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案.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yikuai****ou999
  • 文档编号:91994287
  • 上传时间:2019-07-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11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案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览全文,读准字音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厘清本文的写作结构2、通过探讨、交流,能够理解并归纳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活中要学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减少弯路,争取最大化地获得成功教学重点:疏通文段,理清结构教学难点:根据历史史实筛选信息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师生互动活动导入老师描述:上课之前,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一幅画面:在画面中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马路中间设有一口无井盖的井,一只戴着望远镜的人后面带着三个人,昂着头,雄赳赳地走在马路上,结果,不注意脚下的路,都掉到了井里,设想如果你是第四个人,也看到了此景,你怎样才能使自己避免掉进井里呢?学生1:不要戴着望远镜,要看脚下的路学生2:不要从众学生3:要吸取他人的教训,从井边绕过去教师:对,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生有限,学会吸取他人的教训,让自己少走弯路,更大化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心之所向,贾谊也和我们有一样的共识,他也希望汉文帝能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仁政,安民,收民心。

      今天我们学习贾谊的千古佳文《过秦论》板书题目)二、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三、作者和《过秦论》的背景及写作意图作者: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学识渊博,年轻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作品: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辞赋《吊屈原赋》等风格: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强背景及写作意图:由于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四年的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500多年的特大破坏,战争和暴政不仅扰民,更害民,农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商业萧条,新建立地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所以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让百姓休养生息,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

      《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论“古”是为了说“今”四、学生自读文章,读准字词读音 镞( zú   )  合从缔交 (zòng )    赢粮而景 (yng )从(cóng )    因利乘便 (chéng )  万乘之势( shèng ) 陈轸(zhn ) 宁越 (nìng ) 乐毅(yuè ) 翟景(zhái )墨翟 (dí )    召  滑 (shào ) 蒙 恬  (tián ) 逡 巡(qn xún ) 锄耰棘矜(yu qín) 铦铩(xin sh)度权量力(duó )    内立法度 (dù )  鞭 笞(ch )   七庙隳(hu)膏腴(yú)  镞(zú)   将(jiàng)数百之众 藩(fn)篱崤(xiáo )函 瓮牖(yu )钩戟(j)黔(qián)首   氓(méng)隶  通假字:1、合从缔交  从通纵   合纵之策2、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发动起义3、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连衡之策4、始皇既没     没通殁    去世五、整体感知,概括全文结构(一)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1)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叙史实(2)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析原因(二)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

      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三)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那么哪一句体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提示中心论点一般在篇首或篇末)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四)攻之势和守之势分别体现在几部分?(提示:攻就是进攻,攻取,属于创业阶段,守就是坚守,防守,属于守业阶段)1、2、3段------攻之势,3、4段守之势六、合作探究,筛选信息本文一共写了几位皇帝?他们在位时分别做了什么?国家的实力如何?《阿房宫赋》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4.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串讲法、讨论法,研习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同学们知道杜牧的多少作品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拔(选其中的几首)三.背景介绍与解题: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四、注意正音五、划分结构,概括大意一(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二(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六、具体研读教材分析第一段(一)补充解释: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4  盘盘焉    焉:……的样子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一)补充解释:1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2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4  为秦宫人   为:成为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6  雷霆乍惊    乍:突然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10  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分析第三段一)补充注释: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2  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3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4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5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

      南亩:田间6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一)补充注释: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4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总结全文1 .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2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_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新疆专用 人教版九上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每课时参考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参考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参考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高中教师队伍工作合理安排方案(按年龄分层).docx 2026年历史备考衔接课标要求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docx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docx 高考命题如何考查核心素养:基于2025年政策与实例的深度解析.docx 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核心问题及答案.docx 翻转课堂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师角色转变--以《鸿门宴》课案为例.docx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示例.docx 六年级语文课文预习要求(语文七步高效预习法).docx 聚焦核心素养精研备考之道——聆听郑克强老师讲座有感.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docx 实验高中校园防欺凌工作预案.docx 高考命题如何考查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每节课参考教学设计汇编(含六个教学设计).docx 高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有效合作机制.docx 高中历史复习备考要坚持正确的方向.docx 思政赋能心理:高中思政课与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磨合策略.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