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用课件.ppt

5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89178643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2M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1、规定:、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 2、要求掌握、要求掌握18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因、于、与、则、者、之 1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 2、文言翻译文言翻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以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       以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不意休能尔,仁者之之勇也勇也 •       百姓百姓之之以王为爱也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时政所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      不者,若属皆且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所虏虏 •D..何何自戚戚,不逐去之自戚戚,不逐去之 •      长安君长安君何何以自托于赵以自托于赵 •【【解析解析】】答案:答案:A。

      都作介词,因为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项,第一个“所所” ,作助,作助词,表示词,表示“……情况情况”;第二个;第二个“所所”与与“为为”构成构成“为所为所”式,表被动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项,第一个“何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为什么”;第二个;第二个“何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的一组是•   A、遂家焉、遂家焉                    乃实告焉乃实告焉•   B、将何作、将何作                    何复尔何复尔•   C、不辞而还、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群扶以归                 欲割颈以塞责耶欲割颈以塞责耶•【【解析解析】】A前一个前一个“焉焉”是兼词,相当于是兼词,相当于“于之于之”后一个后一个“焉焉”是代词,代是代词,代“师师”。

      B中前一个中前一个“何何”是是“什么什么”,而后一个,而后一个“何何”是是“为什么为什么”“怎怎么么”C中的两个中的两个“而而”表示承接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中前一个“以以”连词,相当于连词,相当于“而而”,表示修饰,后一个,表示修饰,后一个“以以”是表示目的连词是表示目的连词C 虚词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代词一般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也归入虚词一类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谁谁为为大王大王为为此计者此计者     《《鸿门宴鸿门宴》》介词介词“替替”、、“给给”动词动词“作出作出”、、“制定制定”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其智乃反不能及,智乃反不能及,其其可怪也欤可怪也欤代词代词代上文的代上文的“君子君子”副词副词相当于相当于“难道难道”,加强反诘语气,加强反诘语气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中那些词相当A、少数沿用下来、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学不可以可以已已B、有的完全消失、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发语词夫、盖夫、盖,语气词,语气词矣、哉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此先汉所以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表原因(现结果)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投投诸诸渤海之北渤海之北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而已矣而已矣 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法灵活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四、发展变化大 【【而而】】【【何何】】【【乃乃】】【【其其】】【【且且】】【【若若】】【【所所】】【【为为】】【【焉焉】】【【以以】】【【因因】】【【于于】】【【与与】】【【则则】】【【之之】】文言常用虚词文言常用虚词文言常用虚词文言常用虚词 虚词词性虚词词性代代词词副副词词介介词词连连词词助助词词叹叹词词 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

      分为三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类:①①人称代词人称代词②②指示代词指示代词③③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如人称代词如“吾吾”、、“尔尔”、、“汝(女)汝(女)”;;指示代词如指示代词如“是是”、、“此此”、、“彼彼”、、“兹兹”等疑问代词如疑问代词如“何何”、、“奚奚”、、“焉焉”等 代代词词 例如:例如:①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乃出出②②问今是何世,问今是何世,乃乃不不知知有汉③③尔尔其其无无忘忘乃父之志乃父之志副副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动词、形容词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 例如:例如:①①公公【【为为我我】】献献之②②天行有常,不天行有常,不【【为为尧尧】】存存,不,不【【为为桀桀】】亡亡③③请请【【以以剑剑】】舞舞 ④ ④【【以以资政殿学士资政殿学士】】行行⑤⑤故燕王欲故燕王欲结结【【于于君君】】介介词词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所、时间等意义的词。

      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状语  例如:例如:①“①“而而””②②河水清河水清且且涟漪③③有好事者船载有好事者船载以以入连连词词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根据连词所表示的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联合关系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偏正关系的又分为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连词、目的连词等 例:晋侯、秦伯围郑,例:晋侯、秦伯围郑,以以其无礼于晋其无礼于晋”“以以”作作介词介词后面跟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状语例:以一璧之故例:以一璧之故逆逆强秦之欢强秦之欢以以”作作连词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动词例:例:1、、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有好事者船载以以入入 助助词词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

      它一般分为词它一般分为结构助词(结构助词(“之之”),),语气助词(语气助词(“焉焉”“为为”)、)、音节助词(音节助词(“其其”“之之”“而而”)两类 叹叹词词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一、位置推断法一、位置推断法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夫夫””在句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焉焉””在句首和中间一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定)主(定)主  +  [状状]  +  谓谓   +(定)宾(定)宾↓↓名名、、代代动动、、形形名名、、代代↓ 1.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之 2.2.均均之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之者者 4.4.送孟浩然送孟浩然之之广广陵陵5.5.孤孤之之有孔明,犹鱼有孔明,犹鱼之之有水也有水也 6.6.东割膏腴东割膏腴之之地,北收要害地,北收要害之之郡郡 7.7.句读句读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不解 8.8.顷顷之之,烟炎张天,烟炎张天 在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在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在动词后,作代词;在动词后,作代词;在在“所所”后,组成后,组成“所所字结构字结构”,, 作动词;作动词;在地点前,作动词。

      在地点前,作动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 对于虚词来说在句子中经常不用翻译,所对于虚词来说在句子中经常不用翻译,所以我们可以用删除观察法,根据删除该虚词后以我们可以用删除观察法,根据删除该虚词后句子是否通顺或是否改变原意来确定虚词意义句子是否通顺或是否改变原意来确定虚词意义 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其其””字:字:1.1.余嘉余嘉其其能行古道能行古道 2. 2. 一狼径去,一狼径去,其其一犬坐于前一犬坐于前 在动词后,应为代词,不能删去在动词后,应为代词,不能删去删去则改变原意,代词删去则改变原意,代词例子:例子: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例如:或相似例如:1.1.舟遥遥舟遥遥以以轻飏,风飘飘轻飏,风飘飘而而吹衣吹衣 2.2.因因利利乘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3.昔我往昔我往矣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思,雨雪霏霏,雨雪霏霏 4.4.噫吁嘻噫吁嘻, ,危危乎乎高高哉哉 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蚓无爪牙之利蚓无爪牙之利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之铿然有声者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侵之愈急侵之愈急何以战何以战代词代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以何以”即即“以何以何”,,“以以”即即“凭借凭借”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词性对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词性对虚词进行归类和记忆虚词进行归类和记忆                      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其、吾、余、相、其、吾、余、相、见、我、予、朕、孤、见、我、予、朕、孤、“愚愚”、、“臣臣”、、“仆仆”、、”、、“鄙人鄙人”、、“不才不才”、、“某某”、、“小人小人”(一般人自称),(一般人自称),“寡人寡人”、、“不不穀穀”、、“孤孤”(君主自称),(君主自称),“妾妾”(女子自称)女子自称)   ;;第二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而、若、尔、汝、女、乃相、而、若、尔、汝、女、乃 、、“公公”、、“卿卿”、、“君君”、、“子子”、、“足下足下” ;;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厥;其、之、彼、厥;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是、斯、此、然、兹;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何、曷、胡、奚、安、焉、孰;何、曷、胡、奚、安、焉、孰;副词表否定:副词表否定:不、未、莫、无、勿、毋、弗、不、未、莫、无、勿、毋、弗、 非、微、靡;非、微、靡;副词表时间:副词表时间:将、行将、且;将、行将、且;副词表范围全部的:副词表范围全部的:皆、咸、悉、尽、毕、具;皆、咸、悉、尽、毕、具;副词表范围部分的:副词表范围部分的:但、徒、特、独、唯但、徒、特、独、唯( (惟惟) )、止、直、第。

      止、直、第例子:例子: 一、而一、而1 1、、代词代词,通,通““尔尔””、、““你你””2 2、、连词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又”               (2)表递进:译为表递进:译为“并且并且”或或“而且而且”               (3)表承接:译为表承接:译为“就就”、、“接着接着”、、“然后然后”、、“于于                                   是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表转折:可译为“但是但是”、、“却却”               (5)表假设:可译为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如果”、、“假如假如”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地”               (7)表因果:可译为表因果:可译为“因而因而”3 3、、复音虚词复音虚词( (不译不译) )【【而已而已】】 罢了;罢了; 【【而后而后】】才,方才。

      才,方才 【【而况而况】】即即““何况何况” ” 【【既而既而】【】【俄俄而而】】不久,一会儿不久,一会儿 辨析下列辨析下列““而而””的用法1 1)民困)民困而而不知救不知救((2 2)) 敏敏而而好学好学((3 3)面山)面山而而居居((4 4)温故)温故而而知新知新  (5)(5)君子博学君子博学而而日参省乎己日参省乎己   (6)(6) 诸君诸君而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而各慑各慑恐恐 (8) (8)而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9) (9)一人、一桌、一椅一人、一桌、一椅而而已 表承接,译为表承接,译为““就就””、、““接着接着””、、““然后然后””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地””表并列表并列表转折,可译为表转折,可译为““但是但是””、、““却却””表递进,可译为表递进,可译为““并且并且””或或““而且而且””表假设:可译为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如果” ” 。

      表因果,表因果,““因而因而””第二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罢了罢了”” 二、乎二、乎1 1..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在句末):(在句末):    (1)(1)表疑问语气,译为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吗””、、““呢呢””例:儿寒乎例:儿寒乎? ?欲食乎欲食乎? ?    (2)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乎? ?   (4)  (4)表感叹表感叹 ,可译为,可译为““啊啊””、、““呀呀””等 例:呜呼例:呜呼!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5)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可不译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2 2..介词介词(+宾语)用作介词相当于(+宾语)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于”” 例例①①:生乎:生乎( (在在) )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 (比比) )吾。

      吾 例例②②:吾尝疑乎:吾尝疑乎( (于于) )是3 3..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作词尾的样子作词尾     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三、其三、其1 1、、代词代词((1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他的他的””………… ((2 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自己的” ” ((3 3)指示代词,译为)指示代词,译为““那那”“”“那个那个”“”“其中其中””…………2 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 ((1 1))表推测语气:表推测语气:大概大概、、恐怕恐怕 ((2 2))表反问语气:表反问语气:难道难道 3 3、、语气助词语气助词(不译)(不译)4 4、、连词连词((1))表假设(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如果”;;               ((2)表选择,其)表选择,其…其其…可译为“是是…还是还是”。

        辨析句中辨析句中““其其””的用法的用法1 1、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其民民2 2、余人各复延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其家家3 3、、其其皆出于此乎皆出于此乎? ? 4 4、、而余亦悔而余亦悔其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 5、则或咎、则或咎其其欲出者6 6、于乱石间择、于乱石间择其其一二扣之一二扣之 7 7、、其其孰能讥之乎孰能讥之乎? ?8 8、尔、尔其其无忘乃父之志无忘乃父之志! ! 9 9、吾其还也!、吾其还也!他的他的他们的他们的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表反问,难道表反问,难道表期望,一定表期望,一定 表祈使,还是表祈使,还是自己的自己的指示代词,那些指示代词,那些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其中的其中的 四、且四、且1 1、、连词连词,表并列、假设、递进、选择等关系表并列、假设、递进、选择等关系2 2、、副词副词((+ +谓),可译谓),可译““将要将要””、、““姑且姑且””、、““将近将近””等等                         1、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且涟漪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不出,火且尽不出,火且尽 试一试试一试表并列,并且表并列,并且 表示递进,尚且表示递进,尚且表转折,表转折, 但是但是 将、将要将、将要  五、所五、所1 1、、助词助词所所+ +动动,, “ “所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表示字结构(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人””、、 “ “…………的事物的事物””、、““…………的情况的情况””等 为为+ +所所,表被动,表被动所所+ +以以,,①①…………原因;原因;②②用来用来…………的的2 2、、名词名词,,表处所表处所 1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 2、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3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4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试一试试一试表示被动表示被动 所所+动动……原因原因用来用来……的的 六、为六、为1 1、、介词介词①①、表被动、表被动 ② ②、表对象,、表对象,可译为可译为“向向”“对对”等等;; ③ ③、表时间,、表时间,可译为可译为“当当”“等到等到”等等 ④ ④、表目的,、表目的,可译为可译为“为着为着”“为了为了” ⑤⑤、表因果,、表因果,““因为因为””               ⑥⑥可译为可译为“替替”“给给”等等2 2、、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句末)(句末)疑问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可译为“呢呢”3 3、、动词动词:: ① ①表判断;缚者曷表判断;缚者曷为为者也(者也(是是)) ② ②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为宫室(宫室(做做)) ③③认为认为 解释解释“为为”的意义或用法:的意义或用法:1、、为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为则易者亦难矣则易者亦难矣2、、如今人方如今人方为为刀俎,我刀俎,我为为鱼肉,何辞鱼肉,何辞为为3、、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4、、公公为为我献之我献之5、、为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6、、恐恐为为操所先操所先7、、天下熙熙,皆天下熙熙,皆为为利来利来做做是,是是,是 ,呢,呢  向、对向、对替、给替、给当、等到当、等到被被 为着、为了为着、为了  7 7、焉、焉1 1、、兼词兼词,相当于,相当于“于此于此”“于是于是” “于之于之” 。

      2 2、、代词代词,,(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之之”                   (2)疑问代词,可译为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哪里”3 3、、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在句末),(在句末),可不译可不译 4 4、、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于是余有叹焉、于是余有叹焉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空空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空空焉3、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试一试试一试语气助词语气助词“……的样子的样子 哪里哪里 “于之于之”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之之”  八、也八、也1..语气助词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判断表判断例:环滁皆山也例:环滁皆山也      (2) 表疑问表疑问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3)表感叹表感叹也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                         般要用疑问代词。

      般要用疑问代词     例例①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例例②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商量表商量可译为“吧吧”例:吾其还也例:吾其还也 2..语气助词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九、以九、以1 1、、 介词介词((1 1)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 “ “用用”“”“把把”“”“凭凭”“”“按照按照” ” 等 ((2 2)表示原因,可译为)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为”“”“因而因而””等2 2、、连词连词,,相当于相当于““而而”” ((1 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用来来” ” ((2 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以致””:: ((3 3))表因果,可译为表因果,可译为““因为因为””:: ((4 4))表承接,相当于表承接,相当于““而而””,,不译不译 ((5 5)表)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可译为“而而”“又又”“而而                           且且”“并且并且”等,等,或者或者省去省去 3 3、、动词动词,可译为,可译为““认为认为” ” ““带领带领””等等4 4、、复音词复音词,,[ [以是以是][][是以是以] ]译为译为““因此因此””、、““所以所以””等。

      等5 5、、通假通假““已已””,译为,译为““已经已经””:得鱼腹中书,固:得鱼腹中书,固以以怪之怪之矣矣 解释句中解释句中““以以””的用法①①余船余船以以次俱进次俱进 ②②秦亦不秦亦不以以城予赵城予赵 ③③且且以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④④余余以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⑤⑤以以刀劈狼首刀劈狼首⑥⑥欲欲以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⑦⑦孙膑孙膑以以此名显天下此名显天下⑧⑧夫夷夫夷以以近,则游者众近,则游者众 ⑨⑨敛赀财敛赀财以以送其行送其行 ⑩⑩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人多以书假余⑾⑾木欣欣木欣欣以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因此因此 用来用来 凭凭带领带领 用用在在因因 把把按照按照 ““而而”“”“又又”“”“而且而且”“”“并且并且” ” 而,或不译而,或不译 十、因十、因1 1、、副词副词((+ +谓)相当于谓)相当于““于是于是””、、““就就””等;等;2 2、、介词介词((+ +宾语),有宾语),有““依靠依靠””、、““凭借凭借””、、““通过通过””、、““经经 过过””、、““由由””、、““因为因为””、、““趁机趁机””等;等;3 3、、连词连词,作,作““因此因此””、、““所以所以””;;4 4、、动词动词,相当于,相当于““沿袭沿袭””。

      1 1、、因击沛公于坐因击沛公于坐 2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 3、相如因持璧却立、相如因持璧却立 4 4、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试一试试一试趁机趁机通过通过于是于是因为因为 十一、与十一、与1 1、、介词介词+ +宾语(宾语(1 1)和、同、跟等;)和、同、跟等; ((2 2)替,为)替,为 ((3 3)和)和…………相比相比2 2、、连词连词,表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3 3、、助词助词,通,通““欤欤””,表反诘、疑问等语气;(在句末),表反诘、疑问等语气;(在句末) 1 1、、虽与府吏要虽与府吏要 2 2、、今秦之与齐犹齐之与鲁也今秦之与齐犹齐之与鲁也 3 3、、王庶几无疾病与王庶几无疾病与 4 4、、去时里正与裹头去时里正与裹头5、溅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溅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试一试试一试跟、同跟、同 表并列表并列同同“欤欤” 替,为替,为和和……相比相比 1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十二、则十二、则1 1、、连词连词((1 1)表承接,可译为)表承接,可译为““就就” “” “原来是原来是” ” ((2 2)表假设,如果、那么)表假设,如果、那么 ((3 3)表转折、让步,)表转折、让步, “ “却却” “” “虽然虽然”“”“倒是倒是”” 2 2、、量词量词;;3 3、、判断词判断词,相当于,相当于““是是””、、““就是就是””;;试一试试一试却却就是就是就就 那么那么 十三、于十三、于1 1、、介词(介词(+ +宾语)宾语) ((1 1))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可译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可译 为为 “ “在在”“”“到到”“”“向向”“”“从从” ” ““对对””““对于对于” ” “ “比比” ” ““到到”“”“自自” “” “跟跟”“”“同同” ” “ “给给”“”“由于由于””等。

      等 ((2 2)) 表被动,译为表被动,译为““被被””2 2、、复音虚词复音虚词““于是于是”” ((1 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 ((2 2))在谓语前后在谓语前后可译为可译为““在这在这”“”“从这从这” ” 3 3、、通通““吁吁””,语气词,语气词 解释下列句中解释下列句中““于于””的用法的用法1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于远近远近 ((2 2))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其身也,则耻师焉((3 3))青,取之青,取之于于蓝,而青蓝,而青于于蓝蓝 ((4 4))臣诚恐见欺臣诚恐见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 ((5 5))于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6 6))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嗟女兮,无与士耽 ((7 7)业精)业精于于勤荒勤荒于于嬉嬉((8 8)吾祖死)吾祖死于于是,吾父死于是是,吾父死于是 被被对,对于对,对于 通通“吁吁”,语气词,语气词被被于是于是从,比从,比由于由于在这在这  十四、者十四、者1 1、、““者者””字结构字结构,,……的人(物、事、情况等);的人(物、事、情况等);2 2、用在判断句中表提顿,可不译、用在判断句中表提顿,可不译 。

      …………者者…………也也 3 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4 4、、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的”” 1 1、虽欲言,无可进者、虽欲言,无可进者2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 3、、今者项庄拔剑舞今者项庄拔剑舞 4 4、求人可使报秦者、求人可使报秦者试一试试一试“者者”字结构字结构判断句判断句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的”语助语助 十五、之十五、之1 1、、代词:代词:2 2、、助词:助词:3 3、、动词动词::((1 1)代人、事、物,相当于)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她、它””((2 2)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4 4))调整音节或表停顿调整音节或表停顿(音节助词),无实义(音节助词),无实义((1 1)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的;;((2 2)用在主谓短语中,)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无实义;((3 3)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到、往(后面大都是表地点性的名词)到、往(后面大都是表地点性的名词) 辨析句中辨析句中“之之”的用法的用法 ((1)驱)驱之之别院别院  ((2)曾不能损魁父)曾不能损魁父之之丘丘          ((3)操蛇)操蛇之之神闻神闻之之((4)虽我)虽我之之死,有子存焉死,有子存焉((5)宋何罪)宋何罪之之有有((6)公将驰)公将驰之之((7)杜少府)杜少府之之任蜀州任蜀州代词,代虫代词,代虫这样这样的的代这件事代这件事放在主谓之间,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无义宾语前置标志,无义音节助词,无义音节助词,无义动词,到、往动词,到、往 十六、何十六、何1 1、、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2 2、、疑问副词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为什么、怎么为什么、怎么、、 多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这样等;等;3 3、、复音词复音词[ [何如何如][][奈何奈何][][若何若何] ] ,译,译““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办”” “ “为什么为什么””等;等;[ [何以何以] ]即即““以何(凭什么)以何(凭什么)””;; [ [无何无何] ]译译““不久不久” ” ;;[ [何乃何乃] ]译译““怎能怎能”” 1 1、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 ? 2 2、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 ? 3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4 4、今日之事何如、今日之事何如? ? 5 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试一试试一试什么什么怎么怎么多么多么以何(凭什么)以何(凭什么)怎么办怎么办 十七、乃十七、乃1 1、、副词副词((1 1))““于是于是””、、““就就””、、 ((2 2))表判断表判断,是、就是;,是、就是; ((3 3)却、竟然)却、竟然 ((4 4)只、仅)只、仅2 2、、代词代词:你的、你、:你的、你、 这样;这样;3 3、、复音词复音词[ [无乃无乃] ]恐怕;恐怕;[ [乃尔乃尔] ]这样这样 1 1、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无忘告乃翁 2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 3、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4 4、陈涉乃自立为王、陈涉乃自立为王试一试试一试你的你的竟然竟然表判断,是、就是;表判断,是、就是;“于是于是”、、“就就” 十八、若十八、若1 1、、动词动词,像,好像;,像,好像;2 2、、代词代词,你、你们、你的、这、这样、如此;,你、你们、你的、这、这样、如此;3 3、、连词连词((1 1)表假设,)表假设,““如果如果”“”“假设假设”” ((2 2)表选择)表选择 ,,““或或““或者或者” ” 4 4、、复音词复音词[ [若夫若夫] ]用在一段话开头,译为用在一段话开头,译为““要说那要说那””、、 “ “像那像那””;; [ [若何若何] ]怎么样;怎么样; [ [若属若属] ] 你们。

      你们 1 1、若夫霪雨霏霏、若夫霪雨霏霏 2 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3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 4、若入前为寿、若入前为寿试一试试一试像那像那这样这样如果如果你你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1.下列句子中下列句子中““之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是的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①顷顷之之,烟炎张天,烟炎张天 ② ②真州逐真州逐之之城门外城门外 ③③石石之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④师道师道之之不传也久矣不传也久矣 ⑤ ⑤又试又试之之鸡鸡 ⑥⑥项伯乃夜驰项伯乃夜驰之之沛公军沛公军 ⑦⑦我欲因我欲因之之梦吴越梦吴越 ⑧ ⑧吾欲吾欲之之南海,何如南海,何如A. ②⑥⑧②⑥⑧/③④③④/①⑤⑦①⑤⑦      B. ②⑤⑦②⑤⑦/①③④①③④/⑥⑧⑥⑧        C. ①④⑤①④⑤/②⑥⑦②⑥⑦/③⑧③⑧      D. ③⑤⑥③⑤⑥/①⑧①⑧/②④⑦②④⑦B 2.2.下列句中下列句中““其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①郯子之徒,郯子之徒,其其贤不及孔子贤不及孔子 ②②成以成以其其小,劣之小,劣之 ③③于乱石间择于乱石间择其其一二叩之一二叩之 ④④而余亦悔而余亦悔其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⑤其其一能鸣,一能鸣,其其一不能鸣一不能鸣 ⑥⑥则或咎则或咎其其欲出者欲出者 ⑦⑦欲加之罪,欲加之罪,其其无辞乎无辞乎A.③⑤③⑤       B. ①②①②       C. ④⑤④⑤       D. ⑥⑦⑥⑦A A 3.3.与例句中的与例句中的““者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求人可使报秦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者,未得,未得A.A.当立当立者者,乃公子扶苏,乃公子扶苏 B.B.于是,令齐军善射于是,令齐军善射者者万弩,夹道而伏万弩,夹道而伏 C.C.臣乃市井鼓刀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者 D.D.暮春暮春者者,春服既成,春服既成B 4.4.下列对下列对““以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①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 ② ②宋人执而问其宋人执而问其以以 ③ ③孙膑孙膑以以此名显天下此名显天下 ④ ④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⑤ ⑤古之君子进人古之君子进人以以礼,退人以礼礼,退人以礼 ⑥ ⑥(苏武)(苏武)以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A. A. ①①和和④④意思相同,词性却不同意思相同,词性却不同 B. B. ②②和和③③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 C. C. ③③和和④④意思不同,词性却相同意思不同,词性却相同 D. D. ⑤⑤和和⑥⑥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D 5.5.选出与选出与““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中中““为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A.如今人方如今人方为为刀俎,我刀俎,我为为鱼肉鱼肉 B.B.巨是凡人,僻在远郡,行将巨是凡人,僻在远郡,行将为为人所并人所并 C.C.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 D.D.旦曰飨士卒,旦曰飨士卒,为为击破沛公军击破沛公军B 一、位置推断法一、位置推断法二、删除观察法二、删除观察法三、结构分析法三、结构分析法四、对照比较法四、对照比较法五、词性记忆法五、词性记忆法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