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虾类的养殖.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3841540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5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虾类的养殖第一节 概 述 一、海水虾类养殖概况 世界虾类养殖业中发展最快、产量最高的是对虾类的养殖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虾养殖,养殖的虾类达50多个品种我国虾类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大的对虾属有11种,新对虾有5种目前只养殖6~7种,潜力很大 我国从50年代开始进行对虾人工育苗和池塘养殖试验,1959年实验室人工育苗获得成功,1978年较大规模的池塘养殖也获得成功,并开始推广1982年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获得成功至1992年养殖面积达到220万亩,产量达到22万吨,居当年世界第一位经过大量的探索,现已逐渐找到了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健康养虾模式目前我国对虾产量逐步回升,特别是经济效益提高明显,随着对虾病的深入研究和对养虾模式的深入探索,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二、淡水虾类养殖概况 我国的淡水养虾业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淡水养虾业的主要品种有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 de Haan)、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海南沼虾(Macrobrachium hainanense)、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

      淡水虾养殖方式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淡水虾自身的优良品质,可以肯定,淡水虾养殖的前景是非常喜人的第二节 中国对虾的养殖 一、中国对虾的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特征中国对虾体形较大,壳较薄分头胸部与腹部,除最后一节外,每节皆具有一对附肢头胸甲前上方突出为额角额角细长、平直尖利,上缘具7~9齿、下缘具3~5齿,侧沟线长度不超过头胸甲的二分之一,无中央沟腹部长而侧扁,每节甲壳彼此分离,可自由屈伸成体雌虾呈青色,雄虾黄色 (二)生活习性 中国对虾是洄游性大型虾类,主要分布在黄海及渤海在一年的生命周期中(个别能活2年~3年),需要经过两次长距离的洄游,即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对虾在越冬期分散栖息于黄海中、南部的深水区,当水温回升后,于3月上、中旬开始汇集成大群北上,进行生殖洄游,到黄海、渤海口附近的浅海区产卵自产卵孵化到生成成虾,需经过120余天卵子孵化与幼体前期的变态发育在产卵场度过,幼体后期(仔虾)开始离开产卵场,游向河口附近的潮间带和低盐的河道内生活仔虾变态成幼虾后在河口附近海区摄食生长,自8月下旬开始游向较深的海区索饵,至秋末游集到渤海中部一带进行交配。

      交配后,11月中、下旬开始游离渤海进行越冬洄游,沿着春季北上的洄游路线南下到越冬场越冬 (三)生殖 对虾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交配,交配前雄虾的性腺发育成熟,而雌虾的卵巢则到次年春季才能成熟交配是在雌虾蜕皮后而新壳尚未硬化时进行,雄虾借交接器将一对包着精子的精荚部输递到雌虾的纳精囊内,其两片扇状体露在纳精囊外,约经2d~3d天后脱落对虾在黄海、渤海的产卵期为4月底至6月初,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雌虾在产卵的同时将储存于纳精囊内的精子排出,精、卵在体外受精雌虾产卵后大部分死亡卵子稍重于海水,在静水中下沉,流水中则悬浮 对虾卵为中黄卵受精卵为均等全分裂,经过卵裂发育成囊胚、原肠胚、肢芽期和膜内无节幼体卵子孵化水温不能低于11℃或高于28℃,适宜水温为20℃~25℃、盐度为25~35卵子孵化后,幼体经12次蜕皮发育成仔虾;仔虾再经14次以上的蜕皮发育成幼虾对虾幼体由于形态结构不同可分为4个不同的幼体发育阶段,即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无节幼体分为6期,体不分节,不摄食,靠自身卵黄营养,为浮游习性蚤状幼体共分3期,体分节,开始摄食,趋光性很强。

      糠虾幼体共分3期,各部附肢齐全,初具虾形,悬浮于水的中上层,呈倒立状态,其运动主要靠腹背弓弹及胸部附肢划水仔虾随着蜕皮而发育,第一期仔虾体长约5mm,其外形同成虾相似,平游,在正常条件下,1d~2d蜕皮1次,体长达2cm后,转营底栖生活 对虾属杂食性,随不同发育阶段的食性不同,要求不同的饵料在蚤状幼体与糠虾幼体阶段,由主要摄食微型浮游植物,逐渐转变为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也能摄食熟蛋黄、微型配合饲料等在仔虾阶段,由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摄食底栖性和沉降性饵料为主,同时也能摄食有机碎屑、熟蛋黄、卤虫、鱼虾肉、蛤肉,以及微型配合饲料等在幼虾和成虾阶段,则主要摄食底栖动物,以及卤虫、鱼虾肉、蛤肉、配合饲料等白天及夜间均摄食,晚上摄食活动最为强烈,但蜕皮前后不摄食对虾在正常情况下,每蜕皮一次,体长就有明显的增长对虾的生长速度与水温、水质、饵料的种类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二、中国对虾的人工繁殖 育苗用亲虾的来源有:捕捞生殖洄游期的亲虾,捕捞产卵场的成熟亲虾和人工越冬培育的亲虾人工越冬培育的亲虾,可在海上秋汛捕捞作业中选取已交配过的雌虾,也可从人工养殖虾中选取如果池中雌虾尚未交配,则需同时优选相同尾数的性腺发育良好的雄虾,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进行交配。

      选择发育成熟的亲虾,可以从体背面透过甲壳检察生殖腺即卵巢宽厚而饱满,轮廓清晰,色泽呈深褐绿略带黄色或灰色,头胸部的卵巢略带金黄色或暗绿色者为成熟雌虾 饲育成熟亲虾的产卵池,需采取控制光照度措施亲虾一般在夜间产卵,第二天上午将所产卵子收集于集卵网箱中经取样计数,移入准备好的育苗池中孵化自放亲虾入池始直到育苗结束主要管理工作为连续充气,控制适宜水温在投放亲虾产卵前,产卵池和育苗池等设施均应经药物消毒并用过滤水彻底清洗干净育苗用的海水要严格过滤,严防鱼类、其它虾、蟹类幼体、桡足类等有害生物混入,力求水质洁净当无节幼体孵出后,应调整幼体密度,掌握适宜的水质环境,施肥、繁殖接种的单胞藻和随水带入的小型饵料生物,供蚤状幼体摄食在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培育阶段,根据不同发育阶段、胃肠饱满度及水中饵料生物量来决定投喂生物饵料和优质人工饵料的种类,维持一定数量,并按时换水虾苗出池1d~2d前应停止加温,使水温逐渐降至天然海水温度,以便放苗时能适应室外养虾池的水温从无节幼体期培育成仔虾约需11d~12d 三、中国对虾的人工养殖 对虾传统的单养和水质管理的“大排大换”,曾经创造了中国养虾业二十世纪80年代的辉煌,但在世界性虾病暴发的90年代遭到重创。

      经过大量的探索,现已逐渐找到了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健康养虾模式特点是:首先改变原有的养殖方式,通过采用半封闭、封闭式生态养殖方式,适时进水,避免不良海水进入虾池,切断虾病传染途径避开高温季节,利用早繁苗技术进行二茬虾、多茬虾养殖其次,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改变原来单一品种精养模式,开展多品种立体混养,通过品种之间对饵料及环境因子的无竞争性和互补性增加养殖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进一步提高养殖生产环节的技术管理水平实践证明,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收效显著目前我国对虾产量已逐步回升,特别是经济效益提高明显,许多虾场的单位水体经济效益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随着对虾病的深入研究和对养虾模式的深入探索,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前景将十分广阔第三节 斑节对虾的养殖 一、斑节对虾的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结构 斑节对虾个体较大,壳较厚,平滑无毛体呈淡赤褐色,腹部有蓝色或暗绿色横带,头胸甲的侧面、步足、腹肢呈红色额角有侧沟,伸到头胸甲中部消失,上缘7齿~8齿,下缘2齿~3齿,有中央沟第一触角鞭较其柄长,第五步足无外肢 (二)生态习性 喜栖于泥质或泥沙质海底,白天栖息于底层,傍晚后活动频繁仔虾后期进入索饵场,在近岸浅海河口区生活,有时可随潮水进入河口内部。

      性成熟前的幼虾主要在沿岸浅水区索饵进入成熟期则游到沿岸水深160m以内的海域栖息产卵要求产卵区的盐度(28以上)和温度(26℃以上)比较稳定为广盐性种,能够在盐度为10~38的水中正常生活;但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差,在14℃~15℃以下则不能正常生活成虾在盐度10.0~25.5时,适温范围为16℃~35℃,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离水后干露于空气中的耐受力很强 斑节对虾为杂食性,但以肉食性为主,饲喂植物性饵料如豆饼等生长缓慢,而饲以蛤肉、杂鱼等动物性饵料则生长迅速 (三)生殖 雌雄异体,繁殖期较长,在热带海区几乎一年四季都可繁殖,在中国南方沿海的繁殖期则集中在3月~9月,在台湾省为3月~11月,8月~11月为盛期交配前,雌虾先蜕壳,待甲壳稍硬、刚刚开始游泳时,雄虾将精荚放于雌虾受精囊内完成交配过程因此,产卵时不需雄虾参加在卵子排出的同时,由纳精囊挤出精子,卵子在水中受精通常每尾虾一次产卵量为30万粒~100万粒多在夜间产卵,时间大约需10min左右斑节对虾生长迅速,在自然条件下4个月体长可达18cm以上 斑节对虾寿命一般为1.5龄~2龄受精卵浅绿色,比海水略重。

      水温27℃~29℃、盐度为29时,从受精卵孵化为无节幼体约需12h~16h无节幼体无口器和消化道,不摄食,完全依靠体内的卵黄囊为营养无节幼体分6期,每期变态蜕皮1次,在水温27℃~29℃时,约需90h进入蚤状幼体时期蚤状幼体分3期,在水温27℃~29℃时,约需4d,经3次蜕皮而进入糠虾幼体期蚤状幼体开始摄食,前期以微藻及微型有机颗粒为饵,后期即可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糠虾幼体期亦分3期,在水中呈倒立状,主动摄食,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也可滤食浮游植物在水温27℃~29℃、盐度为30时,需3d可完成变态而进入仔虾期第一期仔虾体长约5mm,其外形同成虾相似,平游,在正常条件下,1d~2d蜕皮1次,体长达2mm后,转营底栖生活 二、斑节对虾的人工繁殖和养殖 斑节对虾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方法同中国对虾基本相似,可参照执行第四节 青虾的养殖青虾又名河虾,学名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臂虾科,是日本和我国特有的淡水虾类在我国,青虾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也常出现在低盐度的河口或咸淡水域青虾适应性强、分布广,具有食性杂、养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市场价格高等特点,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名贵水产品,还可供出口创汇,因而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一、青虾的生物学特征(一)形态结构青虾体形粗短,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较粗大,往后逐渐变细,特别是后腹部显得更为狭小青虾具前足5对,前两对钳形,后三对爪形,头部有5对附肢腹部由7节组成,有附肢6对青虾体外覆盖几丁质甲壳,用以保护内脏,固着肌肉,所以称作“外骨骼”头胸部的甲壳是一个不分节的整体,称头胸甲,其前端中央向前突出一尖锐额角,其额角较平直,上缘具12个~15个锯齿,下缘仅2个~4个锯齿额角基部的两侧有带柄的复眼1对 (二)生活习性 青虾是广温动物,水温在14℃以上开始摄食,水温在18℃以上正常摄食,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5℃~30℃,在水温33℃~35℃其生长仍较快产卵的最适水温为18℃ 青虾具有负趋光性白天多潜伏在阴暗处,夜间出来活动在人工养殖的情况,白天投饵时,也会出来寻觅食物,但数量仍比夜间少得多 青虾喜清新水质对水中溶氧要求较高,溶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青虾虽是淡水虾,但在河口低盐度的咸淡水中也能生存 青虾喜在泥底,特别是在水草丛生的泥底上栖息据不同底质条件青虾栖息试验表明,在塑料板区,青虾平均出现机率仅5.8%,砂质区为7.5%,泥底区为25.8%,而有水草的泥底平均出现机率则达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