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花山》教学设计[11].doc
3页《五花山》教学设计 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 孟思杨教材分析:《五花山》是语文2011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描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描写五花山树林由浅绿、浓绿到五彩缤纷的过程,体现家乡五花山之美本文篇幅短小,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优美作者通过对大山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描写,运用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幅光亮多彩的图画,赞美了大山的美丽,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春、夏、秋的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词语的准确和形象,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与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秋天,五颜六色的大山显得十分艳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情分析:本文在阅读基础上,三年级没有困难,重在引导孩子在朗读感知、体味想象、模仿创造等能力,其次还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习惯和善于观察、善于表达、善于创造的能力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课文第四自然段,读准字音,充分朗读,了解五花山的美丽,体会“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颜色丰富之美,积累一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官体验,情感朗读 3.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练说、练写,尝试模仿、创造美的语言教学重点:感受五花山秋天颜色丰富,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官体验,情感朗读 教学难点: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练说、练写,尝试模仿、创造美的语言教学准备:五花山景色图片 教学方法:谈论法、讨论法、启发法、阅读指导法等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 1. 复习本课生词2. 回顾课文内容,回忆五花山的颜色是随季节而变,春夏两季五花山上的颜色都是绿色,而夏天的绿色是浓浓的,而春天的绿色是浅浅的[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字词基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导出新课]二、 再读课文 走进五花山的秋天1. 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初步感受“秋天的山哪,可不再是一种颜色了2. 感受五花山秋天的杏黄色及金黄色杏黄色:(1) 指导朗读,感受杏黄色代表着成熟2) 杏黄色的树叶让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3) 发挥想象,照样子写比喻句 金黄色:(1) 感受金黄色是温暖明亮的颜色2) 指导朗读总结:感知“秋天的山哪,可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3. 感受五花山秋天的火红色和紫红色 火红色(1) 感受火红色的活泼、热烈2) 指导朗读 紫红紫红(1) 感受运用“ABAB”式词语表示颜色的好处,积累类似词语并练习2) 指导朗读总结:感知“秋天的山哪,可不再是一种颜色了4.感受翠绿色松树的顽强,读出对松树的佩服总结:感知“秋天的山哪,可不再是一种颜色了[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五花山颜色丰富,体会大自然的景色美丽,在学习中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并积累一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三、 课堂小结 拓展练习1. 教师提问:五花山的秋天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 整体感知第四段,反复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3. 小结五花山的秋天都有哪些颜色4. 猜一猜五花山的秋天还会有哪些颜色?5. 感受最后一段“五颜六色”一词,并积累表示“五颜六色”的其他成语6. 课堂练笔:(1)说一说:小组讨论,秋天除了山上的树林,还有哪些事物变得不再是一个样儿了?(2)写一写:用几句话写出身边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设计意图:小结第四自然段,引出第五自然段,通过说话练习和课堂练笔来体会语言美]四、 课堂总结 回顾全文1. 总结回顾春、夏、秋三个季节五花山的颜色。
2. 观看冬天的五花山的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美3. 好书推荐[设计意图:总结课文,整体感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板书设计:浅浅的绿色 可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春天浓浓的绿色 五花山 秋天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