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总第五单元 溶液.ppt
28页步步步步高高· ·化化学学每天进步一点点V1目录页CONTENTS PAGE第一部分考点归纳 第二部分经典考题剖析 目录经典考题剖析考点归纳目录页CONTENTS PAGE第一部分考点归纳考点1: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 物,叫溶液2.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 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 的溶剂有水、酒精等考点2: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考点3:乳浊液的乳化 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考点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考点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
考点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 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注意:①“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 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 续溶解其他物质考点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2. 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也不一定是稀溶液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通过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剂变成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考点6:溶解度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2.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 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质量。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g<0.010.01~11~10>10考点6:溶解度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温度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考点7: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② 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 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考点7: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②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 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④ 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考点8: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 定义: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2. 影响因素 压强: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考点9:混合物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考点10:溶质的质量分数1.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 关系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考点11:溶液的配制1.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配贴签2.误差分析考点12: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1.关系式的计算2.溶液的稀释计算 溶液的稀释计算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计算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经典考题剖析考点归纳目录页CONTENTS PAGE 第二部分经典考题剖析【例1】【溶液的概念】 (2015·天津)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泥土 C.蔗糖 D.汽油例题讲解C 可以得到溶液的条件是,该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只有蔗糖能够溶解在水中。
[答案]C【例2】【溶液特征】 (2016·威海)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例题讲解B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A项说法错误;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故B项说法正确;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C项说法错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不一定能形成溶液,如植物油难溶于水,分散到水里不能形成溶液,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B【例3】【溶解度曲线相关知识】 (2016·德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2 ℃时,将30 g甲物质放入70 g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 gD.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例题讲解B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不知温度,则无法比较,故A项错误;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项正确;t2 ℃时,甲的溶解度是30 g,10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30 g甲溶解在70 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21 g+70 g=91 g,不是100 g溶液,故C项错误;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 2 ℃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D项错误。
[答案]B【例4】【溶液的配制】 (2015·兰州)在实验室里配制100 g 10%的NaCl溶液,操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________(填序号);(2)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________g,需要水________mL(ρ水=1 g/mL),需要用________mL的量筒(填“50 mL”、“100 mL”或“200 mL”)量取例题讲解②②10 90 100 (1) 称量时左物右码,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上;(2) 氯化钠质量:100 g×10%=10 g,需水:100 g-10 g=90 g,需要水体积: 90 g/(1 g/mL)=90 mL;需要用量程最接近的100 mL的量筒[答案](1)② (2)10 90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