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技术变革教育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对策研究.docx
10页基于技术变革教育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对策研究 孙祯祥唐文华[Reference]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及教育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的视角,分别从确立共享的信息化愿景、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校长个人信息素养、提高团队信息素养、主动变革、寻求外部支持、重视沟通这几个方面来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从而实现学校信息化愿景[Keys]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技术变革教育;信息技术[作者简介]孙祯祥,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研究(金华321004);唐文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金华321004)随着现代新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教育部最近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中,明确提到“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并且提出要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上,校长的变革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扮演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领导者角色,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一、领导力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在理解领导力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领导力事实上也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对领导力进行了界定:领导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张爽认为领导力是在实现组织愿景的过程中,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及部分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和部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以上概念,可以得出领导力的几个特征:(1)领导力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也可以称为组织愿景)的能力2)领导力不仅是领导者的个人能力,而且是领导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及与被领导者互动形成的合力信息化领导力是领导力的一个子概念,是领导力概念及其内涵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延伸霍国庆等人把信息化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在信息时代吸引和影响追随者和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必然要有领导力方面的提升,这就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因此,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可以理解为校长与被领导者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并引导被领导者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推动着教育和学校的变革,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们试从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两个视角来论述如何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一)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校长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利用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校长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确立共享的信息化愿景信息化愿景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对学校发展的定位制定学校信息化愿景是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也很重要学校是一个组织,信息化愿景不是校长一个人的,需要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因此,校长要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决策中,调动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制定信息化愿景,更强调愿景的共享性一个组织共享、组织成员愿意为之奋斗的信息化愿景,能够清楚地阐明他们需要完成什么工作,怎样完成这项工作,增强教师的的动机和责任感,努力改进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实现学校信息化另外,信息化愿景应主要被视为一个罗盘,用来指明学校的发展方向,支持教师参与,激发教师的热情,建立共识,这种共识具有紧密性和凝聚力,会将全校的师生员工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为信息化愿景的实现而努力。
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供分享的信息化愿景,甚至是强制性的,教师依照行政指令办事,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教师只顾自己的态度,孤立工作,信息化愿景很难实现,教育改革就会遭遇失败因此,中小学校长应重视建立共享的信息化愿景2.为教师提供机会,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学改革的趋势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只有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实施信息化教育,从传统迈向现代化否则,如果教师忽视技术变革,墨守成规,必定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需要教师角色的调整和教师素养的提升校长要认识到专业发展对加强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经验对实现学校信息化愿景也很重要因此,校长要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作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一部分校长要尽可能的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提高他信们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对于那些不擅长甚至排斥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提供机会让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消除他们的顾虑,体会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提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已经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制定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创造性的使用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很重要,必须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提升信息素养,教师自身也要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参加学校提供的教师培训外,教师本身也要积极学习新技术,形成与新技术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恰当的融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3.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校长个人信息素养由于不同校长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不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会有较大差异有些校长认可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合理的使用技术,但由于本身技术知识的局限性,短时间内很难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出现不一样的意见和建议时,校长很难做出判断这对制定学校所有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信息化愿景也会产生阻碍王佑镁等人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都认为其个人信息素养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能达到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就会阻碍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国外的埃斯拉等就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调查土耳其的16个城市的870所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行为。
调查发现,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行为与其能否熟练的使用技术有关能熟练的使用技术往往信息化领导力水平较高因此,校长要经常关注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整体教学氛围和具体教学环节的影响,时常了解和学习教育技术中最新和实用的内容,这样就可以示范和指导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评价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能够根据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提出恰当的具体要求另外,校长在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自己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这样的环境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中,校长也要有意识的、积极的使用技术,将技术融合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利用校园网浏览和发布信息,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学习和思考,利用电子邮件和网络平台与师生员工进行交流等,这些都可以减轻校长的压力,提高校长的工作效率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4.建立信息化管理团队,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感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但是学校的工作不是校长一个人能完成的在日常工作中,校长既要管理行政事务,也要经常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校长更多的是熟悉自己所学学科,不一定是技术专家,有可能还是外行,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不足。
既然学校是一个组织,就要发挥组织整体的力量因此,在学校内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实现授权与分享是非常必要的既然要建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校长应注意把一些权利分配给管理团队和教师,授权可以满足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的高层次需求,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促使他们发扬主人翁精神,增进他们的责任感和动机授权的过程中,校长需要让团队成员充分了解信息,给他们机会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己工作的责任,激发他们的责任感通过授权和共同合作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信息化领导团队可以包括教研组、年级组、技术组、网络中心等,这些组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为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制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支持服务其中,专业的信息技术支持人员是每个学校必不可少的,他们一般具备信息技术特长,不一定擅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但是可以维护和建设校园网,保证教师能够学习并使用技术柯萨基于《面向管理者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调查了伊斯坦布尔两个地区的134名校长,44%的学校有信息技术协调员调查发现,有信息技术协调员的学校在“学与教”维度上比其他学校做得更好为此,校长应在学校里配备信息技术支持人员,并调动信息技术支持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发挥信息化领导团队的重要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所有成员共同为实现信息化愿景而努力二)学校教育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时代因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虽然学校的教育仍然以“传递知识”为主,学校和教师要更多的依赖传统的方式,但是受到新技术的冲击,社会的变迁,人类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拥有知识”,教育也不可能只满足于“传递知识”我们已经生活在全球性网络社会,要努力成为全球性网络中积极的、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善于利用信息、工具、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秀人才学校要为未来培养人才,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尽可能的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地变革l.适应信息化环境,主动变革教育信息化给学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很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校长面临的是不断变动的领导背景,如何在维持教学秩序的同时应对变革的挑战是领导者要首先考虑的校长首先要有变革的思想,以确保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合,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反过来,面临教育信息化的大潮,校长不懂得变革,将使学校信息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从而阻碍学校的发展与变革。
学校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学校这个组织也不能是静态、固定不变的因此,要懂得变革,使学校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改进学校的适应能力,让学校能够有效适应信息化环境,寻求学校良好的发展途径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校长不应该只等待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和指令,而应该主动为学校的发展制定战略规划,并依照战略规划逐步采取变革措施学校已经受到信息化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裹足不前已经不能应对迅速变迁的信息化时代需要学.校是教育变革的主体,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变革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校长更要重视从学校内部寻找变革的力量,不断推动学校向前发展校长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专家的教育观点和意见,还应重视与本校教师、学生需求的沟通与融合,充分调动学校内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全校成员共同探索,解决学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和变革观念往往比较滞后,学校信息化停留表面,敷衍了事校长应该从等政策、靠领导向主动实践、主动创新发展,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创造性执行者,善于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学校的宝贵经验,发挥学校教师员工的主体精神,联系学校实际,主动创新,推动学校信息化向前发展2.寻求外部支持,加强合作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具有开放性。
校长必须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另外,学校的战略规划、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等问题要经常与政府、社区、家长等沟通,以获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支持学校的各项教育信息化变革措施Linda Flanagan等提到美国的Roland B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