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夜四时歌秋歌李白.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子夜四时歌秋歌李白 【(诗句)】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出处】唐·(李白)《深夜四时歌·冬歌》 【鉴赏】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全诗】 深夜四时歌·冬歌 [唐]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赏析】 这一首是冬歌,通过叙写一个女子连夜赶制征衣的情景和繁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对出征在外的亲人的深厚感情假设说《秋歌》是以间接的方式塑造了思妇的群体形象,那么《冬歌》那么集中地刻划了思妇的个体形象,两首诗都表达了宏大人民的共同心声,同样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诗人把事情特意安置在输送征衣的驿车即将启程的前夜这一特定的时刻,从而使女仆人公一出场就处于冲突的漩涡之中时间紧迫,征衣尚未完成,她内心的焦急也就可想而知了别无他法,只有连夜赶制,她多么梦想驿车能迟点启程,好让自己能把对亲人的深情厚意,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进征衣里呵! 诗句中虽然没有展现“赶”或“急”这样的字眼,但是通过“明朝”和“一夜”两个时间词的对举,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那慌张的气氛,想象出那个女子焦灼的神情和慌张劳作的情景。
在布局上作出的这种用心的安置,不仅大大地巩固了作品的情节性和戏剧性,而且也有力地突出了女仆人公难得的品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的匠心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一夜劳作,可以写的东西好多,但不去写女仆人公如何裁、如何絮、如何缝等概括过程,而是选取拈针把剪这样一个细小的动作,突出女仆人公的感觉——“冷”这样写有三个好处:一是切合时令素手抽针已觉寒气逼人,更何况还要握那把冰冷的剪刀二是写出了女仆人公焦急的情态由于天气寒冷,使本来特别灵敏的双手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可是驿车连忙要启程了,时间紧迫,这又怎么能不叫女仆人公焦急万分呢?三是透露出女仆人公冲突的心理状态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亲人所在的边地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车早一点启程这种效果正是通过拈针把剪这一细小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此正所谓轻微之处见真情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是征夫所在之地经过一夜的劳累,征衣赶制出来了,女仆人公本可松口气了可是,一想到离临洮的路程是那样的遥远,不知几日才能把征衣送到亲人的手里,女仆人公又情急起来,就惦记驿车行进缓慢,误了时间,这急忙的一问,包含着女仆人公对亲人多么深厚的情意呵! 这首诗的语言自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不失民歌的风韵。
然而表现力却很强,告成地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语浅而情深,词近而意远,表现出诗人高明的驾驭语言的才能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