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9页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可视为零价),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反应通常表示为LaNi5H6+6NiO(OH)═LaNi5+6Ni(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储氢合金作正极B.充电时储氢合金作负极C.充电时阳极周围c(OH﹣)减少D.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aNi5H6﹣6e﹣═LaNi5+6H+参考答案:C解:A、放电时是原电池,依据总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储氢合金做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B、充电时,储氢合金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阴极,故B错误;C、充电时电解池,阳极电极反应为:6Ni(OH)2+6OH﹣+6e﹣=6NiOOH+6H2O,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故C正确;D、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LaNi5H6+6OH﹣﹣6e﹣=LaNi5+6H2O,故D错误;故选C.2. 实验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 )A.1000mL,212g B.950mL,543.4g C.任意规格,572g D.500mL,286g参考答案:A略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B、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 C、1mol Mg2+的质量约为24g D、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参考答案:C略4. 下列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乙烯 B.芳香烃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后的煤焦油 C.汽油、煤油、柴油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常压蒸馏 D.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参考答案:A略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略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A.5:2 B. 3:1 C.15:2 D. 1:3参考答案:CD略7.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B.Na218O中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甲烷的比例模型 D.氯化镁的电离方程式MgCl2=Mg + Cl2↑参考答案:B略8. Fe(OH)3难溶于水,存在平衡:Fe(OH)3Fe3++3,在Fe(OH)3悬浊物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后,可使溶液中的Fe3+浓度增大的是( )A.NaOH溶液 B.稀HCl C.稀HI D.水参考答案:B略9. 乙醇分子中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②和⑤断裂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D.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参考答案:C略10. 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molL-1 B.2 molL-1 C.3 molL-1 D.4 molL-1参考答案:A11. 下列状态时,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石墨 B.熔融态的氯化钠 C.硫酸铜溶液 D.干冰参考答案:B略12. 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B.C.D.参考答案:C略13. 我国宣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生物质能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生物质能不是化石能源,故选D.14. 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而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③共价键可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④Mg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这是因为前者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离子半径小 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 ⑥晶体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CsCl和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⑦参考答案:D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且有自范性,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可以用衍射方法鉴别晶体和非晶体,①正确;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例如金属晶体中也含有阳离子,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②不正确;③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决定分子的稳定性,③不正确;④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离子电荷成正比,镁离子、氧离子电荷都大于钠离子、氯离子,且半径都小于钠离子、氯离子,所以MgO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④正确;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⑤正确;⑥在以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作用力结合形成晶体时,晶体尽量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⑥正确;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配位数是8、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是6,⑦不正确。
综上,②③⑦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构成、晶胞的概念、配位数的判断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的一般规律是: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和共价键的强弱有关系;金属晶体中,形成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分子晶体中形成分子晶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离子晶体中形成离子键的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15. 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正确的操作是 A.将FeCl3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FeCl3 溶液滴入热水中,得到黄色液体即可C.将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D.将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参考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石蕊甲基橙甲基红酚酞变色范围(pH)5.0~8.03.1~4.44.4~6.28.2~10.0(1)该实验应选用 作指示剂,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 。
2)右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C处的刻度为26,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 mL,此时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 mL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消耗NaOH溶液体积/mL26.0225.3525.30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滴定结束有气泡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C= ks5u参考答案:(1)酚酞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2)25.40 大于24.60(3)CD(4)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7分)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4 mol H2,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 达到平衡,此时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 1:5。
试回答下列问题:(1)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混合气体的压强相比 (填“偏高”、“偏低”或“相等”)2)该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是 (3)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参考答案:(1)偏低 (2分) (2)25%(2分) (3)37.5%(3分)18. 某有机物的晶体,经分析测得: (1)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2)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 ; (3)分子中原子个数比H:O=2:1,且H比C多10个试推断该化合物有机物的分子式和名称ks5u参考答案:解:设该物质化学式为C(2x)H(2x+10)O(x+5),由条件(2)可得:12*2x+2x+10+16*(x+5)=342解得x=6ks5u所以该物质分子式为C12 H22 O11 根据其化学式可推出该物质是麦芽糖或蔗糖略19. 常温下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⑴通过计算推测: ①原混合溶液NaCl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②t2时所得溶液的pH⑵实验中发现,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阴极相比,明显小于对应时间段的理论值。
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参考答案:⑴c(NaCl)=0.1mol/L c(CuSO4)=0.1mol/L ②pH=1 ⑵产生的氯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氢气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