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梨小食心虫95862.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40169918
  • 上传时间:2023-08-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梨小食心虫百科名片幼虫为害果多从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渐扩大,俗称"黑膏药"苹果蛀孔周围不变黑李幼果被害易脱落,李果稍大受害不脱落,蛀食桃李杏多为害果核附近果肉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质化处便转移,蛀孔流胶并有虫粪,被害嫩梢渐枯萎,俗称"折梢"梨小食心虫  [中文名] 梨小食心虫   [别名] 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简称“梨小”   [学名]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 目 ]鳞翅目   [ 科 ] 小卷叶蛾科   [寄主] 梨 桃苹果 李 樱桃 枇杷 山楂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5~7毫米,全体灰褐色无光泽,前翅灰褐色,前翅约有10条白色斜短纹,但不及苹小食心虫明显,翅中央有一小白点幼虫:体长10—13毫米,头、前胸盾、臀板均为黄褐色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臀栉4~7节,齿深褐色 卵:长0.5毫米,椭圆形,稍扁、黄白色、孵化前变黑褐色 发生规律  在北方(如辽宁),单植梨园梨小发生2~3代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末至7月末;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初至9月中旬。

      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梨芽、新梢\嫩叶、叶柄,极少数为害果有一些幼虫从其他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蛀人果中,在皮下浅层为害还有和梨大食心虫共生的第二代幼虫为害果增多,第三代果为害最重,第三代卵发生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桃、梨兼植的果园,梨小第一代、第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三代以后才转移到梨园为害 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 春季细致刮除树上的翘皮,可消灭越冬幼虫;单植梨园,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人工摘除被害虫果;桃梨兼植园,及时摘除被害桃梢,减少虫源,减轻后期对梨的为害;种植诱集植物,试验证明,在梨园周围零星种植李子树,诱集梨小在李果内产卵,在北京,5月初,95%以上的李果均被梨小食心虫蛀食,在其脱果前,及时摘除全部受害李果,集中销毁,可有效压低当年虫口数量;黑光灯诱杀;在越冬脱果前(北方果区一般在8月中旬前),在主枝主干上,利用束草或麻袋片诱杀脱果越冬的幼虫;建园时,尽量避免与桃、杏混栽或近距离栽植,杜绝梨小在寄主间相互转移;在果园中设置糖醋液(红糖:醋:白酒:水=1:4:1:16)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成虫 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从3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可以有效诱杀2. 生物防治 以梨小食心虫诱芯为监测手段,在蛾子发生高峰后l~2天,人工释放松毛赤眼蜂,每公顷150万头,每次30万头/公顷,分4—5次放完,可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为害。

      3. 药物防治 防治时间及指标:8月份开始卵果率调查,达1%~2%开始喷药,10—15天后卵果率达1%以上再喷药药剂种类及浓度: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10%氯氰菊酯2 000倍液及40%水胺硫磷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3 000~4 000倍液 地理分布  长江、黄河流域最严重苹毛虫英文名 Apple caterpillar异名 杏枯叶蛾、苹果枯叶蛾学名 Odonestis pruni (Linnaeus)分类地位 鳞翅目,枯叶蛾科寄主 苹果、沙果、梨、李、杏、樱桃、梅、栎等分布 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东接国境线,西达宁夏、甘肃‍、青海,由此折入四川、云南,并再西延,采于西藏的樟木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前苏联及小亚细亚、欧洲 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25~28mm,翅展65~75mm,体赤褐色复眼球形黑褐色,触角双栉齿状,雄栉齿较长前翅有2条赤褐色纹,翅中间有1个白色斑点后翅淡较宽,有2条不明显横线2)卵: 近球形,直径约1.5mm,初产叶绿色,后变为白色,表面有云状花纹卵的侧面有1暗点3)幼虫: 幼虫体长约 55mm,灰色,有黄褐色纵线,第1节两侧有紫蓝色长毛,第2节背面中央生有黑蓝色短毛丛,第8节背面有瘤状突起,上生细长毛。

      4)蛹: 体长约30mm初产为初黄褐,后变为紫褐色,外被丝茧5)茧: 纺锤形椭圆形,黄色或灰黄色 为害症状 幼虫为害嫩芽和叶片,食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留叶柄 生活习性 (1)成虫: 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2)幼虫: 幼虫主要取食叶肉,有时亦吃叶脉,最‍喜食幼芽老熟幼虫耐饥饿能力强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 东北一年发生1代,陕西关中1年2代,河北昌黎1年3代2)越冬及初次虫源: 以幼龄幼虫紧贴于树皮上,或枯叶内越冬5月上中旬越冬代幼虫化蛹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冬季结合整形修剪,刮除树皮、清理枯叶,杀灭越冬幼虫2)药剂防治: 春季幼虫为害初期选喷50%辛硫磷EC1 000倍液,或‍青虫菌6号500~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EC8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EC‍等合成菊酯类农药3 000倍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