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供参考.doc
6页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 教学 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在对课文语言朗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品味赏析,感悟诗情教学资源1.美好的大自然是农村孩子生活的摇篮,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着热情2.课文中的插图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情境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准字音芬芳”“绚丽”“沃野”“鸣禽”“攀登”“浩瀚”“云锦”并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一课一练》第1题3.思考课后习题44.清晨或黄昏时去田间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11.齐读课题2.我认为的课本就是我们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
3.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我们能有哪些收获?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去打开?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4.把大自然比作了绿色的课本5.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2.理解词语意思:绚丽 :灿烂美丽沃野 :肥沃的田野浩瀚:形容广大;繁多3.齐读词语4. 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2.小组朗读展示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读出诗歌的韵味注意语速和声音的高低起伏)4.自由练读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12分钟)【学程单1】①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A: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B: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②学习时间:5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2. 学生展示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6分钟)1.学生朗读2.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3. 两个“去吧”是祖国深情的召唤4.学生齐读两句5.“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指接触、认识大自然并了解自身的经历说说自己的事情或感受6.学生齐读这一小节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导入揭题1.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2.(在课本下加点)说说你所理解的课本。
3.大家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4.有一位同学的提问中告诉了我们大自然就是(生:绿色的课本),绿色的课本就是(生:大自然)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5.心中有这么多的疑问需要解决我们先别急!先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1. 出示词语:敞开 芬芳 描绘 云锦 微风 相聚饱览 黄昏 鸣禽 攀登 浩瀚 洋溢翠竹的挺拔 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清凉的绿阴 绚丽的色彩无限的风光 明媚的早晨2.导学①指名朗读词语②理解词语意思:绚丽 沃野 浩瀚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一课一练》第一题●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2.学生展示朗读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A: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B: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2.学生交流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1.你们看,绿色的大自然正在向我们徐徐敞开大门出示第一自然段1)教师吟诵,引读这一节(2)吟诵这几句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去吧……去吧……”是谁在召唤着我们?(4)是啊,祖国在召唤我们——(指着板书齐读)(5)你认为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请你了解自己的经历谈谈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6)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向往齐读这一节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抄写描红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2、3题情境体验,走进课文1.请学生谈谈自己去田间的感受2.大自然的美的确让人陶醉,今天我们来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2)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3.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细读课文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1.指名读课文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1)“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2)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3)“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是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含义是什么? (3)指导朗读4)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5)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节?(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作业设计★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抄写描红。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2、3题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 教学 目标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预习设计1.仔细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美好事物2.收集描绘、赞美大自然的诗歌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钟)1.听写2.(总-分-总)(首尾呼应)3.生齐读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22分钟)★第二小节1.学生朗读第二小节2.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3.学生圈画:翠竹的挺拔 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 沃野的耕耘4.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5.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最绚丽的色彩去描绘它 6.学生再次朗读★第三—五小节1.学生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齐读三至五小节3.要阅读大自然着本课本,还应亲身参与实践,亲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点点滴滴第三板块:拓展延伸(10分钟)1.翠竹:不怕狂风暴、寸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2.交流感受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丰收:没有付出 哪有收获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果实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4. (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2分钟)1.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一样的2. 第一节似乎是在召唤我们第一节似乎在欢迎我们最后一节让我感受到的是鼓励,是期盼3.学生齐读第六小节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洋溢 沃野 饱览 胸襟 芬芳苍劲 耕耘 浩瀚 黄昏 绚丽2.本首诗采用什么结构?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师板书课题)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学习第二节: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一起——引读第二节2.你从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3.这些景物各有各的特点,请用铅笔轻轻圈出表示它们特点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4.通过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5.这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怎样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应该——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板书:用心观察】6.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学习第三——五节:1.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再来侧耳倾听它们的声音、闻闻它们的气息相机板书:听、闻)出示:鸣禽、野花、青山、绿水2.想象画面,练习说话鸣禽在欢唱,听听它们在说什么?野花灿烂开放,自由舞蹈,它们又说什么?巍峨的青山满环激情地说——浩浩荡荡的绿水语重心长地说——朝霞满天,片片云锦,大自然为我们送来——晚霞绚烂,微风阵阵,大自然为我们留下——3.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一幅幅深情并茂的画面吗?4.这每一自然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我们还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一读3—5节,从诗句的文字中去寻找答案第三板块:拓展延伸1.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比如: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3.出示填空: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 );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 );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 ),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 );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 )……4.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第四。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