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潜水位线解析.doc
5页日照图的类型及解题 一、日照图的类型(一)地球侧视图,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垂直或倾斜;经线在图上表示弧线,纬线表示为直线;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晨昏线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二分日,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二至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圈的两端)见图 1、2、3)(二)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地,外圆为赤道(有的为一纬线圈),射线为经线,同心圆为纬线,分北极图和南极图二分日时,晨昏线为直线(与正相对两条经线重合)且通过极点,昼夜平分;二至日 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北极圈相切见图 4、5、6)(三)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两极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这种投影图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变形,判断依据主要靠晨昏线和极圈内的极昼与极夜及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为 6 点和18 点等情况来判断如图 7)二、日照图的解题技巧及隐含规律1.确定南北极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为南极(北逆南顺)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或与西经度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东西经和东西向以 0°经线为基准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西经度转到东经度,即左西经,右东经 ② 顺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同经度值,东经度值大的在东方,西经度值大的在西方异经度值,则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认东西方位:a 若两地经度和小于 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方;b 若两地经度和大于 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东经度的地点在西方;c 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 180°,则两地分别位于正相对的经线上,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此种情况比较不出东西方向即判断东西方向,首先选择劣弧段(两地间的差值小于 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3.确定晨昏线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昏线组成,故又称晨昏圈如不考虑大阳光线的散射作用,晨昏圈为一圆(该圆面通过地心)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在日照图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图 6BC),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图 5AC)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图 2AB),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图 3AB)。
即:左夜为晨(晨线),右夜为昏(昏线)晨昏圈始终平分地球(一半是昼,一半是夜)晨昏圈是不断运动的无论何时,晨昏线都是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晨昏线夹在两条纬线之间并和这条纬线相切,这两个切点的地方时分别是 0 时和 12 时,晨昏线被经过该切点的经线圈平分为昼弧和夜弧,且它们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太阳直射切点所在昼半球的经线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由于地球自转,在一天之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间的某条纬线上的所有点但在某个时刻,只直射其中一点直射点的确定有一规律:直射光线在黄道面上,由太阳中心直达地球中心,或者说太阳中心与地心的连线就是直射光线,其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就是直射点简言之,太 阳直射点始终在黄道面上确定直射点纬度: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纬线相切,那么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即如果直射点纬度为 α,则这两条纬线的纬度为 90°-α由此可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至于南纬或北纬,则可据昼夜长短来判断在侧视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纬线是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所在的纬线确定直射点经度:在日照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所在经度。
在侧视图上,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就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其所在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经度在俯视图上,经线呈放射状直线,纬线为同心圆,在昼半球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所在的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气压带、风带与直射点一同向南向北移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一年直射两次;回归线上的地区,太阳一年直射一次5.确定某地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6 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8 时即赤道在任何时刻晨线上都是 6:00 时,昏线上都是 18:00 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2 时,和正午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 0 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 12 时经度相差 15°,时刻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时刻相差 4 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日照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中午 12:00 时,平分夜半球经线所在地方时为 0:00 时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数)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不同6.确定季节据晨昏线判断:晨昏线为直线(与经线圈重合)且通过南北极点,则为二分日;晨昏线为直线(侧视图)或为弧线(俯视图)且都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
如北极圈极昼则为夏至,南极圈极昼则为冬至据直射纬线判断:直射赤道,二分日;直射回归线则为二至日(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南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7.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弧长15°为 1 小时在光照图上,经线把纬线分割成线段,相邻经线经度差一般为 30°或 45°,可知每经度段时间相差 2 小时或 3 小时白昼或黑夜的时长可以通过读经度数得出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晨昏线与经线平面重合,全球昼夜等分;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大看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夜长短:已知日出为 A 时:昼长=2×(12-A),夜长=2A,A+B=24 时已知日落为 B 时:昼长=2(A-12),夜长=48-2A昼长=日落-日出,夜长=24-昼长纬度相同的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相同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 24 小时,夜长之和为 24 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同纬度值北半球的昼长)。
8.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日出日落时刻)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并与它们垂直因此,只有这两天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即 6 时日出,18 时日落赤道上各地全年都是 6 时日出,18 时日落南北极圈以内在极昼极夜期的地区,太阳总是在地平以上或者地平以下,因而无日出日落现象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同时日落据昼夜长短推算日出 A 和日落 B: A=12-??昼长 /2 =0+??夜长 /2 ????? B=12+?昼长 /2 =24-?夜长 /2⑥ 纬度值相同的地区,日出日落时刻相同9.确定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为 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永远为零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 9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 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 0°地理纬度相同,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范围为:0°≤H≤90°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值[H=90°-|±δ|,(、δ 为正值,H 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地理纬度,δ 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δ 在同一半球时取“-”,不同半球取“+”)或 H=90°-两地纬度差]。
太阳高度角与地理纬度相等点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等点为直射点的纬度与 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点的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与 90°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两点间的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10.求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比例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期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一条是地方为 0 时或 24 时的经线(不要与 0°经线混淆)180°经线是全球永久固定的,地方时为 0时的经线是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是随时变化的当 0°经线上为 0:00 时(0 时经线和 0°经线重合),180°经线上则为 12:00,全球正好两个日期各半当 0°经线为中午 12:00 时,180°经线上则为 0:00 或 24:00(0 时经线和 180°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当 0 时经线在东经区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一日占多一半当 0 时经线在西经区时,新的一天占一大半,前一日占全球的一小半在日照图上,沿地球自转方向增一天的是自然变更线,减一天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⑥ 日界线以东的日期比日界线以西的日期减一天,0 时经线以东的日期比 0 时经线以西的日期加一天。
据东 12 区的区时(x)算新的一天所占全球比例即 x/24 即可;据西 12 区的区时(y)推算旧的一天所占全球比例即 y/24 即可(x+y=24 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1)判读等高线数值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同一等高线上值一定相符,等高距一定相同①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气温差(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 ②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悬崖峭壁,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处重合的等高线有 n 条,等高距为 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 H 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③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断地貌类型a.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b.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星,广阔平坦c.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较和缓,多为丘陵地形d.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河谷为“V”字型e.高原: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f.盆地:等高线数值中低四周高,边缘较密集,中部稀疏。
2)判断等高线的形状特征①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①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带事物屏障的地点较合适②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等Ⅰ 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衡(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地段Ⅱ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仅仅被距离地稍近或稍远所迷惑,而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以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Ⅲ 选择输油管线,要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应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③选“面”:主要有确定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选择适宜开辟梯田的地区,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等Ⅰ 选择修建水库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这里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其水源要较充足Ⅱ 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其附近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Ⅲ 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区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有什么原料,宜发展什么工业第二,交通便利,就近水源,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用水和运输便利第三,选定在较开阔的地形区内(缓坡)可有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