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学课题研究——徐文娟.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57420118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一点尝试镇江市中房春蕾幼儿园 徐文娟【论文提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这说明,教育要面向幼儿的现实生活才能显现成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一种抽象对于幼儿来说,衣食住行、游戏活动中都充满着、包含着这些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结合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以及幼儿的认知特点,积极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以“数学活动生活化”为主旨,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材,让幼儿快乐地学数学,轻松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关键词】幼儿 数学 生活化【正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和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必须要认识周围的事物,并和同伴交往,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新《纲要》中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学习数学是同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学习的方式也须在特定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来进行幼儿早期数学必须力求调动幼儿学、算、思维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让幼儿有较多机会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主动获得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激发求知欲、开发创造力;从幼儿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幼儿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所以,幼儿学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我们应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一、 合理开发利用生活环境,力求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内容1. 充分捕捉生活中隐含的数学教育信息,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是启蒙性的,同时也是抽象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实际上都是数与形的教育,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隐含着具体生动的数与形的知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就能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提供的自然数学材料,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逐步学习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幼儿园自然环境中关于“形”的内容包括图书、桌椅、门窗、塑料积木、自然角的容器、花草树木等等,我们根据数学活动目标,利用这些生活材料让幼儿观察桌面的不同形状、测量玩具桌椅的高矮长短等。

      生活中“数”的内容更是无处不在,我们利用分发餐点让幼儿练习按组计数;利用盥洗让幼儿了解一一对应、数物匹配;利用列队让幼儿比较班级男女数的多少;利用照顾自然角让幼儿练习数数和分类等这些源于幼儿生活为幼儿所熟悉的数学活动自然、生动、有趣,深受孩子们喜爱大自然仿佛就是个大课堂,蕴藏着无限的数学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充分合理地运用,就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生活中创设显性的数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愿望显性的环境可以有效刺激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对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通过在探索和操作中构建初步的数概念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学习性的数学活动区域,如小班在实施“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时,我们开辟了“娃娃家”场景,给幼儿提供了一些玩具娃娃、衣服、裤子、裙子、帽子、鞋子、围巾,各种餐具、玩具以及食品,让幼儿先观察、比较,再把这些东西按照吃的、穿的、玩的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用途匹配给他们喜欢的娃娃在认识“1和许多”时,我们创设了“亲亲一家”背景,在一名教师头像的周围贴上了好多孩子的大头贴,柜子上收集了毛绒玩具鸡妈妈和许多小鸡、青蛙和小蝌蚪等等,让幼儿在观察、比较和摆弄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活动与生活因素密不可分,这些贴近幼儿的“生活情境”,既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性的认知特点,又真正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从经验中学习数学二、 有效挖掘生活资源,提供趣味性、操作性强的生活化的操作材料瑞士心理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陶行知先生也极其重视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幼儿的认识规律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操作材料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因此,作为我们教师来说,在组织数学活动中,应多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探索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把幼儿放置在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在与其自身相接近的情景中学习,有效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小吸管、彩色的纽扣、边角泡沫、火柴棒、围棋、瓜子壳、扑克牌等我们小班在学习“一一对应”时,老师准备了大中小不一的锁,先让幼儿找出大小匹配的钥匙再一一打开;大班在学习“自然测量”时,充分运用自己的身体,如大的地方用脚,手臂量,小的地方用手指量,再逐渐拓展到运用纸条、麻绳、笔等进行测量,幼儿还在摸索中学会了使用标准测量工具——尺子。

      大班幼儿在“水果超市”游戏中,把不同形状、颜色的水果切成小块,运用排序的方法穿出各种水果串,热情地向同伴和老师兜售我们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这些生活化的材料不仅深受幼儿喜爱,而且还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让幼儿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在与其他人的合作、交流、分享与自我构建中发展了数概念三、重实践,勤反思,实现教学手段生活化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演练、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获得数的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实践,反思总结,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熟悉、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学习效果也更好我们根据数学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方向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不仅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建构数学知识,还发展了幼儿的数学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在小班“认识长短”活动中,教师准备了长短不一的围巾,让孩子们先区别脖子长短不同的小动物,再给他们围上相应的围巾,孩子们边游戏边学习,其乐融融在“认识图形”活动中,我们设置了“奇怪的小路”情境,让孩子们先找出相同的图形再和路上的坑洞匹配,孩子们觉得既有趣又快乐。

      其次是拓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实践和知识的构建我们把数学教学活动中习得的知识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分组操作中通过实践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实质,主动认识数学规律在“水果超市”小组活动中,幼儿自选工作对象,如果是超市服务员,就不仅要根据顾客需要卖水果,还要根据水果类别、色彩来布置货架、每次工作结束前后还要统计各种水果的数量以及卖出了多少孩子们在活动中巩固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数物匹配”以及初步的“行与列”等知识第三是运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即通过幼儿迁移、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情况来进行评价在大班“桔子有几瓣”集体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数围合着的桔子,发现“可以做记号计数”,前后讨论出了近十种方法,并在相互运用中得到了验证;而桔子瓣数与桔子大小之间的关系,则采用先猜后数的方法,让幼儿互相记录评价,得出“大桔子不一定瓣数多而小桔子不一定瓣数少”的结论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幼儿都乐意参与,共同主动去发现、探究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数学现象,他们时刻伴随在幼儿左右通过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尝试,我们发现: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越贴近幼儿的生活,就越让幼儿有强烈的感受,就越能唤起幼儿生活的体验,也越会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注入生活内容,并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使数学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需要,也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同时也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我们要敏锐地感知幼儿的关注点,把教育自然渗透在幼儿的生活实际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皆教育参考文献:《陶行知教育文选》《数学生活化》中国教育曙光网 薛支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数学教学》附:数学活动生活化小故事三则故事一:测量刚入秋,自然界动植物的变化已十分明显,我们的主题教学活动正好进入《丰收的季节》,于是我们让孩子主动去观察发现哪些植物可以在秋季种植,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种好的大蒜头和青菜籽,他们在瓶瓶罐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有序地摆放在自然角里时间一天天过去,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种子很快就发芽了这天早上,自然角围着一大帮孩子,议论纷纷,很激烈的样子我好奇地凑过去听了听,文文用手比划着说:“我的大蒜长得高,你们看,都高这么多了!”彤彤说:“我的高!我的这么高呢!”说着,也用手比划。

      我的也很高!”“我的大蒜也长得高!”……我“自言自语”地说:“有没有办法可以知道谁的大蒜长得高呢?”“对呀对呀!”文卓高兴地说:“量一量!量一量就知道了!”孩子们把大蒜整齐地摆成一排,看着、比较着、用手测量着我们悄悄把一些笔、长短不一的纸条、小本子放在自然角里这些材料引起孩子强烈的探究兴趣,他们在摸索尝试中学会了运用笔、纸条测量,还以符号和图片记号形式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有一天,彤彤带来了一把尺子孩子们又开始议论、忙碌起来看来,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大概的测量,开始尝试使用标准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了故事二:铺路最近小班孩子在认识图形,我们就利用散步时间一起去找找生活中的图形有哪些,孩子们说:屋顶是三角形的、树叶是圆形的、墙是长方形的、操场是正方形的……走过阳光班鹅卵石小路时,天天惊奇地大叫起来:“快看!花纹是圆的!”孩子们一听,纷纷趴在窄小的石子路上,找有没有其它形状的花纹有呢有呢,是三角形的!”“还有半圆形的!”孩子们兴奋不已根据孩子们的发现,我们组织了一节有趣的数学活动《铺路》,我们利用两条细长的废弃KT板,在上面抠出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小坑,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这条路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再激发他们探究:“怎么才能把这条“路”修好呢?这些图形在哪里?”孩子们找到相应的图形后,把它们一一铺到“小路”上。

      豆豆说:“这个是三角形的,可是不对!路上的坑大了!”毛毛说:“我找的是正方形,路上的正方形和我的一样大点点说:“我找到好几个图形了,都铺好了!你们来看看,这是圆形的,这是长方形的……看着孩子们专注有趣的样子,我们忍不住乐了故事三:行与列金太阳班“爱爱水果屋”开业两个月了,文卓问:“苹果为什么放在第二排呀?菠萝为什么放在第一排呢?”蒋老师说:“一样的水果放在一起,顾客选起来方便,货架又整齐好看呀!”“哦!”文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平时服务员根据水果种类和色彩整理货架,是不是孩子又发现了什么?他们是不是对行列关系产生兴趣了呢?我们试着在区域放了一张行列关系的长方形图表,自制了一副棋,只要孩子们抽到有字母和数字结合的棋子,就可以走到相应的位置上,但是必须行列结合起来看才可以走对没料到,这个区域从此天天热闹非凡这天,我走过去故意问:“这是什么呀?怎么玩呀?”文文连连摆手:“玩一遍给你看看就知道了文卓在小篓里取了一个“棋”,嘴里念着:“F6,走这边!”我说:“为什么?”文卓和文文指着图表左面的字母说:“这是代表几行6就是第六行又指着图表上面的字母说:“这是代表几列F在这里,六列说完又拿了一个棋,我还没看清楚,文卓就飞快地对文文说:“不行!这个棋已经走过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