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吾峰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9页福建省泉州市吾峰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A.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C.官员的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参考答案:A2.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C.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参考答案:B材料中的“洋务运动结束”“维新运动早产”说明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而此战争刺激清政府开始了维新变革,使中国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了制度,B项正确开始引进西方工业文明和改变落后军事观念的是洋务运动,A、D项错误;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是早期维新派,C项错误。
3.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字母文字”,具有记事功能 B.北宋《清明上河图》追求“得意忘形”C.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 D.京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主要艺术形式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不是“字母文字”,故A项错误;北宋《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属于写实的,故B项错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故C项正确;京剧是清道光帝时期形成的剧种,故D项错误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A.市场因素 B.军事因素C.技术因素 D.政治因素参考答案:A 解析:从题干看,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说明占有了较多的市场,故A项正确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5. 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
与材料相符的史实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B.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罢黜宰相C.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D.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参考答案:考点:1R: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题关键在“今我朝罢相”.解答:依据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大权一归朝廷”,联系所学,废除丞相的皇帝是明太祖,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罢相”不符,故排除;B项宋太祖罢黜宰相与所学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中清朝未设丞相,不存在“罢相”,故排除.故选C.6.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参考答案:C7. 右表是1926一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③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④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C8.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
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参考答案:D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材料表明A.新航路带来欧洲商品的增多 B.新航路引发世界贸易的变化C.新航路带动欧洲的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引起欧洲贸易量增长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新的海外产品成为……主要消费品”“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联系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据此即可判断,材料表明新航路引发了世界贸易的变化选项A、C、D只强调了对欧洲的影响,不符合材料信息,均排除10. 右表所示为中国某次会议代表人数统计情况关于本次会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党派代表 人数 国民党 8 共产党 7 民主同盟 9 青年党 5 无党派人士 9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重庆谈判C.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考答案:C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通现出来,有流通领城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
这种现象的出现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B.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式C.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D.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所有权有偿转让参考答案:A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通现出来”,结合所学,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90年代以来,农村生产走向联合,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加强,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正确;B与材料信息相悖,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乡镇企业的发展,排除C;D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12. 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 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参考答案:A从题干中“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故A项正确;B、C、D项表述虽然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
13. 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国之存亡,天也”,君是奉“天命”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故称“天子”,即天之子但是,周之代商使一些人感到“天命靡常”,甚至认为“天不可信”周代“天命观”的这种变化( )A.表明周人放弃对神的信仰B.有效地约束天子的行为C.摧毁了封建迷信的根基D.有利于民本思想的萌发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周之代商使一些人感到‘天命靡常’,甚至认为‘天不可信’”等可知,周代对传统君奉“天命”统治国家的天命观表示怀疑,这从而有利于的民本思想萌发,D项正确周代商虽然使一些人认为“天不可信”,但不代表周人放弃了对神的信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有效约束天子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周代“天命观”的变化有利于民本思想的萌发,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天命观”的变化与封建迷信无关,无法体现摧毁了封建迷信的根基,排除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国之存亡,天也’,君是奉‘天命’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故称‘天子’”、“周之代商使一些人感到‘天命靡常’,甚至认为‘天不可信’”等,结合周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4. 毛泽东在其著作中说“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根据材料判断这篇论著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参考答案: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于大革命期间发表的著作,此时的北洋政权之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各民主党派,故A项错误;本题是对基本史实的考察,即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材料中的观点,体现的是一种各党派、各革命力量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思想,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发表于1940年1月的延安,此时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对未来新政权的性质及具体构成,尚没有详尽的阐述,故C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于新中国成立前夜发表的著作,在其中确定的也不再是民主联合政府,而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故D项错误15. 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参考答案:D16. 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 )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参考答案:C17. 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参考答案:B18.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北约的建立 参考答案:A19.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参考答案:B20. 法国学者费奈隆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道:“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