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doc
5页2022年《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2022年《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2.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3.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和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近整时的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钟面上的有关知识:时、分二、教授新课一)认识钟面1.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认识钟面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的?(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先让我们仔细观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时针从几走到了几?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2.认识分现在我们来观察分针走了多少?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诉大家分针从几到几是几分?3.时与分的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钟,发现时针在走,分针也在?时针停了,分针也?现在我们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先让分针走一圈,同时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时针和分针谁跑的路多?谁跑的路少?问:分针走了多少?就是几分?时针走了多少?就是几时?那你们有没有发现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内讨论一下4.感知时间1)感知1时时和分是我们一直用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它们的那么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2)感知1分我们已经知道1小时就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的时间,那1分有多长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我们先听1分钟的音乐,看你们能在这1分钟内能做些什么?放音乐,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口算、数脉搏次数、写数字、跳绳、拍皮球、读课文。
然后分组汇报4)小结:时间一直在走,所以1分钟是很短暂的,转眼就过去了,如果你能把握好它的话,就能做好多事情三)时刻的读写1.教学例11)天刚刚蒙蒙亮,城市的美容师就已经在打扫卫生了,这是几时?那你知道5时在电子钟上是怎样表示的吗?说明:这也读作5时2)看,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这是什么时候?(3)现在小朋友都在上课呢,这是几时?(4)问:刚才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小结2.教学例21)现在是不是8时?要比8时?现在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做时间的主人教学反思:“数学________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________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加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教学伊始,我善于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故意抛出“诱饵”:钟上的时间你们认识吗?学生齐刷刷的说“会”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高度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心理铺垫,这时提出探究内容和要求可谓是水到渠成这堂课的导入,从富于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产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的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在学习新知时,让学生对钟面的已有知识的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时分,会读时、记时、拨起床、出生时刻,初步建立一时一分的观念等。
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1分、1时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想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当学生视自己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定会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确立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有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这样不仅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作为组织者与主体者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