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会心团体的一些思考.doc
5页有关会心团体的一些思考 ——读《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有感选择这本书是基于对罗杰斯的喜爱,而在罗杰斯的多本著作中,这本书是属于比较浅显易懂的,至少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可以读得懂一些内容本书是卡尔·罗杰斯就“团体治疗”所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演讲的结集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文章,在各地推广会心团体的经验,推动这项“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运动”所以这本书的语言较其他的心理学读本易懂而且富有感染力不过罗杰斯的其他书目也很有感染力,看他的书就像与一个睿智的老者在交谈,自由畅快的交流中,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本书主要论述“会心团体”的发展起源、范围、过程、经验及其对参与者的意义(促进个人成长、治疗心理创作、改善人际关系),并预言了这一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对每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谈谈我在读过这本书后的感想脱下面具生活现代社会正在高速的发展着,每个人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的社会里有一个自己的位置,是自己的选择还是生存的需要,无从所知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人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的人,我们很难见到真实的人,即使是自己,也不能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会心团体提供这样一个环境、一段时间来寻找真实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对话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一种潮流,每个人常常都被迫搁置和压抑内心的感受,而被高速发展的潮流带动着,做适合自己位置人,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自我,而这种压抑不能满足自己的真实感受,常常会让人觉得缺乏关怀,产生疏离感,以至于人们对于追求亲密的关系和真实良性的沟通有着极度的渴望,所以在会心团体里大部分团员都积极的寻找真实的自我。
罗杰斯的基本会心团体是在人本主义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在开展会心团体训练时要求的技巧和专业性比较低,但需要真实的自我表达,相信人是可以信赖的罗杰斯所用的技巧有:角色扮演和身体接触,他对这些技巧的使用都相当谨慎,以免让人觉得使用的不恰当他很担心有些领导者会认为既然他们是会心的领导者,就理应使用日趋普遍的会心技巧,如非口语的,心理剧的或完形等技巧而罗杰斯最强调的方式是由参加者自然而清楚的表达自己,而不是在领导者使用技巧的安排下表现自己在这里领导者大家更喜欢称之为促动员,领导是一种权威身份,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组员会不自觉向领导者的价值观和喜好方面靠拢,因此会影响团体成员的真实自我表露罗杰斯对团体治疗的取向完全是他个人治疗时所采取的[案主中心]理论的结果,他完全采取当事人为中心的个别治疗法,他的团体认为领导员要站在当时的内在做反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很强调现象学,就是领导者必须根据个案的内在参考架构做反应,而不可以将自己的解释强行加在个案身上他并不在乎要在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和治疗的目标上明确的划分,他努力带领成员朝向更坦诚的途径,并能对其他成员表达自己此时此地的感受,他不认为重述过去或私人的事情是不适当或没有用的,而且他认为团体经验会使成员产生永久的改变。
会心团体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或者说有的作用和影响在开始的时候是隐性的,艾伦的故事是一个明显的实例,几年来她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会心对于一个人寻找真实自我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我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本书是作者一系列文章和演讲的结集,艾伦的例子确实对每个读过这本著作人都有影响而且是非常的影响罗杰斯很重视坦诚面质的价值即使是负面的感觉或是可能伤害到对方的回馈他相信即使坦诚的表达负面的感觉,对收到此回馈的人来说,终究也是有益的,若给与回馈的人并不是本着对当事人的关心,而是出于恶意,即使当事人没有立即处理,罗杰斯或其他的成员也会指出来适当的会馈,在会心团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很少引导成员去注意团体发展的过程,基本上他是重视觉知,表达和感受的接受,而非团体中发展出来的互动形态,这不并部代表罗杰斯不注意团体动态发展过程相反的,他努力地催化信任和内聚的团体气氛,这是基本会心团体最重要的治疗特性在会心团体情境中,罗杰斯很重视对人的接纳,这点显示出他将团体视为一个内聚力的团体他希望能在团体中催化出自我调节和有治疗效果的能力来,而使自己(促动员)介入团体的需要能减到最低,并让每个成员都能成为团体中的催化员或治疗者。
会心团体与社会工作的思考虽然老师这是心理学读书笔记,但是作为已经接受两年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学生对于我而言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看任何的书籍都想到社工,这也许就是专业视角的培养吧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是一个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心理治疗方面的团体的活动来促进个人的成长,而这种成长更多的是从人际关系角度出发人作为社会性的生物是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有些问题的解决就是在于解决人际关系就像是书中提到的多个例子在最终的解决上都是从人际关系层面来说的,即使是母女关系(艾伦的故事)和情人关系(艾伦的故事)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的更多角色是资源信息的整合与调整者,社工手里很少有实际的资源,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资源匮乏者寻找可用而为被发现的资源在会心团体训练中我发现可以通过让案主正视自己的现状,理解自己目前的真实的自我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认为这种证视要比直接提供资源的效益要长久的多会心团体在中国源于西方的会心团体理论尊重人、个别化、坦诚等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伦理原则这些原则背后蕴含着西方现代文化中崇拜个人主义和实现自我意识的哲学理念当这些理念引入中国本土时,就一定会涉及对本土情景的适用性问题,因为中国文化伦理价值原则具有独特性。
相比而言,中国文化总体是强调家族集体本位注重静思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关注人际关系的和睦,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世俗社会的积善成德;强调至爱亲情、仁爱、无私奉献、集体至上等价值观个人至上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人倡导家族集体本位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是中外价值体系的差异性,所以基于西方价值观的会心团体在中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会心团体里真实自然的表现,以真实而面目面对自我,或者说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部分剖析出来,国人是内敛的,或者说一直以来在“外人”面前都是很客气的,有礼貌的,想让自己在这么陌生的环境下表达真实的自我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对于会心团体最初的开始提出了挑战会心团体里团员是真实的,每个人都在被要求或者主动摘下自己的面具,追寻自己真实的自我,而就像罗杰斯在本书关于会心团体的发展内容部分所说的,会心团体强调自然真实,一旦被不法分子、右翼分子等利用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觉得虽然会心团体有他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效力,但在中国的发展还是一段漫长的历程罗杰斯的人格魅力最后我想谈谈罗杰斯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的个人魅力无以抵挡,1950年,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率先承认他对社会的贡献,列入名人录。
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197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在美国心理学历史上,一人兼获两项殊荣者,至今只有罗杰斯一人90年代,根据调查,在心理谘商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家、最有影响的著作和作者等调查上,罗杰斯遥遥领先这些是社会对于罗杰斯对社会影响的有效回应我觉得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最重要的品质是一直在以身践行人本主义的思想,这种践行是一生的行为,一个人想要做好一件容易,想要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却不容易,罗杰斯做到了我的改变关于心理学一直觉得是一门神秘的学科,洞察人的学科,好像每个人在心理学家面前都是“透明“的,你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心理学家的眼睛,心理学就像古老的巫术让你”赤裸裸”的将自己一切的想法都告诉给他们,可能是之前在影视中受到的影响太大了,觉得心理学就是给那些正常医学看不了的病人来解决问题的,印象最深的是催眠术,感觉被催眠了就什么秘密也没有了,上了大学接触到心理学,在他神秘的面纱后第一次接触的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泛性论让我更加觉得心理学有把人丑化的倾向,机缘巧合了解到心理学的另外一大学派——人本主义,这让我对于心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精神分析学派的“误解”。
这本书是我在两个月前读完的,读书笔记写了一大篇,自己读起来都不知道是在说些什么,借了一些罗杰斯的书,等我看完他的其他书目后我发现,这本书虽然看似简单易懂,但他是罗杰斯著作的精华部分,罗杰斯其他书目的精华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不愧是作为“宣传用书“啊!最后我还是选择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笔记书目,两个月后再次提笔,有着不一样的感觉,不仅仅是对会心团体,应该说是对于心理学也有了新的认识,或许是这学期学了心理学最后我想说作为人本主义的代表,我更加佩服罗杰斯的人格魅力,深深地被她吸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