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迁移.doc
10页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迁移刘津开本文讨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咯迁移问题笔者对我国大学生在阅读中所使用的猜词策略情况做了英汉对比、优差学生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两类母语策略迁移一类为一般性、普遍性的策略迁移,包括策略类型迁移和基本推断能力,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迁移这类迁移优差学生无差异另一类可称为策略使用模式的迁移此类迁移优差学生有差异:优等生迁移的是任务调节型策咯使用模式;差生迁移其固定型策咯使用模式-31 匕类迁移在学习障碍者研究领域称为学习障碍或学习困难迁移不同的策咯使用模式影响猜词效果实验表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迁移到外语阅读中,同样学习障碍或困难也可以迁移到外语学习过程中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以便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关键词:外语学习策咯、母语策咯迁移、英语阅读、猜词1 引言外语学习策略 Learning strategies)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摸索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如概括、推理都是常用的方法笔者通过对一种学习策略与青词策略拍勺实验探讨有关外语学习策略使用过程中的母语学习策略迁移问题。
猜词策略 Word attack strategies)在本实验中系指中国大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所采用的猜测词义的手段,如借助词缀变化、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等猜词策略在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中属认知学习策略范畴,对于词汇学习和阅读理解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首先概要地评述目前有关外语学习策略的母语迁移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然后讨论本实验的研究结果2 国内外有关母语迁移作用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在国内,有关母语迁移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鲜为人知,而在国际上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界研究的热「]课题有关母语迁移对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是有争议的一些学者通过认知心理实验发现有母语迁移较有影响的是以 Bates 和 MacWhinney 等人在 80 年代提出的 “竞争模式”Competition Model).该模式旨在描述句子理解时语言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语言形式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母语矽卜语对比实验来确定的实验涉及三个变量,即语序、主谓一致'greement)和生命特征bnimacy )o试举一例:(1) The cow is hitting the ball在例句中有三个线索(cues): (a)动词前面的名词,通常指执行动作的施事者 (agent or actor); (b)动词前面的名词与动词之间的人称、数的一致性;(c)动词前后的名词有无生命特征的对比。
例中三个线索一致表明“cow”是该句的施事者另一方面,如果两个线索有冲突 (即“竞争”),那磨,句子理解将受到势力强的线索的影响然而,一个强线索可被两个或更多的弱线索击败,而影响句子理解,女口(2) *The pencils is kissing the elephant例中语序显示 pencils 作为施事者;而另外两个线索(主谓一致和生命特征)则表示elephant 为施事者因此,不同线索之间的竞争会影响句子理解 “竞争模式”的名称应运而生上述的三种线索通常归为两类:(a)句法线索,包括语序和主谓一致 ;(b)语义线索,指生命特征竞争模式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两类线索的相互关系,即语言形式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人们使用线索,即策略,的方式不同通过实验来观察线索的强度(validity)以验证是否受母语的影响例如,Liu, Bates&Li (1992)的实验发现,汉英双语者将生命特征策略迁移到英文句子的理解过程中,而英汉双语者则将语序策略迁移到汉语句子的理解中Harrington (1987)的研究得出相同的结果其实验包括三组成人受试:英语为母语者、日语为第二语言《L2)受试,和日语为母语者。
日语为母语者主要受生命特征线索影响,而英语为母语者则受语序影响最大日语为 L2受试组与日语为母语受试组相似,即依赖生命特征线索,但又把无生命特征的名词视为施事者(主语) 类似的研究结果还可见于 McDonald (1987)的实验其测试的句子包括与格结构 dative constructions), NVN 简单句(名词一动词一名词)和定语从句实验发现,英语/ 荷兰语双语者和荷兰语瑛语双语者随着在 L2国家居留时间的延长,其使用 L2 线索由含母语特征转变为含 L2 特征Koda (1993)调查了 46 位学习日语作为 L2 的大学生受试包括 21 个美国人,12 个中国人和 13 个朝鲜人实验也发现了母语迁移以语序为显著特征的英语或汉语作为母语的受试比那些以格〔ase)为显著特征的朝鲜语作为母语的受试在句子理解过程中对于语序依赖的程度要大得多然而,另外一些研究发现母语迁移对于策略使用的影响并非一致Gass (1987)以学习意大利语为L2 的美国人和学习英语为 L2 的意大利人作为受试,比较他们对 L2 句子的理解结果表明,学习英语的意大利人使用与母语类似的线索但是这种迁移在学习意大利语的美国人的句子理解中表现得并不明显一他们倾向于依赖语义线索而不是句法线索。
这意谓着所涉及的两种语言的母语迁移并非呈双向对称性的根据该实验和其他实验结果,Gass 作出如下结论 :当 L2 学习者在语言信息处理中所使用的策略与其母语所使用的策略冲突时,他们会趋向于一个普遍性的基本原则,即使用语义线索同样,Sasaki 的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即学习日语的美国人所使用 L2 策略与以日语为母语的受试所使用的母语策略接近,而学习英语的日本人在英语句子理解中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语策略由此,Sasaki 下结论说,策略迁移的取向是由以句法为中心特点不明显的语言向以句法为中心特点明显的语言迁移参见 Koda 1994: 6).上述有关母语迁移的实验结果并不一致对此可作出两种解释其一是有母语迁移,但受某些条件制约,比如母语属性与 L2 属性之间的差异大小其二是无母语迁移尽管有些实验结果不一致,可是大多数依据竞争模式的实验都表明学习策略使用中存在母语迁移在外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中,影响较大的当推 Clarke (1980)的短路假说 Short-circuitHypothesis ),认为无迁移Clarke 做了两个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21 个学习英语为L2 的西班牙大学生做英文和西班牙文完型填空。
受试英语水平都较低实验发现,母语阅读好的学生在 L2 阅读中表现也好然后,他用等距量表(完全可接受一完全不可接受) 对受试的填空答案进行句法和语义上的错误分析:(a)答案虽然不可接受,但从句法上在不同程度上可被接受 ;(b)答案虽然不可接受,但从语义上在不同程度上可被接受通过分析发现,在母语阅读中,母语阅读好的学生比母语阅读差的学生更多地依赖于语义线索,而差生则比好学生更多地依赖于句法线索然而,在 U阅读中,母语阅读好的与阅读差的学生在句法和语义线索的使用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第二个实验中,受试包括母语阅读优差学生各一名,分别朗读一段西班牙文和一段英文文章,然后复述 Clarke对他们的表现做了类似的分析,其结果与第一个实验结果相同根据对优差学生在母语阅读中所使用的句法和语义线索存在的差异与其在 L2 阅读中所使用的句法和语义线索存在的差异对比,Clarke 作出“无迁移”结论并提出他的“短路假说” ,即较低的 L2 水平使母语阅读好的学生的(认知) 系统发生“短路” ,使他们在 L2 阅读遇到困难时依赖于差生所使用的策略他说,或许区分阅读“优差学生”是不准确的,而是应该只区别“好”和“差”的阅读行为。
当阅读遇到困难时,阅读者就会“回归”fevert)到“差”的阅读行为这一假说对学习策略研究产生较大影响,曾多次被引用如 Barnett 1988; Davis & Bistodeau1993; Thompson 1987; Schulz 1983)Clarke 的实验存在以下问题:(a)受试样本太小在第一个实验中,抽样 21 名学生,在数据分析时实际上仅择选了 14 人在第二个实验中仅有两个学生另外优差学生分类也存在问题优差生是按母语阅读水平区分的,而就 L2 水平而言则无优差生之分,均属差生(受试都参加了密执安大学入学考试,得分在 0-30 分之间 )b)分类问题自然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我们认为,该实验结果只能解释为 L2 水平影响母语策略迁移至于有无母语迁移,则需再做实验进一步考证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实验将借鉴 Clarke 的实验方法,并对其优差生分类加以改进3 实验设计3.1.受试样本和实验方式从总体 225 名大学三年级公外学生中抽样 50 名受试刚刚结束了两年英语课程,修满 40()学时并参加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其中 20 名受试参加“随想随说”Think -aloud) 实验,30 名参加笔答实验。
在两种实验中,优差学生约各占一半优差学生分类依据受试的英语四级成绩,从总体中抽取最高分人数约占 10%fp 最低分人数约占 10%优等生成绩为 86-70 分;差生为 48-40分实验共四个:(1)笔答英语实验;(2) 笔答汉语实验;(3) 随想随说英语实验 ;(4)随想随说汉语实验笔答实验形式为芙汉阅读短文,其中英文短文含巧个生词,汉语短文含巧个生词要求受试猜测词义,并指出所使用的策略随想随说实验短文与笔答短文相同,受试的回答用录音机录制下来3.2.统计测量手段3.2.1. RW 统计量表R:有效线索(Right or effective clue)一与所猜的单词词义密切相关W:无效线索(Wrong or ineffective clue)一与所猜的单词词义不相干 N:中性线索 Neutral clue)一与所猜的单词词义有间接的联系此量表用于原始数据归类统计了.2.2.cRNW 统计量表cR:有效线索组合(combination of Right clues)cN:中性线索组合(combination of Neutral clues)cW:无效线索组合〔ombination of Wrong clues)此量表用于猜词时所使用的策略组合方式的归类统计。
在实际猜测每个词的过程中,受试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使用不只一个线索,而是多个线索猜词线索组合共 7 种:c1:都是有效线索 c2:都是无效线索 c3:都是中性线索c4:有效线索+无效线索 c5:有效线索+中性线索 c6:无效线索+中性线索c7:有效线索+无效线索+中性线索为统计方便,以上 7 种组合简化为以下 3 种,称之为 cRNW 量表:cR: cl+c5 cN: c3+c4+c7 cW: c2+c6为检验 7 种组合与 3 种组合是否有差异,我们做了 6 种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进行对比,发现无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 cRNW 统计量表是可靠的 (参见刘津开 2001a:第 9 章)根据猜词效果设计了三种统计量表如下:a 五分制量表:在 0 一 5 分的范围内给答案打分,最高分为 5 分,最低分为 0 分此量表适于 t检验(t-test ) ob 四级量表:根据五分制量表将答案分为四档 :优(<5 分) 、良((4 分)、中((3 分)、差(0 一 2.9分)此量表适于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c 高低分制量表:根据五分制量表将答案分为两档:高分档 (3 一 5 分)和低分档(0 一 2.9分)。
此量表适于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了.了.假设和预测假设 1:受试在汉语阅读中使用的猜词策略迁移到英语阅读过程中预测 1:在英汉阅读中,受试使用的猜词类型相同预测 2:在英语阅读中,受试在处理难易任务时所使用的策略类型分布不同预测 3:在汉语阅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