、新闻出版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参与,并产出了丰富、多样的阶段性成果与国外更加关注数字阅读绩效、数字阅读理解等实证研究取向不同,我国数字阅读研究起初以文化分析、理论探讨居多,近年来则吸收和借鉴国外实证研究范式,产出了大量关于读者、用户行为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也更加完善由于数字技术仍处在不断的演变之中,数字阅读随之呈现新特点;因此,相关研究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为此,本文将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把握我国数字阅读研究的力量、学科分布,探测研究热点和潜在发展趋势,以为数字阅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2 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本文综合使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可视化科学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 5.8.R2版本以及荷兰莱顿大学科技研究中心开发的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 1.6.10版本,对数字阅读研究领域的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大部分专业文献尤其是重点文献往往会集中刊载于核心期刊上,因此其最能集中反映学科发展情况[2]。

      因此,本文选取选刊标准较为严格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库(CSSCI)为数据来源,以所有字段、全时段检索我国数字阅读领域研究文献通过前期文献研读以及多次试检索,确定“数字(化)阅读”“移动阅读”“社会化阅读” “网络阅读”“电子阅读”“阅读”“有声阅读”等主要检索词;同时将“电子书”“移动新闻”等数字出版产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读者”“阅读”组配形成22种检索方案经软件识别及人工筛选、去重,最终获得905篇有效文献记录作为分析对象,文献时间分布为2001—2021年基于此,本文主要利用VOSviewer完成作者发文及被引频次统计,利用CiteSpace完成机构合作网络、Key共现和文献共被引分析,以探测数字阅读的核心研究力量分布以及研究热点、趋势3 核心研究人员、机构及刊物研究人员是推动研究领域或学科发展的主要力量;期刊则是研究成果发布和知识传播、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对核心作者、机构和期刊的测定和分析,有助于了解数字阅读主要研究力量及其分布,并从整体上把握学科间的知识互动3.1 核心作者及机构分析测定核心作者的方法基本围绕两个指标,即作者发文量与被引量:按照普赖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的观点,发文量能直观反映作者的学术活跃度,且数据客观、容易获取;而被引量与作者影响力呈正相关关系,代表了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水平[3]。

      因此,本文综合以上两个指标来测定数字阅读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定律,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仅计算第一作者)为N,则发文量>0.749*的作者可入选为某一学科的核心作者;被引量入选标准的计算方法同理在905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武,共12篇;其被引频次同样最高,为103次[4]经计算,数字阅读领域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量X应大于等于3篇,被引频次Y应大于等于8次;如此,共有18位作者同时满足两项指标随后,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这18位作者的综合学术水平值并进行排序,计算时对发文量与被引量赋予同等权重[5],公式为:最终得到综合学术水平值排名前十的核心作者如表1所示2001—2021年间,李武、茆意宏、袁曦临、王佑镁4位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指数排名靠前,同时也是较早开始且持续关注数字阅读的学者在CiteSpace中选择机构(Institution)节点,调整可视化参数为(4,7,200)[6],得到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1所示)图谱中节点、名称字号越大,代表成果越多;节点之间连线粗细代表合作关系强弱由图1可知,数字阅读研究机构以高校信息管理类、新闻传播类院系为主,发文数量最多的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其次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

      其他研究机构包括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图书馆,以及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和少量出版社、企业等在合作关系网络中,共形成4个代表性区域,分别以武汉、上海、南京、北京为核心其中武汉与重庆、安徽等地的高校合作较多;上海与南京两地的高校合作密切;北京与天津的高校存在较强合作关系可以发现,机构间跨区域合作受到地域因素影响较大;而区域内部高校间的合作关系也有不同特征,如武汉、北京本地高校间较少进行合作,而上海、南京本地高校间合作密切,呈聚拢状态3.2 期刊共被引分析1991年麦凯瑟琳·W·麦凯恩(Katherine W. McCain)将共被引分析方法引入期刊研究,当两本期刊被同1篇文献引用,这两本期刊即构成共被引关系期刊的共被引数据能够反映某个学科主题的相关性和学术研究的专业性[7]此后,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探索下,期刊共被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可靠的计量分析方法[8]一般认为,通过期刊的共被引关系能够发现学科研究的知识交流模式[9]基于此,本文通过CiteSpace探究数字阅读文献所引用期刊的共现关系在其中选择被引期刊(Cited Journal)節点,调节可视化参数为(30,5,100),得到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

      图谱上显示出名称的期刊被引频次均大于等于30次,共有33种,在学科上主要包含两个大的簇丛:一类为19种图书情报学类期刊;另一类为10种新闻出版学类期刊此外,还有3种教育学期刊,1种计算机行为学期刊而被引频次低于30次的期刊,分别少量地分布于信息技术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类领域可见,我国数字阅读研究集中产出于图书情报学科和新闻出版学科,与教育学有一定关联;而且,这些学科受数字技术影响形成的新兴交叉领域,是数字阅读研究不可忽视的知识来源这一点,从图书情报学期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季刊》(MIS Quarterly),心理学期刊《计算机与人类行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和教育类期刊《计算机与教育》(Computers & Education)、《电化教育》等中英文期刊较高的共被引指数就可见一斑在被引期刊的语言分布上,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81种期刊中中文期刊60种,外文期刊21种前者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这也说明目前我国数字阅读研究的知识来源主要还是限于国内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外文期刊中出现了由国际阅读协会(International Literacy Association)主办的《阅读研究季刊》(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和《阅读教师》(Reading Teacher)两种专门的阅读研究类期刊。

      由此可见,国外阅读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独立性更大,发展可能也更成熟;因此,在未来的数字阅读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吸收国际优秀研究成果4 数字阅读研究热点研究热点是在某段时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研究主题[10];在文献计量学中可以通过Key共现网络来识别所谓Key共现,即从论文标题、Summary、Key等信息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术语,一方面统计词语出现的频次,另一方面统计一组词两两出现在同一文献中的次数来测度它们之间的亲疏关系;据此形成频次、中心性[11]等独立指标,从中识别出一段时间内某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12]据此,本文采用此种方法识别905篇文献的高频次、高中心性Key,并结合其所在文献来探测数字阅读研究的热点领域在CiteSpace中选择术语(Term)节点,从文献标题、Key。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