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2版)第一章知识点.docx
6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2版)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存在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和特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独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6.实践的特征?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7.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8.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原元,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0.发展与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或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体现?)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3.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4.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存在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和特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独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6.实践的特征?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7.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8.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原元,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0.发展与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或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体现?)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3.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4.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












