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章复习教案.doc
4页第十九章 《四边形》复习教学目标1. 运用梯形的有关性质、判定2. 巧用辅助线解决梯形的问题教学重点:梯形有关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辅助线解决梯形问题教学过程一. 知识点1.梯形的定义,两种特殊的梯形2.等腰梯形的性质3.等腰梯形的判定4.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二.基础练习1. 等腰梯形中一个锐角为60度,则另外三个角分别为 . ABCD2. 已知等腰梯形的周长21cm, 上、下底分别为6cm、9cm, 则腰长为_____cm.3. 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DC∥AB,DA⊥AB, △ABC是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则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A分析:要求中位线,则需先求出上下底,下底已知是8,故问题转化为求上底已知条件出来三角形三边都为8,还有哪些隐含的条件,跟要求的边CD或者所在三角形有何关系?DCBOA4.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B与CD交于O,∠ACB=30°, 则∠DBC=____.问题:(1)通过证明△ABC与△DCB全等可以求出∠DBC的度数图中总共有哪几对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如果是普通的梯形,则对角线分解出的图形中,有全等的三角形吗?有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是哪些?三.梯形问题中经常用到的辅助线1.作高 2.平移腰 3.延长两腰交于一点 4.平移对角线ABDC四.巩固练习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90°,∠C=30°,CD=8cm,则AB=________。
ABCD6.在梯形ABCD中,AD=8cm, BC=24cm,∠A=60°, ∠B=60°, 则短腰长为 .(提示:可利用∠A和∠B的特殊关系作辅助线)E分析:ABCD法1.延长BA、CD交于点E.构造两个三角形即△EAD和△EBC.这两个三角形的联系:有公共的顶角即∠E,并且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知∠EAD=∠B, ∠EDA=∠C,可求出∠E=90°利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分别求出AE=4cm,BE=12cm,从而求出AB=8cm.ABCDF法2.过点A作AF∥CD交BC于点F.则可证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AF=CD=8cm,∠AFB=∠DCB=30°,ABCDEBF=BC-CF=16cm结合∠B=60°求出∠BAF=90°,利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B=BF=8cm.7.等腰梯形ABCD的对角AC⊥DB.(1)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F 点E,则△BDE是 等腰直角 三角形.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都为45°,三线合一,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过点D梯形的高DH , 若AD+BC=14, 则DH= .(利用平行四边形AFED对边相等得到CE=AD,从而BE=BC+CE=BC+AD=14,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DF=BE=7cm)BDECFA8.如图,在△ABC中, ∠ACB=90°,DE是△ABC的中位线,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CF=AC.求证:(1)EF=CD(2)四边形ADEF是等腰梯形. 分析:(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已知条件证明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从而得到EF=CD(2)由(1)中的证明过程已知DE∥AF并且DE不等于AF,故四边形DAFE是梯形。
故只需再证AD=EF.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CD=AB=AD,又CD=EF,故AD=EF,从而可得梯形ADEF是等腰梯形.。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