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doc
5页第四单元 辽阔的草原设计意图:本节课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其中,选取了蒙古族民歌《牧歌》及 根据它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供竖笛演奏的民歌旋律《蒙古小夜曲;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心毡房》 力图做到所有材料(音乐、配画、地理等)顺序展开,从宏观到具体最初呈现的是天高地旷、绿草白羊的草原环境,进而呈现牧民居住的毡房,最后呈现载歌载舞、弹琴歌唱的生活、愉悦场景通过音响及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本单元的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 1 课时)教学内容:1、 唱歌教学——《牧歌》 (民歌)2、 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3、 学吹竖笛——《蒙古小夜曲》教学目标:1、 学会唱《牧歌》 2、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3、 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
4、 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教学过程:(一)唱歌1、导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欣赏乐曲《万马奔腾》 提示:1、乐曲描绘的是什么情景?2、是什么乐器演奏的?3、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3、播放(VCD 影片) ,了解蒙古族的地理环境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4、听赏歌曲《牧歌》 请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5、采用哼唱、教师教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5、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6、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二)欣赏1、 无伴奏合唱《牧歌》 (《牧歌》已被改变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1)播放录音2)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3)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 ,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请学生谈谈欣赏这首作品的感受 )(4)欣赏哈萨克民歌《我们的心毡房》(请学生注意这首民歌的特点) 三)音乐表现——吹竖笛1、 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2、 自己练习 5 分钟,看谁先练会,看谁吹的好3、 以不同的方式抽查4、 齐奏四)小结:草原音乐蒙古族: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 、 “短调” 长调为散板或节奏自由; 短调为块板,节奏整 齐 伴奏乐器:马头琴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民歌中带有附点、切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旋律节奏自 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 伴奏乐器:冬不拉藏 族: 藏族民歌节奏舒展、自由,旋律起伏较大课后记:本节课,通过音响及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第 2 课时)教学内容:1、 欣赏教学——《我们的新毡房》 《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2、 学吹竖笛——《北京的金山上》 。
3、 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冬不拉乐器的音色2、学会用竖笛吹奏《北京的金山上》 3、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4、 结合中国地图上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区域已基本单元涉及到的几个少数民族(蒙、哈、藏)风土人情方面的文字材料和照片,让学生讨论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欣赏1、 《我们的新毡房》(1) 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2) 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2、 《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1)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2)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抗、料量、装饰音多)?这首歌曲后三句旋律上有什么异同?(3)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那些藏族歌曲?《洗衣歌》 、 《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与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3、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2)提问分组讨论:看课本上的图,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唱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你们想去那里旅游吗?如果去那里,需要做哪些准备?你们会有哪些收获?(二)吹奏《北京的金山上》(1) 学生介绍:教科书上为我们提供了三行谱,其中第一行为旋律声部,第二、第三行为竖笛吹奏的声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你要吹奏的声部,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2) 师弹琴,请学生跟随主旋律吹奏3) 师弹不带旋律的伴奏,让学生吹的二、三行简化旋律吹奏好的同学可以吹的一行谱4) 据学生情况随即分出部分女同学参照教科书上的舞蹈动作图编排动作三)表演《北京的金山上》(1)请学生参照教科书上的提示自己组织排练教师提供简易打击乐器2)全班集体表演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小 结:同学们的表演都很精彩,个小组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通过这个小小的舞台,及展示了大家的才华,也增强了每个同学的自信心课后记:师生共同参与,气氛热烈,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